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土坡油甘
鹽鹼土坡油甘 |
鹽鹼土坡油甘(學名:Smithia salsuginea)為豆科坡油甘屬下的一個種。槐(原始種),喬木,高達25米;樹皮灰褐色,具縱裂紋。當年生枝綠色,無毛。羽狀複葉長達25厘米;葉軸初被疏柔毛,旋即脫淨;葉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葉形狀多變,有時呈卵形,葉狀,有時線形或鑽狀,早落;小葉4-7對,對生或近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具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變無毛;小托葉2枚,鑽狀。圓錐花序頂生,常呈金字塔形,長達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葉;花萼淺鍾狀,長約4毫米,萼齒5,近等大,圓形或鈍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無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近圓形,長和寬約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脈紋,先端微缺,基部淺心形,翼瓣卵狀長圓形,長10毫米,寬4毫米,先端渾圓,基部斜戟形,無皺褶,龍骨瓣闊卵狀長圓形,與翼瓣等長,寬達6毫米;雄蕊近分離,宿存;子房近無毛。莢果串珠狀,長2.5-5厘米或稍長,徑約10毫米,種子間縊縮不明顯,種子排列較緊密,具肉質果皮,成熟後不開裂,具種子1-6粒;種子卵球形,淡黃綠色,干後黑褐色。花期6-7 月,果期8-10月。
目錄
基本內容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莖纖細,分枝少,被稀疏的剛毛。葉具小葉1-2對;托葉卵狀披針形,長3毫米;葉柄長約1毫米;葉軸長1-1.5厘米;小葉膜質,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5-20毫米,寬6-7毫米,先端鈍,兩面無毛;小托葉小,剛毛狀。花序為短蠍尾狀聚傘花序,有花5-6朵;苞片卵狀披針形;花梗向上伸,長3-7毫米;小苞片膜質,線形,長為萼長的1/4-1/3;花萼干膜質,具網狀脈,長10-12毫米,近無毛,上唇稍長,先端截形或微凹,下唇先端急尖;花冠黃色,為萼長的1.5倍,上面具網狀脈,下面具隆起條紋;雄蕊二體;子房具短柄,有胚珠多顆。莢果有莢節10-12,圓形,平滑或外覆有乳頭狀凸起。花、果期8-10月。
分布範圍
產自廣東。印度南部濱海地區亦有分布。模式標本采於香港九龍。
生長環境
生長於濱海開闊的濕地。[1]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