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盖钧镒,1936年6月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作物遗传育种学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3]

盖钧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文名 Gai Junyi
出生 1936年6月5日
江苏省无锡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1968年盖钧镒从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盖钧镒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发表论著430余篇册,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建。

目录

人物简介

盖钧镒 Gai Junyi (1936.6.5 -)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大豆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发表论著430余篇册,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建。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3月20日,获得“2012-2017年度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4]

人物经历

1936年6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57年,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

1968年,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盖钧镒搜集、研究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1.2万份,揭示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潜势,按产量、抗病虫性、品质、耐逆性、育性等建立目标性状的种质发掘、遗传机制和选育创新的10个研究系列,创造出一批优异种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种质研究推进到基因组学领域,合作构建大豆遗传图谱并标记定位6个连锁的抗SMV基因和农艺品质性状的QTL;建立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及遗传基础分析;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针对大豆黄河中下游起源假设提出支持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

盖钧镒主持国家大豆育种攻关;主持或参加育成南农73-935、南农88-31等2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推广。

盖钧镒将数量遗传多基因假设拓展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建立了能同时鉴别1-3个主基因效应和多基因整体效应的分离分析方法。

学术论著

1.Zhang W K,Y J Wang,G Z Luo,J S Zhang,C Y He,X L Wu,J Y Gai,S Y Chen. QTL mapping of ten agronomic traits on the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genetic map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EST markers. Theor Appl Genet,2004.108:1131-1139.

2.王永军,吴晓雷,贺超英,张劲松,陈受宜,盖钧镒. 大豆作图群体检验与调整后构建的遗传图谱.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254-1260.

3.盖钧镒,章元明,王建康.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科学出版社,2003.北京.

4.Ding D R,J Y Gai,Z L Cui,and J X Qiu. Development of a cytoplasmic-nuclear male-sterile line of soybean. Euphytica2002. 124: 85-91.

5.Xu D H,J Abe,J Y Gai,Y Shimamoto. Diversity of chloroplast DNA SSRs in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s: evidence for multiple origins of cultivated soybean. Theor Appl Genet 2002. 105: 645-653.

6.Wang Jiankang,and Junyi Gai.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for resistance to agromyzid beanfly (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ner) in soybean. Euphytica 2001. 122: 9–18.

7.盖钧镒,汪越胜,张孟臣,王继安,常汝镇.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 作物学报2001. 27(3):286-292.

8.盖钧镒,汪越胜. 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139-145.

9.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0.盖钧镒(主编). 1997. 作物育种学各论(全国统编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11.Cui SY,Meng QC,Huang F,Zhao TJ,Gai JY,Yu DY. 2005. Gene mapping of brachytic stem and its effect on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 soybe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4(10):101-105

12.盖钧镒.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遗传2005,27(1):130-136.

13.黄方,孟庆长,赵团结,盖钧镒,喻德跃.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 作物学报2005,31(6): 818-820.

14.刘顺湖,王晋华,张孟臣,盖钧镒. 大豆茎生长习性类型鉴别方法研究. 大豆科学2005,24(2):81-89.

15.刘莹,盖钧镒,吕慧能,王永军,陈受宜. 大豆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与QTL定位. 遗传学报,2005,32(8): 855-863.

16.刘莹,盖钧镒,吕慧能. 大豆根系逆境耐性的种质鉴定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作物学报,2005,31(9): 1132-1137.

17.赵团结,盖钧镒.大豆叶与花形态异常\雌性不育突变体NJS-10H的发现. 大豆科学2005,24(1):1-4.

18.赵团结,杨守萍,盖钧镒. 大豆显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N7241S的发现与遗传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26

19.赵团结,杨守萍,盖钧镒. 大豆显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N7241S的发现与遗传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26

20.智海剑,盖钧镒,郭东全,王延伟. 不同SMV抗性类型品种的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1):6-10

21.智海剑,盖钧镒,何小红.大豆对SMV数量(程度)抗性的综合分级方法研究,大豆科学,2005,24(1):5-10.

 
盖钧镒

期刊论文

不同生育阶段剪叶量对大豆品种南农99-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2018年 -盖钧镒-《大豆科学》

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特点与计算程序

2018年 -盖钧镒-《作物学报》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大庆的表现及其育种意义

2018年 -盖钧镒-《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大豆芽黄新突变体vl-1的光合特性与基因定位

2018年 -盖钧镒-《核农学报》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8株系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简

2017年 -盖钧镒-《大豆科学》

人才培养

盖钧镒培养、合作培养百名以上博士、硕士生和博士后,为国家输送一批优秀人才。

社会任职

盖钧镒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大豆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委员。

视频

【种了60年大豆的院士】为让老百姓喝到中国豆子磨出的豆浆,工程院院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