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之隙
基礎釋義
亦作「 睚眥之隙 」。同「睚眥之怨」。《後漢書·趙典傳》:「今與 郭汜 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讎。」《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
詳細釋義
亦作「 睚眥之隙 」。同「睚眥之怨」。《後漢書·趙典傳》:「今與 郭汜 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讎。」《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
近義詞
睚眥之怨 [ yá zì zhī yuàn ]
指極小的怨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舊唐書·李子通傳》:「性好施惠,家無蓄積,睚眥之怨必報。」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十:「凡官吏居民舊有睚眥之怨者,無不生事害之。」 魯迅 《華蓋集續集·再來一次》:「我那時和這位後來稱為『孤桐先生』的,也毫無『睚眥之怨』。」
睚眥之忿 [ yá zì zhī fèn ]
同「睚眥之怨」。《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此諸爲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 睚眥之嫌 [ yá zì zhī xián ]
睚:眼眶;眥:眼角;睚眥:生氣瞪眼。別人瞪眼這樣小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