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土坡油甘
盐碱土坡油甘 |
盐碱土坡油甘(学名:Smithia salsuginea)为豆科坡油甘属下的一个种。槐(原始种),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当年生枝绿色,无毛。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叶轴初被疏柔毛,旋即脱净;叶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叶形状多变,有时呈卵形,叶状,有时线形或钻状,早落;小叶4-7对,对生或近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变无毛;小托叶2枚,钻状。圆锥花序顶生,常呈金字塔形,长达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叶;花萼浅钟状,长约4毫米,萼齿5,近等大,圆形或钝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无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近圆形,长和宽约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脉纹,先端微缺,基部浅心形,翼瓣卵状长圆形,长10毫米,宽4毫米,先端浑圆,基部斜戟形,无皱褶,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与翼瓣等长,宽达6毫米;雄蕊近分离,宿存;子房近无毛。荚果串珠状,长2.5-5厘米或稍长,径约10毫米,种子间缢缩不明显,种子排列较紧密,具肉质果皮,成熟后不开裂,具种子1-6粒;种子卵球形,淡黄绿色,干后黑褐色。花期6-7 月,果期8-10月。
目录
基本内容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茎纤细,分枝少,被稀疏的刚毛。叶具小叶1-2对;托叶卵状披针形,长3毫米;叶柄长约1毫米;叶轴长1-1.5厘米;小叶膜质,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5-20毫米,宽6-7毫米,先端钝,两面无毛;小托叶小,刚毛状。花序为短蝎尾状聚伞花序,有花5-6朵;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梗向上伸,长3-7毫米;小苞片膜质,线形,长为萼长的1/4-1/3;花萼干膜质,具网状脉,长10-12毫米,近无毛,上唇稍长,先端截形或微凹,下唇先端急尖;花冠黄色,为萼长的1.5倍,上面具网状脉,下面具隆起条纹;雄蕊二体;子房具短柄,有胚珠多颗。荚果有荚节10-12,圆形,平滑或外覆有乳头状凸起。花、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印度南部滨海地区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于香港九龙。
生长环境
生长于滨海开阔的湿地。[1]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