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工程
知识工程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目录
名词解释
知识工程的提出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费根鲍姆教授(B.A.Feigenbaum)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提出知识工程的新概念。他认为,“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求解的手段。恰当运用专家知识的获取、表达和推理过程的构成与解释,是设计基于知识的系统的重要技术问题。”这类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就是通过智能软件而建立的专家系统。
人们对知识工程的理解,一般局限于专家系统范围内。在费根鲍姆教授近著《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1983年9月)中提到,“知识工程”一词在日本人那里很吃香,因为在日本,工程技术人员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英国,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这样的荣誉,人们主张使用“专家系统”这个词。我们认为,知识工程是一门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它将具体智能系统研究中那些共同的基本问题抽出来,作为知识工程的核心内容,使之成为指导具体研制各类智能系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工具,成为一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在1984年8月全国第五代计算机专家讨论会上,史忠植提出:“知识工程是研究知识信息处理的学科,提供开发智能系统的技术,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数理逻辑、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
知识工程可以看成是人工智能在知识信息处理方面的发展,研究如何由计算机表示知识,进行问题的自动求解。知识工程的研究使人工智能的研究从理论转向应用,从基于推理的模型转向基于知识的模型,包括了整个知识信息处理的研究,知识工程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21 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资料信息属性的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比过去更加紧密地凝结在一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特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结合的形式,体现在变革社会协作方式的推动力量中。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智能化,它将使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即将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5 年陆汝钤提出知件的概念。通过知件的形式,我们可以把软件中的知识含量分离出来,使软件和知件成为两种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两种不同的商品,使硬件、软件和知件在IT产业中三足鼎立。知件就是独立的、计算机可操作的、商品化的、可被某一类软件调用的知识模块。发展知识经济必然导致知识产业的建立,其关键要研究知件工程。
把知识产业看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设备大规模地生产知识的产业,可以把它分成三个层次:它的核心部分是知件产业;包含核心部分在内的中间部分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生产知识的产业;包含中间部分在内的最广义定义是知识的生产、加工处理和传播产业。
知识产业的兴起是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在后工业化社会中,社会的主要功能从生产(制造)货物转向了知识经济,理论知识、技术和信息成了商品的主要形式。当前许多人把知识产业与知识服务紧密相联。
知识工程的发展
(1)1965至1974年——实验性系统时期
DENDRAL系统标志着“专家系统”的诞生
(2)1975至1980年——MYCIN时期
MYCIN专家系统是规范性计算机专家系统的代表
(3)1980年以来——知识工程的“产品”在产业部门开始应用的时期
参考文献
- ↑ 字母文字的演变脉络:世界所有国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
- ↑ 字体的演变:篆书,搜狐,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