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镇
白蕉镇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下辖的一个镇。是珠海西部地区的主城区,位于斗门区东部,西与井岸镇隔黄杨河相连,东与中山市神湾镇隔磨刀门水道相望,南邻珠海大道,北与莲洲镇为邻。全镇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9万亩。全镇125225人(2017年)。下辖3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2019年07月,白蕉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9年10月,白蕉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09月,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1]
目录
地理优势
白蕉镇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是斗门区通往广州、珠海市区的“门户”,镇内有斗门港以及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高速公路出口,并且地域广阔,土地资源、水资源充裕,江河岸线长。预计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75亿元,比增22%,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比增11%;实际利用内联资金6200万元,比增33%;外贸出口2.22亿美元,比增15%。农业产值为13.5亿元,比增为10%。
经济发展
2013年,白蕉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经济建设、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科教民生等各项工作,全镇保持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62亿元,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6.2%;实际利用外资262万美元,同比增长55%;实际引进内资4.77亿元,同比增长17.5%;外贸进出口总额约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地税地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国税地方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49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725元,同比增长7%。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积极配合开展新青科技工业园东片区(白蕉片区)的转型升级;加快惠普智慧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产业企业。珈玛灯具企业被认定为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不断盘活园区空置厂房,为园区整合拓展空间。全年引进总部企业1家,共出租厂房约30000平方米,引进项目13个,其中工业项目8个,第三产业项目5个。在新港工业片区现有450亩的农产品深加工区域培育沿线产业,海龙生物已正式投产,2013年产值约7亿元;德海生物公司建设工程正抓紧施工,将于2014年3月份投产。
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万科地产已建成楼房基本销售完毕,时代地产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首期销售顺利开展;“旭日华府”商业综合体项目和华海鹏城酒店项目已全面动工,预计2014年底均可封顶;竹胜园房地产项目正抓紧进行软基处理,2014年将全面展开建设和销售。新增进口起亚和东风本田2个汽车4S店,其中进口起亚店已对外营运,东风本田店正进行装修,大型展示中心建设工程正加紧建设;珠海市华德致远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正办理前期施工报建手续。[2]
经济优势
园区经济
全镇投产企业265家,合同投资总额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3家,占全区45%。
白蕉镇工业发展将重点建设两条工业带:一是螺洲—新港—白蕉工业开发区—新沙工业区的工业走廊,规划总面积为9634亩;二是白蕉科技工业园路东3000多亩区域,进一步扩大白蕉科技工业园发展空间,努力实现2011年全镇工业产值达164亿元。
新农村
白蕉镇是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10.27万亩。依托“省科技创新镇”、“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蔬菜基地”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总产值年增长超过10%,2005年达12.2亿元,超过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水产养殖是支柱产业,海鲈养殖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畜牧业发展迅速,无公害生产基地稳步推进。今后继续做大做强优质水产养殖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科技推广和农产品销售流通,努力到2011年实现全镇农业产值达21亿元。
城区经济
打造专业市场强镇,积极推进珠海西部物流中心、新万家装饰材料市场、万家居轻工产品交易市场等7大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逐步形成辐射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网络。二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同时,白蕉镇正积极建设“黄杨河东堤”,打造“一河两岸”,全面提升白蕉的城市品位。
白蕉镇是广东省中心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
幸福村居建设
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
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在斗门区首届“斗门十大农优特产品”评选中,我镇的“海源”牌白蕉海鲈鱼干及其加工系列、“顺明”牌鸡蛋顺利当选。抓住我区在灯笼沙举办“水上婚嫁”集体婚礼的机遇,成功举办白蕉海鲈美食节。扶持和壮大流通队伍,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我镇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在白蕉海鲈产业化战略专项资金中拨付100万元用于白蕉海鲈市场推广。
幸福村居创建全面推进
南澳村和月坑村作为我市创建幸福村居示范村,围绕“六大工程”项目,充分利用1000万元专项资金,努力开展创建工作。南澳村建设项目共34个,总投资约1645万元,现已全部完工。月坑村已申请立项的项目共20个,资金总预算815万元,现已完成600多万元的工程量,特色产业南种石金钱龟养殖项目已全面铺开。其余5个列入2013年首批实施幸福村居整村规划的行政村(沙石村、白石村、大托村、六乡居委会)均已完成整村规划并通过资料验收,各项前期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展开。此外,我镇共落实36个村(居)幸福村居的处级领导挂点资金720万元。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我镇投资432万元改造了1.08万亩低产鱼塘;投资1000万元的盖坑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投资230万元的白沙片区基本农田整治项目顺利开展。顺利完成42公里的白蕉联围三期海堤达标工程建设,竹银联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白藤水质净化厂管网配套工程涉及我镇的青苗赔偿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进“一河两岸”东堤段改造前期工作。投入200多万元,将白蕉科技工业园区内的500盏路灯全部更换成LED灯。协助省道S365线西沥大桥改建征拆,协调推进省道S272改建工程二期市政工程建设。配合支持供电部门进行500千伏台核输变电工程和500千伏国安至加林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我镇29座危桥改造工程,1座已完工,4座已完成桥梁主体结构。281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已拨付资金。
社会各项事业
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全年共发放低保金703.41万元,各类救助金37.59万元,优抚金112万元,自谋职业金95.98万元。加强老龄工作,每月为36名95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为72名老年人白内障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为16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为10名肢体残疾人赠送轮椅及其他辅助器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895人,城镇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失业人员就业率达55%以上,组织530人参加技能培训。“农保”、“医保”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8%以上。认真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办法中居民参保补贴工作,惠及25个村(居),48874人。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成立了白蕉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和白蕉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中心。“三所加固”“两所重建”的校安工程顺利完工。白蕉镇中心幼儿园顺利开园,并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督办3所筹建幼儿园通过区验收并成功领取办园许可证。我镇顺利通过市级文化镇复评。结合珠海市创文活动,开展了四期“明德讲堂”。积极参与广场集体舞、农村优秀文艺节目汇演、民歌大赛、龙舟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认真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积极落实节育奖、独生子女奖励、困难计生家庭扶助等奖金共213万元,600余对夫妇开展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13年获评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白蕉镇征兵工作连续33年获得全优。财政、工商、税务、规划、国土、司法、保密、档案、工青妇、侨务、宗教等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基层组织建设
各项政务服务日趋规范。我镇不断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勤政廉政意识显著加强。积极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贯彻落实“转作风提效能”等提升工作作风的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4]
民俗文化
客家咸茶
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艾饼
“艾饼”(又称“艾糍”)是当地客家人的食品,因主要辅料取自“艾草”而得名。艾草有特殊香味,叶背长有艾绒,具药用价值。每到春季,田头、水边会长出一丛丛青翠的艾草,客娘带着孩子适时将嫩艾叶采回,经处理后加水与糯米粉一起调搓,揉合后分成小团,包进花生、芝麻等馅料,捏制成一个个绿色的小糍粑,或放进木质“饼格”(饼形模具)按压成形,用锅隔水蒸熟,这就是颇具民俗风格特点的客家食品——“艾饼”。
艾饼是斗门区白蕉镇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一种特色食品,在虾山村﹑白石村﹑赖家村等都有制作习俗,其中以虾山村最盛。因相传艾叶有理气通窍、驱邪辟疫、预防感冒等功效,艾饼成了斗门城乡群众喜爱的季节性特色食品之一。
制作艾饼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1)备料(2)理艾叶(3)和粉(4)制作艾饼馅(5)包艾饼(6)蒸艾饼。艾饼具有地域性、独创性、食用性和药用性的特点,经世代传承至今,很好地记载了这一地域客家人的饮食文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