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壽山森林公園
益壽山公園是一處開放型山地公園,因長年在這裡鍛煉身體的人多數為老者而得名,這裡林木茂盛、山路曲折、空氣清新。分為兒童遊樂園、綜合遊樂場、休閒散步區等幾個區域。清晨,沐浴着金色的朝陽,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晨練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裡,踏着掛滿露珠的草地,登上山樑舉目四望,山城景色盡收眼底。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益壽山森林公園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尖山區
開放時間:全年
門票價格:無門票
簡介
益壽山公園城市公園,宛如鑲嵌在山城中的碧玉翡翠,給美麗的益壽山風光 城市增添了勃勃生機。益壽山公園坐落地東山賓館後山,是一處開放型山地公園,因長年在這裡鍛煉身體的人多數為老者而得名。這裡林木茂盛、山路曲折、空氣清新。分為兒童遊樂園、綜合遊樂場、休閒散步區等幾個區域。清晨,沐浴着金色的朝陽,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晨練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裡,踏着掛滿露珠的草地,登上山樑舉目四望,山城景色盡收眼底。[1]
益壽山歷史
雙鴨山市區,像條飄落的神鴨羽翼,靜靜地斜臥在完達山余脈的入口處。
市區到處充滿北國山地的神奇,撲朔迷離,曲徑通幽。沿市區繁華的新興大街中段,向東攀行一公里,便會來到一座兀立的小山腳下。 小山林木蔥鬱,沿一條青石山路拾階而上,喘幾口粗氣,載幸載奔,登上山頂,此時,你的所到之處便是聞名全市的天然大公園益壽山公園了。
益壽山自西南向東北綿延十幾里,宛若一束神鴨的尾翼憑天而立。
益壽山是山城人民得天獨厚的天然大公園。益壽山在建市之初,尚無固定名稱,只是居民采山菜,拾山柴之處。隨着城市的發展,隨着二水源的建立和原電視發射塔的豎立,人們把此稱作"大井山"或"大架子"山。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雙鴨山迅速發展,市區人口也劇增至十幾萬,街道傍依的這座"大井山",每日便有無數登山客到此晨練、散步,更有許多俊男靚女,步入葳蕤繁茂的松樹林間談情說愛,由此山上開始熱鬧起來。
不久,山上有了音樂聲,市民開始自發地聚集在這裡跳起交誼舞,扭起東北大秧歌。
登山鍛煉的人多了,人們自發地拔草除石建起一塊塊打拳舞劍的小場地。又在樹間橫搭木杆製成單雙槓,還有人就地取石豎起石桌石凳,就這樣,一座天然生態大公園被人們自發地開發利用起來。
套用魯迅先生那句"地上原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名言,益壽山公園可說是"山上原沒有公園,來的人多了,便成了公園"。 益壽山公園真可謂是山城人民的精神創造。
臨山附近的居民委不失時機地對晨練的居民加以組織,於是山上安放了音響設備,十里山頭飄蕩起悠揚的舞曲,歡快的秧歌調,每日早晨隨音樂做保健操,跳交誼舞,扭秧歌的人多達數百人,益壽山成了市區早晨最熱鬧的去處。
光陰荏苒,數年間,市里廠礦企業、機關團體,不斷援建"大井山"、幾個山頭相繼建起了角亭,原華龍建築公司援建了公園管理房,雙鴨山發電廠援建了二十多米的長廊,中國銀行員工還在山南麓栽植了奉獻林……"大井山"漸漸形成自己的人文景觀。
1997年,市政府正式命名此山為益壽山。益壽山的命名,也並非無緣由。多年來,市民鍾愛此山,於是流傳出有關該山許多傳說。有人說,這山的來頭可不小,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時,不小心遺落一粒掉在人間,偏偏落在神州大地東北角,由此形成了這座益壽延年的長壽山;還有的說此山的由來與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有關。當年白娘子為救情人許仙,歷經艱難險阻盜得仙草,歸來路上急匆匆與南極仙翁的坐騎白鶴相撞,有株仙草被撞落於地下,便形成了今日的益壽山……
兩種說法,由蒼空到大地,由神仙到凡人,空空渺渺遙不可及,傳說多有牽強附會之感。不過近年發生在益壽山上長壽老人的故事,倒是有根有據可查可考的真人真事。
近年來,到益壽山晨練、遊玩的人,每日不下千人,跳舞隊裡、秧歌隊裡,揮拳舞劍喊山撞樹的人群里,漸漸出現十幾位鶴髮童顏的老翁,還有十幾名烏髮明眸的老太太。這些老叟老嫗,天麻亮便登山入林,或喊山,或撞樹,或打背彎腰,各有各的練法。待到廣場扭起大秧歌,這些人便嘻嘻笑笑緊隨隊尾,任由性子,你引我逗,怪趣橫生地扭搭起來,儼然一群天真爛漫的孩童……
好奇者常打問老人們,高壽幾何?老人們總似真似假地回答個大概數,或六十多,或七十多,或八十多……知情者則在一旁嘻哈着說,你就別問了,這些老頭兒老太太幾年前回答的就是這個歲數,他(她)們是光過年,不長歲數,全都是不老的神仙。
有的年輕人趁機開起玩笑:什麼老神仙,說不定都老糊塗了,記不住自己的歲數了。
這時,熟悉老人詳情的人便出來糾正:某老漢已經七十幾,某老太已經八十幾,還指着一個瘦猴般靈活的小老頭兒確鑿地指出,他已經九十一歲半了……這些老人哪,才不糊塗呢,人到老年,說小不說大,說少不說老這是常情……
至此人們才刮目相看,原來這是一群老壽星。
更知詳情的市民,進一步證實了這些老壽星的故事確鑿無疑。他們說,這些老壽星人群里,多半是開發雙鴨山時就來到煤礦,他們常年登山鑽林,吃山果,喝泉水,挖黑金,吃麵包,練就一身好筋骨。人老退休了,登山習性不改,每天都到山上轉悠,遇到扭秧歌、打拳、舞劍,他們就加入進來,裝出怪模怪樣的形態讓自己開心,他們之中年過九十的有好幾個呢! 如此說來,益壽山的命名真是名副其實了。
2003年,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本屆市政府對大眾活動場所益壽山十分重視,財政撥款400萬元,修葺益壽山公園。一時間,益壽山的南西兩麓均修起階梯石路。而在幾千米的山頂,也順山勢築起貫通東西的青石路。這些新修的山路寬三米,一律花崗岩青石鋪就,縱橫交錯,上下貫通,蔥綠的益壽山仿佛繫上了青色飄帶。
益壽山的改造工程,還包括在北麓山腰興建一座五萬多平方米的大廣場,廣場可納數千人晨練,亦是集會,競賽的好場所。另幾處原有的晨練場地也重新擴建,打拳練劍都有了展示場地。而一些大眾健身器械,諸如單槓、雙槓、滑梯、鞦韆等也儘量配套完善,布局合理地設置在林蔭樹間……
如今的益壽山,可說是煥然一新,真正成了雙鴨山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