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浪
皮浪(Πύρρων Pyrrōn,前365或360年--前275或270年),希臘古典時期的哲學家,被認為是懷疑論的鼻祖,埃奈西德穆的懷疑論學派-皮浪主義,受此啟發並因此得名。
皮浪 (著名哲學家) | |
---|---|
出生 |
約公元前360 希臘 愛利斯 |
國籍 | 希臘 |
別名 | 庇羅、Pyrrho |
職業 | 哲學 |
知名於 | 懷疑論學派-皮浪主義 |
知名作品 |
|
目錄
目錄
1簡介
2懸擱判斷
3不動心
4理論主張
簡介
皮浪(Pyrrho,前365或360年--前275或270年),又譯為畢洛或皮羅,被稱為"愛里斯的皮浪"。古希臘懷疑派哲學家,懷疑主義創始人,早期懷疑主義代表人物。
生平
古希臘懷疑論的主要代表。出生於希臘城邦愛利斯,早年做過畫匠,後改學哲學,追隨德謨克利特的繼承者阿那克薩庫(Anaxarchus)多年。曾參加亞歷山大東征軍隊的遠徵到過印度。生前無著述,以獨特的生活方式贏得同時代人的尊重。有人甚至把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與蘇格拉底相比。他的思想經傳記作家拉爾修和恩披里柯的介紹,受到各派哲學家的重視。
學生
皮浪最傑出的學生費里斯的蒂孟(Timon,前320--前230)寫過《諷刺詩》等作品,但流傳下來的還不足150行。他們兩人是早期懷疑主義的主要代表。
懸擱判斷
皮羅的口號是:"不做任何決定,懸擱判斷。""懸擱"(epoche)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他主張懸擱對事物的判斷,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確定性。皮羅聲稱,事物都同樣是沒有差別的、不可預測的和不可判斷的。由於這一原因,我們的感覺和意見都不告訴我們真理或錯誤,因此,我們一點也不能相信它們,而應該無意見,不介入,不動搖,對任何一個東西都說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為是和非,又不同為是和非。真正採取這種態度的結果首先是沉默,然後是沒有任何煩惱。"懸擱判斷"的理論意義是為了避免懷疑的悖論。
不動心
皮羅所說的"不動心"指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完全消極的狀態,既無思想感情衝動,又無積極的作為。據拉爾修寫的傳記,皮羅不關心任何事物,也不避免任何事物,對像車禍、摔倒、被狗咬之類的危險無動於衷。有一次,他的朋友跌入泥坑,他徑直走過,沒有出手相助。又有一次在海上遇到風浪,別人都驚慌失措,他卻若無其事,指着船上一頭正在吃食的豬說,這才是這人應有的不動心的狀態。但是,一個人如果真的如此生活,可能很難存活,皮羅只是在其朋友緊隨其後就他於危難,才能過上"不動心"的生活。另一種更為合理的觀點是,"不動心"是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據史料記載,皮羅主義者"並不背離正常的實踐",他們接受生活的四條常規:自然的指導,情感的約束,習俗和法律的傳統以及技能的使用。按照這種理解,"不動心"只是平常心而已,並非哲人才能達到的高深境界。
理論主張
獨斷的威脅
不否認感覺現象的存在,因為這是人不由自主地要加以承認的,但他否認現象的真實性和我們關於現象所做出的判斷。我們不能說現象是什麼,只能說它顯得是什麼或看來是什麼。列如,蜜對我們顯得是甜的,"但它本質上是否也是甜的,我們認為是一件可疑的事情,因為這不是一個現象而是一個關於現象的判斷"。
倫理方面的事情也是如此。他堅持認為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存在的,因而否認事物有美或丑,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質,認為只是風俗和習慣指導着人們的行為。他之所以不作判斷,是為了避免獨斷,因為任何命題都有一個對等的反命題與它對立,二者都有同樣的價值和效力。
保持沉默
既然現象是不真實的,我們無權做出關於現象的判斷,那麼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沉默,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發表任何意見。
生活方式
據說,皮浪的生活方式也與他的學說一致,任何時候都鎮定自若,不在意任何事物,也不避免任何事物,從不讓感官武斷地斷定什麼。
皮浪主義並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理論,只是奠定了懷疑派的基礎,確立了思考方向和原則,並把這種原則用於實踐,因而我們把他們稱為懷疑主義的實踐性階段。真正使其具有理論形態的是晚期懷疑主義。
本段趣事
有一次他和同伴們一起乘船出海,遇到了風暴。同伴們都驚慌失措,而他卻若無其事,指着船上一頭正在吃食的小豬,對他們說,這是哲人應當具有的不動心狀態。
參考資料
- ↑ 懷疑論的奠基人--皮浪 . 新浪網 [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