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泽寺与武则天之谜:一代女皇是出生于四川吗?
武则天 |
皇泽寺与武则天之谜:一代女皇是出生于四川吗?四川广元市,多年来在人文旅游上宣传的是三国重镇和女皇故里两大标签。2017年,四川省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经过专家学者会议讨论,官方公布的第一批十大历史名人中,武则天被列入其中,除一代女皇外,还有大禹、李白等同样争议较大的人物,甚至杜甫这样绝对不是四川出生的也列入“四川历史名人”,该名单一公布,自然引起较大波澜。武则天虽然出生时间记载并不准确,但要说生于四川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她只是童年时有生活在利州(今广元市利州区)一段时间,那武则天究竟生在哪里?又为什么多年来会传言是生于四川?广元皇泽寺为什么会是纪念武则天的寺庙?[1]
一、武则天究竟出生在哪里?
后人之所以会把武则天出生地弄不清楚,首要原因是她出生年份不确定,加上她的父亲武士彟为官地点常有变动,这就造成对武则天出生地的不确定。
官方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明确记载武则天死于中宗复位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这是没有悬念的,但记录武则天的年纪却有出入,《旧唐书》为83岁,《新唐书》为81岁,而《资治通鉴》是82岁。那么,推算武则天出生时间分别是公元622年、623年、624年。根据史料,武士彟在唐武德四年(621)娶杨氏,而武则天是杨氏所生的二女儿,因此,武则天不可能早于唐武德六年(623)出生。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武则天出生时间是武德七年(624),即武则天享年81岁。不过历史上有虚岁和周岁之分,所以武则天可能生于武德六年(623)或武德七年(624)。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隋朝时是太原木材商,与镇守太原的李渊算是旧相识,是支持李渊起兵的最早一批功臣之一。只不过论功行赏时,武士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功绩比较一般,加上南北朝以来的门阀传统影响,武士彟的地位也就不算很突出,这种尴尬一直持续到李世民登位的贞观年间。否则,武士彟不会联姻弘农杨氏,武则天后来也不会以才人身份入宫了(可见雷家骥的《武则天传》)。
武士彟与武则天生母杨氏结婚之前,已在家乡成婚并有两子。618年之后,武士彟随李渊入长安,先后做库部郎中、工部尚书。家乡的妻子相里氏病逝,在李渊的撮合下与杨氏于长安成婚。在625年下半年,武士彟出任扬州大都督长史,他的前任李靖在624年任期还未结束。
涉及武则天出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武士彟何时去的利州任职。以《新唐书》外戚传记载,只含糊地称武士彟历任利州、荆州都督,连他去扬州接替李靖都没提。正因为这个重要任命的具体时间不清楚,尽管可以推断武则天出生大概时间是在武德六年或七年,但出生地点却似乎留有悬念。
同样重要的史书《册府元龟》提供了武士彟曾去过扬州的记载:“武德末,畅州有人告赵郡王李孝恭有变,唐高祖令武士彟驰驿检校扬州”。尽管《册府元龟》是宋代史料,但相对比较严谨,一些内容通过参考比对还是可以接受。如记载武士彟在武德中任工部尚书,就多出一些细节,相对比较完整。《册府元龟·退让》载:“武士彟,武德中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赐实封八百户。士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殊恩虽被,固辞不受。前后三让,方遂所陈”。他愿意“捡校右厢宿卫”即做唐宫近卫军军官,这一职务非同小可,专门护卫皇帝安全。李渊十分赞赏武士彟,才亲自牵线做媒安排了与杨氏的亲事,也为日后能提拔重用武士彟抬高武氏家族门第,可见武士彟与李渊的亲密,这一点恰恰成了后来李世民要调武士彟远离长安的一大隐秘。因为武士彟是李渊亲近的人,武士彟家族老二武士逸是齐王李元吉的亲信,当年和李元吉一起镇守太原抵抗刘武周。这种家族渊源,导致武士彟无法再获得李世民的信任了。所以,《册府元龟》中关于武士彟的记载是仅次于两部唐书与《资治通鉴》的重要史料。
关于武士彟究竟什么时候去的利州,显然要在义安王李孝常之后才可能。《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戊申,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等谋反,伏诛。孝常因入朝,留京师,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这一事件《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戊申,利州都督义安王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谋反,伏诛。《新唐书》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过程依然是《册府元龟》记载最为详细。
李孝常有王爵,是隋朝大将李圆通之子。李渊起兵准备进军长安的时候,李孝常在华阴任县令,以永丰粮仓投靠,使李渊顺利进入长安,占据整个关中,断绝隋炀帝还能返回的可能。李渊念着李孝常功劳,所以加封义安郡王。从另一层面说,李孝常和李渊家族也有姻亲关系,他是李渊妻子窦氏家族的女婿。
因为之前是李孝常担任利州都督,在武德九年(627)的关键时刻长安发生巨变——“玄武门事件”,李孝常此刻回长安入朝,又酝酿一出事变。武士彟这一年也回长安,李世民刚登位,也许是以防万一,很快在年底调武士彟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都督,几年后又改荆州大都督,并于635年死于任上。
综合武士彟的历程,他算是高祖李渊的亲信,至少是赏识的功臣之一。从武德三年(620)至武德八年(625)一直在长安,之后赴扬州任长史,虽然离开京师,但唐朝的扬州是不亚于京师的繁华胜地,素有“扬一益二”的美称。自隋炀帝开发江都(扬州属县,也是别称)以后,在军事上是相当关键的重镇。例如徐敬业、骆宾王起兵反对武则天是在扬州。安史乱中,永王李麟得到玄宗任命四道节度使,他从江陵奔扬州筹集兵马钱粮准备勤王,就被夺位的肃宗视为割据。李白写下《永王东巡》(从江陵顺江到扬州是为“东巡”)诗歌被指“从逆”,都可以看出扬州在唐朝的战略意义。所以,算是李渊为日后进一步重用武士彟而进行历练。
到贞观元年(627)十二月,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鉴于他和李渊的关系,以及复杂的家族背景,李世民对武士彟显然不如李渊倚重。他提拔安插的都是秦王天策元帅府的班底,像魏征、王珪等原太子李建成身边的人才,被重用的凤毛麟角。所以,官职虽然不贬低,但将武士彟远离了长安,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有六七年,也侧面说明问题。之后调往荆州不久就死了,今天研究武士彟的死因,多少都认为与夺权上位的李世民猜忌和不信任有关,可见《武士彟死亡真相探析》等相关研究。
总的来说,不管武则天是生于武德六年还是武德七年,当时武士彟都应该是在长安任职,到利州是李世民继位以后接替李孝常,所以,武则天应该出生在长安,而基本没有出生在四川的可能性。
二、“广元说”流传的原因
从渊源来说,认为武则天可能出生于广元利州并不是现代人不了解历史,更不是今天的四川人为了宣传广元故意的炒作,历史上这一观点其实很早就开始流传了,距今至少一千年了。
如北宋神宗时期的《九域志》就记载,武士彟曾在利州任都督,并在此地生下了武后,皇泽寺有武后的真容殿。还引用其他史料,武士彟的确在利州担任过“都督”,而且此地还有武则天为父亲立的墓碑为证,墓碑上明确记载着“贞观元年拜利州都督”。
除了武氏家乡山西文水以外,四川广元的“皇泽寺”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纪念女皇武则天的寺庙。广元当地还有一个“则天坝”(属于今广元上西经济开发区),传说那里是武则天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
在民间传说和小说笔记中,提到武则天和广元利州关系的就更多了。被拉来为证有“袁天罡相面”故事,以及宋朝王象之《舆地纪胜》等地理志书。“袁天罡相面”最早在《大唐新语》这种笔记小说中列在“记异”篇,袁天罡是成都人,著名道士,曾经在利州为武士彟一家看相,当时武则天年幼,传说扮成小男孩让袁天罡看,就提到若为女子,可是天子的话。袁天罡相面的有关事迹在《旧唐书》列入“方技传”,《新唐书》列入传记中。之后,同样属于小说集的《太平广记》列在“方士”篇,尽管历史上应该有袁天罡这个道士,显然这属于传说故事,不能当成真实的历史。而《舆地纪胜》属于地理书,作者不是以考据历史为专长,史料价值也存疑。就《大唐新语》的时间来说,作者刘肃是宪宗元和时人,对于袁天罡相面的故事算源头较早,但这个故事并没有攀扯武则天是生在广元。
若推断武则天出生地在利州的记载,最早来源可能要“归功”于唐朝后期富有一流文学想象力的大诗人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歌:
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凋。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是李商隐去东川节度使兼梓州刺史(梓州为今绵阳市三台县)柳中郢的幕府任幕僚,路经广元江潭想起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有感而作。这个晚唐大诗人的作品一向神秘,后世对他文学渲染手法的解读自然也五花八门,如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利州江潭作》自注“感梦金轮所”。《舆地纪胜》:唐李义山有《感孕金轮所》诗,意即此地也。其实都提到这首诗是关联武则天的出生。明代诗人钟惺的《蜀中名胜记》说的更直白了:县之南有黑龙潭,盖后母感溉龙而孕也。《蜀志》:则天父士彟泊舟江潭,后母感龙交,娠后。可见,这些说法基本源于所谓“江潭感孕”之说,“感龙交”之语实在玄妙至极!完全是神化一代女皇身世不凡的“文学虚构”,尽管不排除古人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今天对李商隐的解读已经大多承认一贯自怜身世,所以这首诗歌是感叹唐朝人对一代女皇后来的冷漠,然后移情到自己辗转飘零的感受,并没有任何严谨考据武则天身世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观点显然流传很早,从唐末到宋代到明代,也流传很广。只不过进入现代以后,在传播上更助推一把的,是从四川走出去的历史学家和剧作家郭沫若,他不但创作了一部历史话剧《武则天》,同时还有考证文章《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剧本发表于1960年5月《人民文学》,完整全剧多达6万字。考证文章发表在整整一年后的《光明日报》,基本造就了四川广元新中国以来对这一说法的完全认同。
郭沫若倾向于“唐武德七年(624)生于四川广元”,他认为武士彟在武德七年就已经到了利州,含糊其辞地说贞观元年是武士彟第二次出任利州都督。由于李孝常在武德年间在利州的任职到底有多久,没有明确说法,所以他的论断在国内产生的效果不容忽视,之后四川广元就开始大力宣传这里就是武则天出生地,改革开放以后,围绕“女儿节”,大力炒作“武则天坝”、“天后梳洗楼”、“江潭感孕”等等所谓卖点和亮点,确实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起到不少推动,但客观来说,作为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证据还是缺乏说服力。
三、皇泽寺的来历和武则天的关系
皇泽寺是今天广元打造“女皇文化”的标志,皇泽寺距今也至少一千多年了,相传就是武则天在位时建造。据明代陈鸿恩所撰《皇泽寺书事碑》:“皇泽寺相传为武后创”,清代张邦伸《云栈记程》也说:“武后秉政,建皇泽寺于此”。成书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广元县志》:“武后秉政,建皇泽寺,至今乡号则天焉,或曰寺已前有,则天复修,更名皇泽。”取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义。
就是说,皇泽寺最早可能和武则天本没有关系,她是重新修缮,然后赐名。经四川文物工作者考证,该寺的前身估计在南北朝就已经存在,推测最早是因纪念李冰父子在四川治水而建。因为李冰在四川不光是建造伟大的都江堰一个功绩,在四川其他地方也有水利方面贡献。该寺庙本来就在嘉陵江边,之前应该并不叫皇泽寺。而武则天之所以修缮寺庙,主要是武士彟在利州为官曾出资在寺内开窟造像,后武则天当了皇帝,赐名“皇泽寺”以纪念龙兴之地。寺内过去有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造像,现存有“武后真容石刻”一尊,为武则天晚年着比丘尼装的正面座像,另外还有北魏到唐宋时代的石刻十分珍贵,因为四川石刻还算相对较多,与北方几大著名石窟风格不同,是南方石刻造像的重要遗存代表。
尽管多数人相信可能是武则天修缮赐名皇泽寺,但是,未必这是一种确凿无疑的定论。 皇泽寺也有可能是武则天死后才有的,一说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才建造寺庙,当时名“乌奴寺”。更有同样很有说服力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二年(959),对唐代留存的该寺前身进行改扩建,才真正形成“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有了皇泽寺的规模,临江是“则天门”、“天后梳洗楼”、“乐楼”(戏楼),还有“弥勒佛殿”、“铁观音殿”等建筑,包括著名的“广政碑”,正是后蜀“广政”年号的记录,这一块碑主要记录了后蜀为何要修葺寺庙,指出当地对武则天传说的信奉,回顾武氏父女在四川的影响力,可能出于事实,也可能出于后蜀政权对乱世蜀中有太平天子,当地民风淳朴的某种推崇渲染手段。
换句话说,皇泽寺的“前身”说可能就是唐朝,不一定是武则天时期,也许玄宗时是有可能,然后“修缮扩建”说就是五代末的后蜀时期,对武则天父女在广元传说事迹进行全面的包装,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确是将武则天与广元联系起来的第一波小高潮,然后宋代野史笔记对此大加渲染,再到明清的各种解读加工传播,武则天和皇泽寺,以及和广元的关系就逐渐传播开来。
四、长安和广元以外的说法
不光长安和广元,历史上还有武则天家乡是山西文水的说法,同样也有史书作为依据。
权威的《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为证,这三部书中同样也都有记载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当时武则天对外也往往自称为并州文水人。而且,并不只是广元有所谓皇泽寺和武氏家庙,在山西文水也建有武则天祀庙,即流传到现在的“则天圣母庙”。难道武则天也有可能是生在山西文水的吗?这同样不符合历史,但为什么史书包括武则天本人会有这种说法?其实这是籍贯和出生地有时候并不完全一致。
史书记载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是依据的武氏家族籍贯,武士彟是生于家乡,而唐代习惯上推崇祖籍,绝大多数唐朝人说自己是哪里人都指祖籍或郡望,很少有人是指自己出生地。典型如李白指李氏家族是陇西成纪,或者四川的绵州昌隆。尽管李白出生地的争论同样非常大,其家族获罪流放西域,然后返回家乡绵州昌隆。李白固然是有可能出生在四川,但同样有可能是生在外地,在小时候回到了他的祖籍,只不过李家具体什么时候回到四川家乡不太确定。另外像杜甫是其父在河南做官时生于今天的巩县,但杜甫从来不会说自己是巩县人,往往称自己是襄阳人,因为他家祖籍是襄阳。他们以晋朝名将杜预为祖宗,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就是襄阳出生,后来才迁居巩县。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认祖寻根的习性,对祖籍是非常看重的,唐朝人在今天被认为心态非常开放固然不假,但本质上唐朝在传统习俗方面也继承了很多北朝旧制,也就是说门阀习气很重,这在李世民和武则天掌权时都很明显。
李唐家族为何要刻意标榜自己是李老君和陇西成纪后人?其实他们家老祖宗李虎就是北魏边荒之地武川镇出身的一个草莽武夫,和十六国时期在陇西凉国称王的李家半毛关系都没有,甚至李虎还出于鲜卑习俗多年间都用的是鲜卑名字,到了隋朝才恢复李氏汉名。这一点和杨忠、杨坚父子要攀扯弘农杨氏是一样的心态。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全都是边疆出身的武人,他们完全是凭借军功,也包括与宇文北周的某种集团利益互相笼络逐渐提升的地位。但由于多年来北方习俗一贯保守,十分看重门阀地位,所以杨家和李家才故意要抬高自己的出身。这到武则天的时代也不例外,例如高宗李治本来的皇后王氏就是太原王氏的名门后代,不论李治是太子还是皇帝,皇妃和皇后的出身自然要求高贵,而武则天家族的木材商人出身显然是万万不及的。
那么,以唐朝的习俗说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并不差,这从武士彟遗嘱“死后归葬文水”中也可以看出来,但这不是指武则天的实际出生地。
最后,从武则天母亲杨氏的生活轨迹,也可以对武则天出生做一个侧面推断。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自弘农豪门士族,是隋朝杨家皇室的亲戚。杨氏自幼“明诗习礼,阅史披图”,其父杨达随炀帝远征高丽死于途中。杨氏便从佛尽孝,为父诵经祈福,转眼拖到了三十来岁,成了今天的大龄剩女(一说是她可能嫁过人,但丈夫早死)。
这时,李唐取代了隋朝,武德中期,武士彟处丧妻时,高祖李渊认为杨氏“有女贤明,可以辅德,秦晋之匹,不能加也。”亲自作媒用官银为聘,将杨氏嫁与这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做着宫廷护卫官职的“元从功臣”武士彟(再次说明他武德中期是在长安供职)。不久,杨氏生的长女就出生了,名叫武顺,时间是623年——武德六年。另外,学界普遍认为武顺只比武则天大一岁左右,加上杨氏新嫁,夫妻感情是最佳时机,所以,武则天的确就该生于之后的武德七年左右,当时武士彟并没有离开长安。
而杨氏从嫁给武士彟到贞观九年(635)武士彟去世,一直随丈夫辗转居住于长安、扬州、豫州、利州和荆州,他们从没有回到过山西,这也侧面证明武士彟临终之际希望自己可以归乡安葬,出于一个人多年漂泊在外,渴望落叶归根的正常合理的心愿。既然如此,武则天也就更加不可能有生于山西的说法了。
归根结底,笔者认为,武则天和皇泽寺的关系仅仅是有可能她在位时期修缮了这个寺庙,并给了一个名字而已,她和四川广元的关系仅仅是童年有一段时间生活在这里而已,既不是祖籍,也不是出生地,不论从哪方面说,四川广元打造“女皇故里”的说法是没有历史根据,不合适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