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皮脂腺囊腫
原圖鏈接

皮脂腺囊腫(sebaceous cyst)俗稱「粉瘤」,主要由於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其特點為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好發於頭面、頸項和胸背部。皮脂腺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一般無自覺症狀,如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化膿。 [1]

別 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粉瘤,粉刺 sebaceous cyst 皮膚科 青春發育期人群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頭面、背、臀等部位 皮膚中皮脂腺囊管開口閉塞、狹窄 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

目錄

病因

 
皮脂腺囊腫病因
原圖鏈接

發病原因為皮脂腺導管阻塞,導致皮脂腺排泄障礙淤積而成。皮脂腺導管阻塞多為灰塵堵塞及細菌感染所致。 [2]

臨床表現

 
皮脂腺囊腫症狀
原圖鏈接

皮脂腺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好發於皮脂腺豐富部位,如頭皮、顏面、胸背等處,多數生長緩慢。未合併感染時,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腫物呈球形,單發或多發,大小不等,小者數毫米,大者近10厘米。中等硬度,有彈性,高出皮面,與皮膚有粘連,不易推動,表面光滑,無波動感,其中心部位有針頭大臍孔凹樣開口,呈藍黑色,形如針頭粉刺,擠壓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樣內容物,內容物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細胞,常有腐臭味。皮脂腺囊腫癌變極為罕見,但易繼發感染,若並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囊腫在外力下可以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且易於復發。 [3]

檢查

 
皮脂腺囊腫病因
原圖鏈接

超聲檢查

必要時可行超聲檢查了解囊腫性質,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組織病理學檢查

術前一般不需要活檢,可術後送病理檢查。

實驗室檢查

全身多發性皮脂腺囊腫者,應進行有關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的檢查。 [4]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確診。 [5]

鑑別診斷

 
皮脂腺囊腫鑑別
原圖鏈接

應與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皮下脂肪瘤等相鑑別。

皮樣囊腫

是一種由偏離原位的皮膚細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腫,位於皮下,不與皮膚粘連而與基底部組織粘連甚緊,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屬錯構瘤。

表皮樣囊腫

又稱外傷性表皮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

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葉狀,位於皮下,用手指沿腫物兩側相向推擠局部皮膚,可出現橘皮樣征。 [6]

治療

 
皮脂腺囊腫治療
原圖鏈接

最常用的根治方法是局麻下手術切除。皮脂腺囊腫是體表小腫物,手術簡單,在門診即可進行。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不殘留囊壁,否則易復發。由於皮脂腺囊腫多發生於面部,故手術切除時應考慮到美容效果,可採用小切口切除面頸部皮脂腺囊腫,皮膚在無張力下縫合,可避免切開瘢痕生長,以達到美觀效果。

術前有感染及手術後為控制炎症,均要適當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已合併感染的皮脂腺囊腫應在感染控制後再手術切除病灶。對於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經合併膿腫者應切開引流。

CO2激光、電離子微創法被認為是治療無合併感染的囊腫的好方法,由於其操作簡單,切口小,出血少,不用縫合,幾乎不留瘢痕,復發率低,尤其適合於顏面部皮脂腺囊腫的治療。 [7]

預防

 
皮脂腺囊腫預防
原圖鏈接

為預防皮脂腺囊腫發生,應注意以下方面:

  • 1.保持面部皮膚清潔,使皮脂腺開口通暢,利於分泌物排泄。
  • 2.面部皮膚瘙癢時,不能任意抓撓,以免引起面部皮膚感染,破壞皮脂腺開口,導致皮脂腺分泌物瀦留,促使皮脂腺囊腫形成。
  • 3.不擠面部皮膚癤等。

[8]

視頻

皮脂腺囊腫

[9]

實拍皮脂腺囊腫切除手術

[10]

粉瘤 皮脂腺囊腫

[11]

參考來源

  • 謝波,肖麗玲. 小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腫. 《 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 》 , 2000
  • 王國江,劉必慶,俞愛華等. 無水酒精灌注皮脂腺囊腔法治療面部皮脂腺囊腫16例. 《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 , 2010
  • 王悅書,李春雨,張君,張弘等. 皮脂腺囊腫惡變1例報告. 《 中國實驗診斷學 》 , 年
  • 謝立雲. 應用電離子與小切口微創摘除治療顏面部皮脂腺囊腫458例. 《 中國美容醫學 》 , 2012
  • 黃子慧,夏公旭. 火針治療顏面頸部皮脂腺囊腫29例. 《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 , 2005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