短手桃花水母
短手桃花水母 |
中文學名:短手桃花水母 拉丁學名:Craspedacusta brevinema 界:動物界 門:刺胞動物門 綱:水螅綱 目:淡水水母目 科:笠水母科 屬:桃花水母屬 分布區域:湖北 |
短手桃花水母是水母的一種,體態晶瑩透明,分布於中國湖北地區,屬於中國特有物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的評估等級為近危 NT,幾近符合易危 。 [1]
目錄
短手桃花水母物種學史
桃花水母是一種原始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最早誕生於約5.5億年前,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桃花水母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着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
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歸州志》中有「桃花魚」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記錄。1726年(清雍正三年)《古今圖書集成》中曾這樣細緻而生動地描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如榆莢,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動則一斂一收,若人攢指收放之狀,不知避人,取貯盂中亦然。離水取視,不過如涎一捻,綿軟無復形體。」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歸州志》中有「桃花魚出叱溪河,桃花開時始見,有紅白二種,花落後即無」記載。其他古籍中還有:「桃花魚形圓,薄如蟬翼,浮水面作翕張狀。」對其出現時期說:「以桃花為生死,桃花既盡,則是無物矣。」根據已查到的資料,可以肯定中國對桃花水母的認識至少早於歐美各國270多年。
在秭歸,可以說「桃花魚」是家喻戶曉,並流傳着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漢王昭君為了漢胡和好,遠嫁塞外。昭君出塞合婚前返故里探親,懷抱琵琶,坐在叱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彈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淚下,晶瑩淚珠,滴入河水中,頓時化作體態透明的桃花魚。
短手桃花水母體型特徵
短手桃花水母 傘體明顯扁於半球形,直徑 7~ 15mm.緣膜狹,約為傘徑的 1 /5。觸手短粗,呈圓錐形,數目為145~ 400條,按其長短分為4級,排列不規則。水母不遊動下沉時,觸手立即伸展,呈細長線狀。
4條主輻觸手不比其他觸手為大,長約為傘徑的1 /3。胃大,垂管長,伸達緣膜孔之外,口具4片較大的唇。觸手上的刺絲囊疣為低圓錐狀 ,排列不規則。每個刺絲囊疣具 5- 8刺絲囊。生殖腺4個,囊狀較大,綠色,平衡囊管狀,數目為 92~ 158。
新種與 Craspedacuta sinensis相近 ,但新種的刺絲囊疣低圓錐狀,生殖腺囊狀,大 ,褶皺,綠色。這些特徵與C.sinensis有着明顯區別。
短手桃花水母生活習性
當短手桃花水母遇到食物時,觸手上的刺絲囊即射出刺絲,刺中被捕獲物,頃刻將其中毒身亡,以觸手送入口中,吞入胃內。桃花水母多以劍水蚤、小線蟲、小環蟲、小蝌蚪、小魚苗等為食。
短手桃花水母生態
淡水水母生活在與河流隔絕的水潭中,而與河流相通的水潭,來發現有水母存在。水母生活的水體,其水的 PH在6至6.5之間 。
在自然環境中,當水溫3 ℃ 時( 當時氣溫為-2 ℃ ) 就有淡水水母出現,水溫 6 ℃時,水母活動 正常。水溫8 ℃時,傘體的脈動每分鐘38-46 次。在室內觀察,傘體脈動隨水溫升高而增加,水溫超過25 ℃時,脈動次數則減 少;當水溫達34 ℃時,水母即死亡,傘體及觸手完全伸展。
在水潭近邊緣處,水母的數量較為密集。水母遊動時,有 兩種姿態,一 種是觸手細長,向反口面方向完全伸展,也隨之擺動。據我們檢查生殖腺觀察,前者為雌性,後者為雄性。雌雄水母在同一水體出現,只有過兩篇報 道。我們在湖北秘歸及四川樂山等一些地方均發現雌雄水母在同一水體中出現。在檢查水母的生殖腺過程中,成 熟的卵細胞易見,精子不 易見,只是在12月下旬採到的標 本,培養到次年2月中旬方見成熟情子,到3月間精子即易見。可能是精子較卵成熟為晚。
水母在水中向下遊動時,傘體同樣收縮,也有的傘體停止脈動,自然下沉。攝食時,在水底或水潭邊緣淺水處水底,傘體口面向下,伏在水底,如扁盤狀,觸手向四周平直伸展。以口、唇有節奏地收縮,吞食外物,當時觸手不起作用。人工飼養下投食時,也如此攝入。我們發現一個直徑約20毫米的水母,一連吞入兩個長7毫米的小 蟒蚌。
據1982-84年的觀察,每天上午10 時左右,水母在水潭表層遊動數量最多,至12時數目大為減少;下午2-4 時,水母數目不如上午多。我們觀察,淡水水母出現數量多少與天氣的陰晴似乎有一定的關係。
在多雲天氣,水母浮在水面的數量較多,而在晴天日光照射下,水母數量則減少,此時多下沉水底。在室內飼養中,在清晨和傍 晚時,水母在水的上層遊動較多,其他時間多伏在水底蠕動。
短手桃花水母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湖北。 中國種群占全球比例 :中國特有。 短手桃花水母生活環境濕地——季節性淡水池塘(儲水面積少於8公頃)
短手桃花水母保護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近危NT幾近符合易危 VU B1ab(i,ii,iii,iv,v)c(i,ii,iii,iv) 。
短手桃花水母保護措施
政策性保護行動-立法-規劃-國家層次 溝通與教育-科普宣傳
科學研究行動-種群數及分布範圍 科學研究行動-生物學及生態學 科學研究行動-生境狀況 生境與實地保護行動-保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