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杜邦家族幾代人靠開設火藥工廠和化學工廠,靠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和美國國內局勢,大發戰爭財。第五代的皮埃爾·杜邦誕生了。他和帶領全家13口人乘帆船來美國的先祖同名同姓。他的父親拉蒙·杜邦,娶了個猶太姑娘,結婚一年後生下了他。他是父親的長子。

皮埃爾·杜邦
皮埃爾·杜邦.jpg
世界著名化工帝國杜邦公司的創始人
出生 1954年
國籍 法國
職業 世界著名化工帝國杜邦公司的創始人
知名於 世界著名化工帝國杜邦公司的創始人

皮埃爾·杜邦(Pierre DuPont) 世界著名化工帝國杜邦公司的創始人

目錄

發家史

1800年元旦這天早晨,一個名叫皮埃爾·杜邦的人,帶領全家13口人,搭乘帆船"美國鷹號",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杜邦家鄉在巴黎南方60公里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革命群眾攻占巴士底獄,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杜邦曾經是個外交官,因協調法國和美國的關係有功,被封為貴族,加官晉爵。路易十六被處死.杜邦也被株連下獄。杜邦後來越獄逃跑。拿破崙上台後,杜邦因為是"舊王黨分子",被放逐到美國去。杜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帶領家人倉皇上船的。 皮埃爾·杜邦 皮埃爾·杜邦 "美國鷹號"由於船長兩次弄錯了航向,行程異常漫長。在狹小的船艙中,旅客擠得滿滿的,而且缺少糧食;他們只得捕魚、捉老鼠以免挨餓。途中他們兩次遇到英國船隻,得到過救助補給。

船員中的無賴之徒趁機打劫。杜邦一家臨行前,賣掉了祖宅,只帶了有價值的古董、銀餐具和裝飾品上船。成人男女都身帶佩劍,輪流看守。作為一家之主的杜邦,則將24萬法郎的金幣藏在懷中。

杜邦一家的目的地是紐約。誤航的"美國鷹號"抵達羅德艾蘭州海邊時,重重的濃霧籠罩着海岸。這是一個天寒地凍的早晨,全船的旅客像餓急了的野獸,等不及帆船下錨,便紛紛跳下船,爭先恐後泅水上岸。

岸邊有座房屋,他們敲門求救,但沒有反應,原來屋裡沒有人。從窗戶里看去,只見爐火燒得通紅,餐桌上擺滿了食品。依常情,這家人準是到附近教堂里做禮拜去了。杜邦家人和其他旅客一道敲碎玻璃窗,衝進屋裡。他們風捲殘雲般吃光了餐桌上擺着的迎接新年的美酒佳肴,而後杜邦掏出一枚金幣放在桌上,悄然離去。

皮埃爾·杜邦,這個後米成為杜邦財閥始祖的人,就是這麼來到美國的。

杜邦一家來到美國,受到歡迎。費城各大報紙都報道了杜邦一家抵美的消息。退職後一直隱居的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也發表談話說:"皮埃爾·杜邦先生,他一直站在美國一方,在對英戰爭的巴黎條約上,有功於美國。"副總統傑佛遜稱杜邦先生是"法國最有才能的人"。由於以上原因,杜邦一家人不是難民待遇,全家13口人備好了馬車,帶着行李南下去紐約。

從那以後,杜邦家族在美國紮下了根。

家族史

第五代杜邦自幼聰明好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9年間,他一直致力於化學研究,獲得了兩項無煙火藥專利。這時候,杜邦家族企業的總裁,是杜邦的堂叔猶仁。由於家族式的"夥伴"制度和財產公有,已不適合競爭,杜邦家族開會決定分家。儘管猶仁還是杜邦父親拉蒙一手帶大的,但猶仁卻連一股也沒分給杜邦。杜邦對公司貢獻巨大,卻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他除了薪水和專利權金以外,一無所獲,一氣之下,他脫離了堂叔猶仁的公司。

杜邦去了肯塔基州,幫堂兄科里經營鋼鐵工廠。後來他們把鋼廠轉手賣給聯合鋼鐵公司,用得來的資金加上自己的2.5萬美元,開發市內的電車,生意十分興隆。

杜邦32歲那年,堂叔猶仁總裁死於肺炎。猶仁死後,杜邦家族在旅館舉行秘密會議,有人以為,猶仁一死,公司就要亂了!由於猶仁死得突然,沒留下遺囑,家族亂成了一鍋粥。大家在家族會議上吵得很兇,談不出什麼結果。最後,董事會決定賣掉公司。

僅限於杜邦家族的幹部會議,到了最後表決的時刻,主持人亨利上校建議說.全部家當如果賣掉的話,值1200萬美元。各人拿分得的錢去存銀行,利息低得可憐。不如把它按2000萬美元抵押給家族的某個人,這個人按銀行的利息付給各位股東。這當然是划算的,大家紛紛同意。可是,誰願意做這個冤大頭呢?亨利上校胸有成竹地說,有人願意這麼做。於是,杜邦當上了新的總裁。

這一年12月,杜邦總公司移人威明頓,落腳在一座8層樓大廈中。接着,7月的美國獨立紀念日中,杜邦公司舉辦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慶祝會,會場高朋滿座,家族親友連同900名公司員工,共計有3000多人,在夜晚的特拉華河畔歡聚,人們飲着香檳酒,翩翩起舞,還放了焰火。

杜邦穿着比與會者顯然考究得多的細格紋西裝。他的面孔十分親切,明澈的大眼泛着湖藍色的光,臉上時常掛着微笑。除了精於化學,他管理事業的風格也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性格,或許可以用蛛網來比喻吧,是比較內向的,如同他溫和的外貌一般。但他卻能用細而柔韌的蛛絲,讓對手於不知不覺中動彈不得。

杜邦當上總裁後,特地從肯塔基鄉下請來了一位"軍師"。此人名叫拉斯科布,才23歲。杜邦和他是同學,知道拉斯科布是個少年天才,經營才能就連自己也自嘆不如。

杜邦果然是慧眼識才。拉斯科布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夜以繼日對公司賬目進行分析。清理賬目後,拉斯科布兩眼發亮,他向杜邦報告說,整個杜邦公司的資產實際接近3000萬美元!就是現在以2000萬美元賣掉,我們也淨賺了近1000萬美元,我們撈到了一個天大便宜事!

拉斯科布又建議杜邦,開始一個巨大的收購計劃。他們收購了雷伯諾化學公司和東方火藥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龐大的火藥市場上,已經擁有75%的占有率,而如果單就黃色火藥的占有率來說,杜邦公司已占了100%。

對外擴張走完了第一步,杜邦就把目光轉移到企業內部來了。他重新劃分四大部門,後來又增設了一個新的部門--研究部門。杜邦對拉斯科布異常器重,讓他掌管公司的財務大權。杜邦任人唯賢,對其他優秀的青年人,他也大力提拔。他網羅了大量的來自哈佛、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英才俊傑,安排在他的研究機構中。他讓這些人研究開發火藥以外的新產品。而擔住董事長的科里,則盤算如何壟斷火藥市場。

杜邦和科里決心把黑色火藥市場占有率,從75%提高到100%。杜邦強硬地宣布,不管前途多麼艱難曲折,本公司都必須堅定地執行壟斷計劃。在西部的加州,前任總裁猶仁的女婿培頓,經營着一家名叫"培頓"的中型黑色火藥工廠。按理,培頓也算半個杜邦家的人了,杜邦也不放過他。杜邦強行購買培頓的股份,弄得培頓惱火至極,終於鬧到了法庭上。但是一個小小廠子,哪能敵得過強大的杜邦公司,培頓終於屈服了。

杜邦財閥的血腥壟斷,比同時代的洛克菲勒還要厲害。杜邦公司有個老職員瓦德爾,曾經擔任過營業部負責人,自從猶仁去世後,他就自立門戶,創辦了一家"巴卡伊火藥公司",跟杜邦公司對着幹。杜邦派拉斯科布去同瓦德爾談判,打算買下他的公司。瓦德爾卻一口回絕了,而且幹得很出色,打破了杜邦的一統天下。但是沒過多久,瓦德爾的火藥工廠突然發生了爆炸,遭致停產。

瓦德爾一口咬定是杜邦乾的,並給各報社發出密函,揭發這件醜聞。瓦德爾還向所有聯邦眾議員和參議員揭發杜邦公司向總統行賄的醜聞。這消息猶如突然引爆的一枚定時炸彈,使總統成為眾矢之的。

瓦德爾這人還真不是好惹的。聯邦法院經過長時間審理,判定杜邦公司敗訴。因為違反了"夏曼壟斷禁止法",杜邦公司有罪。法院還根據這個法律給總統判罪,並下達了行政命令。但是,此時總統已因任期已滿而下台了。

新總統上台後,杜邦派他的法律顧問喬治,去遊說總統。他說:"總統先生,不遠的將來,歐洲一定會發生戰爭,只有杜邦獲得獨家製造火藥的權力,國家和安全才有保障!"總統認為喬治的話不無道理,於是下令舉行聽證會,他打算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參加聽證會的陸海軍司令、政府各部首腦和各大學教授聽了杜邦的發言後,一致認為:在非常時期,由杜邦公司對火藥製造業進行獨霸,對於美國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無一害。

總統最後裁決:杜邦公司改組成三家公司。其實這是遮人耳目的做法,這樣做,既免於違反"夏曼壟斷禁止法",又保護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為三,實權仍牢牢握在杜邦堂兄弟幾個手裡。

不久,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杜邦公司的火藥供不應求。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杜邦向華爾街大闊佬摩根貸款1400萬美元。貸款之前,杜邦反覆琢磨過,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作抵押;到時候如果還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分析,美國遲早會介入歐洲戰爭,對火藥的需求將猛增,到那時,杜邦公司將攫取巨大的利潤!

杜邦拿貸來的巨款,創辦了5個火藥工廠,其中田納西州的工廠是世界最大的無煙火藥工廠。

杜邦的預見太準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方面使用的火藥,將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應的。隨着戰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賺進了4500萬美元的暴利。至此,龐大的杜邦帝國已經成形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推動下,美國的大老闆們趁機大發戰爭財。由於威爾遜總統宣布美國保持中立,因而交戰雙方,不論是英、法、俄國一方,還是德國一方,都向美國各企業訂貨。除了火藥,參戰各國還大量採購軍用汽車和卡車;美國國內汽車需求量也直線上升。這時候,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即GM公司,它集合了別克、奧斯摩比和凱迪拉克三大汽車公司,由於迅猛地擴充發展,造成了資金短缺,職員的薪水都發不出來了。GM老闆杜朗向銀行貸款,但華爾街各銀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沒有他的指示,誰也不敢輕易貸款給杜朗。杜朗快要走投無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美國政府將鋼鐵列入戰爭物資範圍,規定對鋼鐵徵收戰爭特別稅。製造汽車離不了鋼鐵,GM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準了時機,一下子買進了2500萬美元的GM股票。杜朗只好把GM公司董事長的寶座,拱手讓給了杜邦。杜邦握有GM公司23%的股票。

杜邦接着又進軍染料行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用生產TNT火藥的副產品,作為生產化學染料的原料。杜邦公司還開發出入造橡膠和塗料。後來,又陸續開發出人造纖維、塑膠。

對於杜邦公司來說,1938年9月21日,真是個歷史性的大轉折點。全美國的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尼龍"的出現。由卡羅薩斯博士8年前開始研製的成果,終於從實驗室走向了市場。尼龍不負眾望,大受歡迎,出盡了風頭,連人造絲和人造纖維也被它取而代之。杜邦公司先把尼龍絲襪讓公司內的女秘書們試穿,然後投放市場。尼龍剛一上市,全美國各地女性看到廣告後,便蜂擁而至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銷售盛況空前。僅這一年,就賣出尼龍絲襪子6400萬雙。也就是這一年,獨占世界絲襪市場的日本人造絲襪被徹底地擊潰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時,杜邦已經69歲,退居二線,但他仍然參與公司重大決策。

為了戰爭的需要,德國和美國均秘密研製原子彈。流亡在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加速研製原子彈。總統批准了這項名叫"曼哈頓計劃"的項目,並且歸陸軍部領導。陸軍部把"曼哈頓計劃"全部交給了杜邦公司。陸軍部和杜邦公司簽訂的合同中,規定除成本外,利潤僅為1美元。

杜邦公司為了這項製造原子彈工程,將全體職工6萬人由東至西搬遷了4345公里,到頭來卻僅僅索取1美元的利潤,實在奇怪。原來,杜邦公司是為了洗刷"借戰爭發橫財的軍火販子"這個醜名。不僅如此,杜邦考慮得更遠,公司可以藉此網羅大批最優秀的科學家,戰後借這項專門技術可以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1945年8月6日,杜邦公司製造的鈾235原子彈投在了日本廣島;同年8月9日,美國人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鈈239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邦家族滲透到了美國政界。朝鮮戰爭時期杜魯門總統的國務卿艾奇遜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顧問;當時的司法部長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國防部長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連中央情報局長達列也曾在杜邦直屬的聯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長。

1954年4月5日,為杜邦帝國起着承前啟後作用的皮埃爾·杜邦與世長辭,享年85歲。

家族成就

全美50個州,無論何處,無不受到杜邦家族的影響,至今依然。這絕不是誇張。杜邦複合企業大集團,就像一株巨大的根深葉茂的樹,其勢力範圍的分布,簡直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

家族企業

杜邦集團下屬的企業,包括工業、鐵路、石油、航空、銀行、波音飛機製造、可口可樂、保險、軍工、化學、食品、電視、電腦……幾乎滲透到全美和全世界國民經濟的每個領域。有人形容杜邦集團是一株覆蓋世界的巨樹。它是控制美國的十大財閥之一。

現代化工之父

提起杜邦公司,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國人民對它都不陌生。它是美國進入工業革命之前所建立的最早的企業之一,也是美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企業之一,同時還是美國經營和管理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杜邦公司的歷史,可以看作是折射兩個世紀以來美國企業發展史和經濟增長 從史的一面鏡子。 1802 年杜邦家族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郊布蘭迪萬河畔建立起雇用了幾十名工人的火藥工廠開始,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杜邦公司已經成為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下屬幾百家工廠、實驗室和遍布世界的分支機構,發行 2.3 億股普通股票,雇用十幾萬名工人和雇員的現代化大型多樣化經營的著名企業。 在坎坷而又曲折的發展進程中,杜邦公司在生產技術、科學實驗、組織結構和市場開發等方面的銳意創新,不僅使企業在長時期內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勢頭,而且對美國工業經濟的改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開拓的協調技術研究和生產發展的系統化模式,被多樣化經營的大型企業視作保持發展動力的長期戰略計劃。它首創的大型多部門的企業組織形式,至今仍被美國的主要大企業所效法。 作為先是火藥業、而後又是化工業的巨頭,杜邦公司對美國工業經濟的貢獻已經超出了行業的界限。它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對通用汽車公司的經營和管理,使美國的汽車工業受益匪淺。至今,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企業排行榜中仍然名列前茅。 勿庸置疑,杜邦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經驗中有不少內容是值得我國企業界學習和借鑑的。本書的目的在於向我國的企業界介紹這些經驗和方法,以供我們的企業界朋友在經營和管理自己的企業時參考。固於資料的缺乏,近 15年來杜邦公司的經營狀況無法在書中記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幸好杜邦公司的多數創新和成功的經驗均成就於本世紀上半葉,特別是 30 年代以前,因此,近期資料的缺乏基本沒有影響寫作本書的宗旨。 但願我國企業界的朋友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對改進自己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有所助益。更希望我國企業界的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實踐,能夠創造出優於杜邦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經驗,為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創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路。 胡國成 1996 年 10 月 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現代化工之父--杜邦 第一章 杜邦公司的崛起 杜邦火藥公司的創立和初期的發展 一、杜邦家族與杜邦火藥公司 杜邦公司的創始人厄留梯爾· 杜邦 伊雷內· (Eleutherelrenee du Pont), 於 1771 年 6 月 24 日生於法國巴黎。 其父皮埃爾· 杜邦 塞纓爾· (Pierre Samuel du Pont)是法國重農學派經濟學家,因獲得重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後任 法王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的杜爾哥賞識而進入仕途,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 手下擔任過多種官職,其中包括任路易十六的商務總監。 1783 年,皮埃爾·杜邦參與了英美關於結束戰爭(即美國獨立戰爭)的 巴黎和約談判,並草擬了條約中有關英法貿易的條文。由於此次談判使英美 簽訂了和約,路易十六為嘉獎皮埃爾·杜邦,於當年底封他為貴族。此後, 杜邦便被稱作尼莫爾的杜邦(Du Pont de Nemours,尼莫爾是杜邦莊園的所 在地)。 法國大革命期間,皮埃爾。杜邦由於其頑固的保皇立場,在雅各賓專政 時期被捕人獄。雅各賓派的倒台使皮埃爾倖免於上斷頭台的命運。出獄後, 皮埃爾決定舉家遷往美國,一是為了逃避尚未熄滅的法國大革命的烈火,二 是為了在那塊封建的歐洲大陸之外的"世外桃源"中,按照自己的重農主義 信念開創出一塊殖民地。他把自己打算開拓的殖民地命名為"邦提亞那" (Pontiana),準備在這塊殖民地上"建立住房、學校、公路、排水道,投 資建立許多大型農場,種植各種農作物,甚至可能開辦工廠"。①這個冒險計 劃獲得了包括拉法葉特和內克等法國著名政治家的支持,皮埃爾因此而得到 了幾百萬法郎的資助。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邦提亞那"計劃在 未來投資者的心目中更有份量。皮埃爾把表示自己貴族身份的家族姓氏 Du Pont,改為大寫字母開頭的 Du Pont,這樣,現代杜邦家族的姓氏便由此產 生。 1799 年 10 月 2 日,皮埃爾率領全家所有的 13 口人,打着杜邦家族的旗 幟,登上了美國船"美國之鷹"號,開始了赴美冒險的航程,並於 1800 年元 旦到達羅得島。 到達美國後不久,皮埃爾便發現自己設想的"邦提亞那"計劃難以實現。 皮埃爾原計劃用手中的錢大量購買美國西部土地,然後將其高價轉賣給需要 土地的個體農民,從中牟取暴利。然而,當時的美國,由於土地投機商已經 滲人西部,土地的價格已被抬高,投資地產和土地交易已無利可圖。這樣, 皮埃爾的"邦提亞那"計劃尚未實施,便胎死腹中。 在選擇投資方向的過程中,皮埃爾的次子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顯示 出了企業家的眼光和精明,在法國時,他曾在著名化學家、現代化學之父、 法國皇家火藥廠總監拉瓦錫(Antoine-Lurent Lavoisier)門下學習過製造 火藥的技術。如今,在父親的"邦提亞那"計劃流產後,便輪到了他上陣。 伊雷內仔細考察了美國的火藥生產,發現與歐洲相比,美國的火藥質次而價 昂,而他掌握着能夠製造出比之更好的火藥生產技術。可以在技術競爭中戰① Jamcs Phelan & Robert Pozen, The Company,Stste (New York:Grossman Puhlishers,1973),P.83(詹姆斯·費倫、羅伯特·波曾:《公司州》。紐約,1973 年版,第 83 頁勝對手。至於歐洲的對手,即使他在技術上競爭不過,也不必擔心。因為美國政府對國內火藥生產實行關稅保護,使他在面對歐洲的對手時,可以高枕元憂。因此,他決定投資火藥生產。 在選定了投資方向後,伊雷內說服了家人和他們的法國贊助人以及一些美國人,來支持自己的計劃。 1801 年,一個資本為 3.6 萬美元的合股公司在巴黎和紐約成立。接着,伊雷內便騎馬去為人藥工廠選擇廠址,起初,他按照父親的意思,在火藥買主比較集中的聯邦城(即後來的華盛頓特區)附近的山中尋找,但沒響"成功。後來,他到達特拉華州的威爾明頓(Wilrnington, Delaw:1re),發現這裡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非常適合於建廠:布蘭迪萬河(Brandy winecreek)終年不斷地流過這裡, 水量雖然不大,但卻足以推動火藥廠的渦輪機,為工廠提供充足的動力;這裡緊靠着大西洋,未來的原料和產品的運輸也不成問題;特別使伊雷內感到滿意的是,他在這裡發現了與自己有着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文化和相同的政治信仰的大批法國人,他們都是在聖多明各奴隸暴動成功後從那裡逃出來的難民,很容易用極低的工資雇來為他工作。住在這裡的伊雷內的一位主要合伙人皮埃爾·鮑迪,也力主在這裡設廠。於是,伊雷內又從費城的銀行借來 3 萬美元,與鮑迪一起,合夥買進了位於布蘭迪 於萬河畔的一座名叫布魯姆的農場, 1802 年 4 月在這裡建起了當時美國最大的火藥廠。杜邦公司由此誕生。①二、杜邦人藥公司的經營 杜邦火藥公司早期的經營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 1803-1810 年間,該公司的收益平均為其銷售額的 18%,而公司資產在 1810-1315 年間竟增至原資產的 3 倍。杜邦公司早期經營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由於杜邦家族與美國和法國政界的頭面人物有着千絲萬縷的政治方面的聯繫。從前面所介紹的皮埃爾·杜邦、即杜邦家族的"家族之父"的身世和經歷中,不難看到該家族與法國政界的聯繫。儘管後來皮埃爾為逃避法國大革命的烈火而率全家移居美國,但他與法國政界的聯繫卻藕斷絲連。在到達美國後不久,當"邦提亞那"計劃流產後,皮埃爾又恢復了在法國的商業活動("邦提亞那"計劃的投資者中,有不少法國政界和經濟界的名流)。波旁王朝復辟後,皮埃爾還曾擔任法國臨時政府的國務秘書。如果說皮埃爾本人與法國的舊政權有着剪不斷的聯繫的話,那麼,皮埃爾的兒子、"杜邦公司之父"伊雷內,則與當時法國的新政權保持着密切的聯繫。拿破崙的外交部長塔列朗在伊雷內的火藥公司中擁有股份

世界軍火大王

杜邦公司起源 儘管做"死亡販子"在美國聲名狼藉,但杜邦家族仍在美國上層保持龐大的影響力,連羅斯福總統也與其家族聯姻,美國原子彈的製造,與其密切相關。

1802 年4 月27日,在杜邦家族的歷史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伊雷內·維克托和他的朋友亞歷山大的弟弟博迪,以6740美元的價格合夥買進了特拉華州工廠主布魯姆廢棄的棉織工廠。就這樣,杜邦火藥廠成立了,杜邦公司的歷史開始了。僅僅經過10年的發展,它便成了全美國最大的火藥公司。它的創辦人,是1799年從法國被拿破崙放逐到美國的著名路易王朝的保皇派政治家皮埃爾·杜邦的二兒子--火藥專家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

"杜邦帝國"的創始人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這個好聽的名字的意思是"自由與和平"。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位伊雷內的所作所為與"自由"、"和平"毫不相干,卻與其反義詞"統治"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本文所寫的"杜邦"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是一個有190年歷史的美國軍火、化學及金融界的壟斷資本集團。杜邦家族猶如一株根深葉茂的巨樹,堪稱美國自獨立戰爭以來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