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蜂斗菜植物
鹽源蜂斗菜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垂直,有多數較粗的纖維狀根。
- 中文名鹽源蜂斗菜
- 拉丁學名Petasites versipilus Hand.-Mazz.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 族款冬亞族 Subtrib. Tussilaginae
- 屬蜂斗菜屬 Petasites
- 種鹽源蜂斗菜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垂直,有多數較粗的纖維狀根。花莖單生,較細,高5-15厘米,粗3-4毫米,苞片寬卵形至狹披針形,長達2厘米,頂端長漸尖,上面及邊緣被捲毛,葉近革質,寬腎形,基部深心形,長為寬的二倍,具長柄,邊緣具疏有軟骨質尖頭的細齒,掌狀葉脈,上面和葉柄被捲毛,後脫毛,但上面密生腺狀秕糠狀毛。頭狀花序多數,排成疏總狀花序。雌性頭狀花序鍾狀,長約10-11毫米,較狹,總苞片11-15枚,線形,寬1-1.5毫米,頂端鈍或稍尖,無毛,褐色,近中部有3脈,邊緣寬褐色膜質,外面有數枚小苞片;花序柄細,頂端稍膨大,直,下垂;小花多數,稍伸出總苞。雌花絲狀,長4.5-7毫米,裂片5,長0.5-0.8毫米;花柱極短,二裂,子房無毛,冠毛白色,短於花冠,粗糙,基部連成短環。兩性花,花冠管狀,管部細長2-4毫米,檐部鍾狀,長2-2.5毫米,裂片卵形,邊緣捲曲;花葯着生在喉部,花絲極短,花葯達到檐部,基部具小耳,花柱幾乎不伸出花冠;柱頭粗棒狀;子房被毛;冠毛短於雌花的冠毛。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700—3200米高山草坡或林下、灌叢邊。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四川西南部(鹽源、合川、木里)、雲南西北部(麗江、維西、德欽等)。
本種提示
本種外形與毛裂蜂斗菜P.tricholobusFranch.十分相似,但雌花花冠絲狀常5裂,子房無毛,兩性花的子房被短毛,與後者可以區別。
藥理作用
蜂斗菜水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較弱的抗菌活性。從蜂斗菜中分離的蜂斗菜烯鹼有強肝毒和致癌作用。[1]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腫止痛,解毒祛瘀。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江西草藥》:「治扁桃體炎,癰腫疔毒。」
入藥部位
根莖及全草。
性味
苦、辛,涼。
歸經
歸心、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疔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水煎含漱。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