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縣
皋蘭縣 |
皋蘭縣,隸屬於甘肅省蘭州市;地處甘肅中部,位於黃河上游,東鄰白銀市白銀區和蘭州市榆中縣,南接蘭州市城關區和安寧區[1],西連永登縣和西固區,北與白銀市景泰縣接壤。界於東經103°32′一104°14′,北緯36°05′一36°51′之間,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全縣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轄6鎮、57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14.5萬[2]。
皋蘭為絲路重鎮,隴西要衝。春秋戰國時為羌戎之地,秦統一中國後歸秦。1949年,直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甘肅行政公署;12月歸屬蘭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轄。1956年,劃歸定西專區。1958年撤縣,行政區域劃歸白銀市。1970年,重新劃歸蘭州市管轄至今。
皋蘭是太平鼓的故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縣」。2014年,皋蘭的什川鎮獲「世界第一古梨園」和「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鎮」稱號。 皋蘭有冬果梨、軟兒梨、白蘭瓜、紅砂洋芋、黑瓜籽等特產。旅遊景點有:什川鎮古梨園、石洞寺、靈峰寺等。
2018年9月,經甘肅省政府批准,皋蘭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中文名 皋兰县 行政区类别 县 下辖地区 西岔镇、石洞镇、忠和镇、什川镇黑石川乡、水阜乡、中心乡 电话区号 0931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中部,兰州市北部 人口 18.0841万人(六普,2010年) 外文名 Gaolan County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兰州 政府驻地 石洞镇 邮政区码 730200 面积 2476平方公里 方言 兰银官话金城片——兰州话 展开
目錄
建制沿革
皋蘭縣為絲路重鎮,隴西要衝。
春秋戰國時為羌戎之地,
秦統一中國後歸秦。
西漢時屬金城郡,首置金城縣。
西魏、北魏與北周時屬子城縣,子城縣為金城郡治所在。
隋初,屬蘭州總管府,廢府復郡後,仍屬金城郡金城縣。
唐屬蘭泉縣,即現蘭州市區所在,亦為金城郡治。
唐後期與五代時,為吐蕃轄地。
宋、金、元、明均屬蘭州。
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內有皋蘭山而更名為皋蘭縣,沿用至今。
清代至民國作為甘肅首縣和省會重鎮,幅員遼闊,轄今蘭州、白銀兩市的大部分地區。
民國二年(1913年)並蘭州府、鞏昌府為蘭山道,領15個縣,蘭山道尹駐省會皋蘭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改區,皋蘭縣屬蘭山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皋蘭縣設7個區,429個村,縣域東至甘草鎮60千米交定西界,西至張家寺70千米交永登縣界,南至漩馬灘50千米交洮沙縣界,北至甘露池80千米交紅水縣界。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甘肅督察公署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劃出皋蘭縣城區及近鄰16平方千米的區域設立蘭州市,皋蘭縣城即為蘭州市區,蘭州市區成為縣中之區,縣治駐現城關區永昌路。故有「先有皋蘭縣,後有蘭州市」之說。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後,皋蘭縣直屬甘肅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縣治遷駐鹽場堡,全縣有21個鄉鎮,下轄157個保、1467個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縣治遷往市內曹家廳,轄21個鄉鎮,151個保、1572個甲。
1949年8月26日,皋蘭縣與蘭州市同日解放,直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甘肅行政公署。12月歸屬蘭州市。
1951年8月由省直轄。
1956年1月劃歸定西專區。
1958年12月撤縣,行政區域劃歸白銀市。
1961年2月,恢復建制,歸白銀市管轄。
1963年10月再屬定西專區。
1970年4月重新劃歸蘭州市管轄至今。
2018年9月,經縣級自評、市級初審、省級核查驗收、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皋蘭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經甘肅省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2月,皋蘭歸屬蘭州,隨即設6個區公署,138個鄉政府。
1950年,皋蘭縣轄安寧、定遠、阿干、果園、西固、湟惠、石洞、保定、源泰、水川、北山11個區,138個鄉。
1952年11月,皋蘭縣29個半鄉劃歸蘭州市。
1953年,皋蘭縣轄14個區,115個鄉。
1955年合區並鄉,皋蘭縣14個區合併為10個,115個鄉合併為77個,另設鎮1個。11月,湟惠區的河口、柴川鄉,新城區的東坡、川口、新城、青關鄉劃歸蘭州市。
1956年1月,甘肅省直屬的皋蘭縣劃歸定西專區管轄。4月,四墩鄉的華家井村劃歸永登縣。至此皋蘭縣轄10個區,44個鄉,2個鎮。
1957年8月縣治遷至石洞寺。今皋蘭縣界域自此形成。
1958年2月,榆中縣的什川鄉劃歸皋蘭縣。3月,皋蘭縣的定遠、銀山兩個區劃歸榆中縣。湟惠區的撫河鄉劃歸永靖縣,民建、平安鄉劃歸永登縣。果園區七道子嶺以南的湖灘鄉劃歸臨洮縣。七道子嶺以北的果園、魏嶺、桃園、金溝鄉劃歸蘭州市。永登縣的古山、西槽、五道峴子鄉劃歸皋蘭縣。撤銷崖川、石洞、源泰、水川、北山5個區建制,調整為鄉。4月,景泰縣撤銷,其區域併入皋蘭縣。10月,皋蘭縣實行人民公社化。12月20日國務院決定:撤銷皋蘭縣。所屬水阜、中心、忠和3個人民公社劃入蘭州市,其餘人民公社劃屬白銀市。
1961年10月,成立白銀市石洞區(縣級區),轄石洞、郭家坪、什川、西岔、和平、大橫6個公社,區治設在石洞寺。12月,以原皋蘭縣行政區域恢復皋蘭縣,隸屬白銀市,轄和平、大橫、西岔、石洞、郭家坪、泥灣、什川7個公社。
1962年永登縣的中川公社劃歸皋蘭縣,蘭州市安寧區的頭溝、中心、忠和、水阜、長川公社劃歸皋蘭縣。至此,皋蘭縣轄石洞、和平、大橫、西岔、中川、什川、泥灣、郭家坪、長川、水阜、忠和、頭溝、中心13個公社。
1963年10月白銀市撤銷,皋蘭縣復歸定西地區管轄,白銀市郊區的武川公社劃歸皋蘭縣。
1964年5月,蘭州市白銀區的強灣、水川兩個公社劃歸皋蘭縣。至此,皋蘭縣轄16個公社,104個生產大隊。
1965年,泥灣、什川公社合併為什川公社;大橫、和平公社合併為和平公社;郭家坪、石洞公社合併為石洞公社;中川、西岔公社合併為西岔公社;頭溝、中心公社合併為中心公社;長川、水阜公社合併為水阜公社。皋蘭縣轄10個公社,102個生產大隊。
1970年3月隸屬定西專區的皋蘭縣劃歸蘭州市領導。
1980年皋蘭縣共10個公社,93個大隊。1983年5月,和平公社更名為黑石川公社,6月,將原10個公社改為鄉,恢復鄉人民政府稱謂。
1984年9月,成立城關鎮人民政府。
1985年8月,將武川、水川、強灣3個鄉劃歸白銀市。皋蘭縣轄1鎮7鄉,71個行政村。
2000年1月,什川鄉撤鄉建鎮,改稱什川鎮。8月西岔鄉、忠和鄉分別改稱西岔鎮、忠和鎮。
2004年12月,撤銷石洞鄉,與城關鎮合併,更名為石洞鎮。
2010年6月中心鄉改稱九合鎮。
2012年1月,西岔鎮火家灣村、四墩村、五墩村、中川村、山字墩村、趙家鋪村、窩窩井村等7個行政村委託蘭州新區管理。至此,皋蘭縣轄5鎮2鄉,64個行政村。[2]
區劃詳情
皋蘭縣 截止2012年,皋蘭縣轄5鎮2鄉,64個行政村,3個社區。
鎮:西岔鎮、石洞鎮、忠和鎮、什川鎮、九合鎮。
鄉:黑石川鄉、水阜鄉。
地理環境
位置 皋蘭縣位於東經103°32′一104°14′,北緯36°05′一36°51′之間,總面積2476平方公里。東臨白銀市和榆中縣,南接蘭州市區,西連永登縣,北依景泰縣。縣城距蘭州、白銀兩城均為45公里。
地貌地形
皋蘭縣 皋蘭縣地形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多為黃土梁峁、溝谷和小川台地等類型,地勢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多為南北走向,海拔高度在1459.2米一2445.2米之間,相對高差達986米。境內共有0.5公里以上的大小砂、土溝4977條,全長6743.7公里,這是該縣水土流失侵蝕溝的發源地,溝壑密度2.64公里/平方公里。
氣候
皋蘭縣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7.2℃,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均蒸發量1660毫米,年均日照2768小時,無霜期144天。
水文
黃河流經皋蘭縣境內,年均流量311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皋蘭縣有豐富的礦藏資源,金屬礦有金、銀、鋅、銅等,非金屬礦有石英砂、大理石、花崗岩、粘土等。
土地資源
2011年,皋蘭縣耕地面積43.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24畝;其中水澆地21.11萬畝,人均1.4畝。草地面積253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
皋蘭縣國土面積2476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皋蘭縣耕地面積57.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3.2畝。
交通運輸
截止2011年,皋蘭鐵路和國道、高速公路、省道、縣鄉道共計12條389.93公里,其中:鐵路1條64公里、國道1條52公里、高速公路3條72.75公里、省道1條41公里和縣鄉道6條160.18公里。
高速公路:白蘭高速公路(縣域內35.75公里)、柳忠高速公路(縣域內15公里);
國道:109國道(縣域內52公里);
省道:皋營公路(縣域內41公里);皋蘭縣客車站為三級客運站。
鐵路:包蘭鐵路線貫穿皋蘭縣南北,縱跨皋蘭縣城而過,境內全長64公里,共設置8個火車站,皆為四級客貨站,附助設施配備有四三一處和二七四處兩個國家儲備庫,是該縣境內唯一通過的長途鐵路運輸線。
民航:蘭州中川國際機場距皋蘭縣城43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總戶數 總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非農業人口 56798戶 180841人 92478人 88363人 30081人 民族 截止2011年,皋蘭縣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土族、壯族等6個民族。
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尤占海
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杜寧讓
縣委副書記:白本弟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范仲闊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正春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 宏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敬國欣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張延祥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世磊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皋蘭縣地區生產總值為44.3億元,比2012年增長22.7%。工業增加值為20.1億元,比2012年增長28%。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8.1億元,比2012年增長50.6%。地區性財政收入達5.1億元,比2012年增長18.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3億元,比2012年增長2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億元,比2012年增長2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725元,比2012年增長2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28元,增比2012年長24.5%。
第一產業
2012年,皋蘭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0.8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7.97萬畝,經濟作物22.86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200萬公斤,蔬菜總產量達到2.4億公斤,西瓜總產量達到6000萬公斤,白蘭瓜總產量達到7000萬公斤,油料總產量達到620萬公斤。
2012年,皋蘭縣畜禽飼養總量160萬頭只,存欄55.58萬頭(只),其中:大牲畜0.33萬頭,奶牛94頭,肉牛267頭,生豬4.98萬頭,家禽37.5萬隻,羊11.53萬隻,兔1.2萬隻。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090萬公斤,其中:肉類780萬公斤,鮮蛋280萬公斤,鮮奶27萬公斤。皋蘭縣農機擁有量達5323台,農機總動力達到32萬千瓦。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實現產值5.52億元,農產品加工率52%;農民專業合作社162個,社員7800人;農村土地流轉5萬畝,流轉率13%。
第二產業
2013年,皋蘭縣工業建設共投入資金50.2億元,完成生產總值27.9億元,占皋蘭縣生產總值的63%,實施重點工業項目26項。為15家企業落實貸款4.81億元,為33家企業爭取扶持資金2209萬元。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扶持創辦微型企業65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投資1.38億元完成5家企業技術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
第三產業
2013年,皋蘭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8億元,建成什川泥灣農貿市場,改造和新建便民服務店88家。培育限上商貿企業8家。[5]成立古梨園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公司。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2.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4%,比2012年提高1.8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1年,皋蘭體育館完成主體。
2013年,皋蘭縣投資2056萬元的縣老年護理院和石洞、什川敬老院建設進展順利。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個。[5]
2013年,皋蘭縣完成和實施北辰路改造、縣城主軸線延伸、污水處理廠、南部供熱站、體育公園、東湖公園、西通道等7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投資920萬元完成24.5公里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750萬元建成西岔下半川和石洞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科教事業
2011年,皋蘭縣投資584萬元實施科技項目43項。 2011年,皋蘭縣投資1.4億元,完成皋蘭四中、西岔中學等86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24所。[6]2013年,皋蘭縣投資1.24億元實施皋蘭一中綜合樓等54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文體事業
皋蘭縣 2011年,皋蘭縣投資3600萬元,完成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等13項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0萬元建成標準化村衛生所46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報銷4839萬元。
2013年,皋蘭縣投資2871萬元建成縣中醫院綜合樓和衛生監督所、急救中心、合管局業務綜合樓,建成標準化村衛生所13所。
社會保障
2011年,皋蘭縣建成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2.89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8339戶。開發公益性崗位1060個,安置高校畢業生1133名。輸轉勞務人員13.65萬人次,創勞務收入9.47億元。 2013年,皋蘭縣投資2.19億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976套,改造農村危舊房890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安置高校畢業生131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102人。
文體事業 2011年,皋蘭縣「一村一品」群眾文化體育精品創建、農民健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實現全覆蓋。2011年皋蘭縣累計奪得省市運動會金牌38枚。
歷史文化
風俗民情
太平鼓
太平鼓皋蘭人民喜愛的民間表演形式之一,含有慶賀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慶典活動,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顯示了黃河之濱人民的英雄氣魄,其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
皋蘭每年春節期間都有鬧「社火」的習俗。從陰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這段時間的祭祀活動中,太平鼓隊一直充當着重要角色。
民間藝術
皋蘭剪紙
剪紙藝術何時傳入皋蘭,沒有史書資料記載。皋蘭地處黃河流域,有着燦爛的文化傳統和民間風俗。黃建中編《皋蘭縣誌》稱:皋蘭民俗"人情質樸,好勇喜獵,蕃漢雜處,各從其俗"。文志貞《蘭縣誌》稱:皋蘭民俗"民物阜繁,風俗醇厚,尚禮義,務耕織。"彭澤《蘭州志》稱當地民俗"重婚喪、崇墓祭、善木業、精工藝,文雅頗盛"。
秦腔
秦腔是清代以來盛行於大西北的戲劇藝術。皋蘭縣什川農民愛好秦腔由來已久,清代以來久唱不衰。秦劇傳統劇目中有許多劇富有人民性,被世代藝人和觀眾鍾愛。秦腔以高亢、豪放、粗獷著稱,人們常說「吼秦腔」,即突出了這個特點;但它也有溫柔、嬌美、細膩的一面。換句話說,秦腔既充滿了陽剛之氣,也不乏陰柔之美。
美食物產
皋蘭縣主要美食有:蘭州牛肉拉麵等。
皋蘭縣主要特產有:冬果梨、軟兒梨、白蘭瓜、紅砂洋芋、黑瓜籽等。
旅遊景點
什川景區
什川看梨花
什川歷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川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亦是早期黃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什川位於蘭州東北二十公里處,黃河東流出小峽後突然向北奔泄,以虹形狀流經什川後折東後進入大峽,造就了酷似太極圖狀的什川盆地。占地面積40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稱。
漁台:在什川鳳凰山腳下的黃河之濱,棋布着被甘肅省垂釣協會確定為垂釣基地的五百畝漁塘。
梨園:什川鎮有「世界第一古梨園」稱號。
石洞寺
石洞寺位於皋蘭縣城東南部,東倚群山,南臨溪水,北連縣城,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石洞寺元明時稱「石空虎喇」(「虎喇」蒙語意為山),始為當地楊氏家祠,明萬曆十三年(1578年)陰曆閏八月立《金城楊氏先塋記》,墓碑至今尚存。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為佛廟寺觀,一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原為兩寺院,一為上寺,一為下寺,相距約1公里。
靈峰寺
靈峰寺位於皋蘭縣水阜鄉水阜村西側如鳳山頂,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東距定火城(俗稱舊城子)約500米,南臨砂溝,西為水阜後砂溝,北距保定堡(俗稱堡子)約800米。靈峰寺因建在如鳳山頂,民間傳說其神求之靈驗而得名。
參考資料: 1. 走進皋蘭
走進皋蘭 2017-11-06 [引用日期2017-11-06] 2. 歷史沿革
3. 甘肅省政府批准:6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
澎湃新聞 2018-10-09 [引用日期2018-10-09] 4. 縣委領導
5. 2013年皋蘭縣政府工作報告
6. 政府工作報告
7. 皋蘭太平鼓
8. 物產
9. 皋蘭縣什川鎮榮獲「世界第一古梨園」稱號
視頻
皋蘭縣太平鼓 2016年02月25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皋蘭縣,隸屬於甘肅省蘭州市;地處甘肅中部,位於黃河上游,東鄰白銀市白銀區和蘭州市榆中縣,南接蘭州市城關區和安寧區,百度貼吧 - tieba.baidu.com/f... - 2021-4-2
- ↑ 西連永登縣和西固區,北與白銀市景泰縣接壤。界於東經103°32′一104°14′,北緯36°05′一36°51′之間,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全縣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轄6鎮、57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14.5萬,搜狗問問 - wenwen.sogou.com/z... - 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