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洋淀—水域之美(龍秀)

白洋淀—水域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白洋淀—水域之美》中國當代作家龍秀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白洋淀—水域之美

白洋淀,最美乃算季,而進仲秋,荷蓮更迭,零落了那份純美的婀娜。蒼翠的蓮蓬在荷塘里獨領風騷。蒹葭浩蕩,蘆花飛揚,遍布整個白洋淀水域,她豪橫的像遊覽者宣誓,她們才是秋波間的主宰。

一艘快艇從我們小木船旁急沖而過,水面彈起一片巨大的水床,把小木船高高托起,猛的掀向一邊。小船兒一邊高高翹起,另一邊歪向水面。我「哇」的尖聲叫起,還沒等聲音落下,剛要漫進水的小船,忽又被跌下的巨浪向另一邊歪去。我們幾個人隨船兒在水上東倒西歪的晃來盪去。

驚魂未定,又一艘汽艇緊跟着衝過來。船兒像簸簸箕一樣,左一簸右一簸的盪起盪落。每次都險些被盪翻,最終還是有驚無險。為了安全起見,船夫趕緊把船朝旁邊划去,儘量離汽艇稍遠些,靠近岸邊的蘆葦盪繼續向前划行。

我們的尖叫聲和嬉笑聲,隨水波在銀光閃爍的白洋淀湖面上此起彼伏。心在忐忑,身體也繃得很緊,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汽艇的衝擊波翻入陰森森的水中。

中秋前夕,我應《散文選刊》之邀,來北京參加作家筆會。如筆會結束即回,這個中秋節定是在火車上度過。可北京的同學娟子多少次邀我來玩,一直都沒有成行,借這次機會,得多留幾天。順勢和北京的強生,永軍等幾位同學聚聚。

中秋節,娟子所在藝術團的谷團長,一大早開車帶我們直奔白洋淀。他說:京城裡已玩遍了,我們到京城外去轉轉。谷團長在蒙古長大,他有一種北方人特有的大氣與豪爽。從昨晚蒙古包開羊儀式的盛宴,到今天的出遊,短短十幾個小時,就讓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誠和熱心。在這陌生的城市裡,能擁有家人般的關愛和家的溫馨,我為遠離故鄉的娟妹子,而深感欣慰。

谷團長本想帶我們來白洋淀看荷花,月到中秋,荷花已更新換代,進入輪迴,無嬌顏可賞。但他還是堅持說:那就去坐遊船玩玩吧!

對於小船我並不陌生,從前,經常在節假日時,帶兒子去公園里划船。我喜歡輕舟泛起的那份悠閒和愜意,讓心生一份恬靜的旖旎。而在這波濤涌動的白洋淀湖面上坐遊船,卻另有一番心境,那種緊張,刺激和興奮,充滿了身體的每根神經。

我雖來過河北,但對白洋淀不甚了解。而今,當我走上白洋淀的大堤,一面高大的風帆,高高的矗立在白洋淀的上空,遠遠就清晰可見「華北明珠」四個大字閃耀在風帆上。一席幽遠遼闊的水域靜美,一下子揉進了心底里。

夏季才是白洋淀最有誘惑力的,那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唯美畫面,吸引了成千上萬愛蓮者的垂青。而進入八月,粉黛雍容的荷蓮已歸隱謝世,因此,白洋淀遊人的腳步也稀少了許多。

岸邊滿泊着載客的木船和汽艇,船夫們身着迷彩服,頭帶迷彩帽,閒坐在船頭休息聊天。看我們走近,他們並沒有一起蜂擁而上,而是從中間的船頭上跨過兩船夫迎上來,帶着飽滿的熱情與我們搭訕。

划船雖是件體力活,苦差事,但從船夫的體格和表情上,並沒看出有常年被風吹日曬的勞役苦相。他們個個身體健壯精神抖擻,黝黑髮光的臉上神采飛揚。白洋淀,是著名電影《小兵張嘎》雁翎隊的發源地。而這些船夫們,冥冥中就有當年雁翎隊員們神武的氣質,這可能就是英雄精神的傳承吧!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被汽艇衝擊顛來顛去後,船兒並未被沖翻,我膽子也漸壯了起來。後來,反而越來越希望浪再大一點,把小船像鞦韆一樣盪起落下,盪起落下,那才更好玩,更刺激。

這時,平靜下來的心,才有興趣去細賞眼前這白洋淀水域,找一找當年雁翎隊穿越蘆葦盪與鬼子躲貓貓的感覺。

湛藍的天空上白雲飄逸,白雲下面碧波跌宕,水趣盎然。把浩瀚的白洋淀湖面連成一體,天水相連,水天一色。不是一艘艘船兒在湖上穿行而過,盪起了層層波濤,根本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

碧波萬里的白洋淀水域,有一份壯觀神奇的誘惑。俯瞰蘆葦盪,猶如一個天大的水上天然迷宮。若不是熟路船夫引領,都不知怎麼繞出去。當年的日本侵略者的汽艇開進來,又怎麼能不暈頭轉向,落荒而逃。

聽,白洋淀上空響起了小兵張嘎子嘹亮的歌聲;看,雁翎隊員們搖着櫓,吹起鳥叫的口哨,在蘆葦盪中與鬼子周旋。槍聲響起,鬼子在猝不及防時,被打了個悶頭青。

如今的白洋淀,不但是抗日戰爭雁翎隊英雄事跡的紀念基地,也是太平盛世中休閒旅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蘆葦如窈窕淑女,在秋風的吹拂下扭動着婀娜的腰姿。水面雖少了菡萏的映襯,卻顯蘆花特有的魅惑。望着這片曳纏綿絮的蘆葦盪,不由得心生敬意。

在我們老家都稱蘆葦叫柴,柴葉(蘆葦葉)是端午節包粽子最佳材料,煮出的粽香味香飄萬里。在貧瘠的年代,毛燕花(蘆花)給貧困的家庭,帶來冬的溫暖。人們用乾涸的柴(蘆葦),編製成厚厚的帘子做鋪床的墊子,或做成掉搭(外門門帘)掛在門上擋風避寒,用毛艷花(蘆花)編成毛窩(鞋子),製作成高木屐(高跟木底鞋)。它們是當年冬季里取暖的最佳材料,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船兒在蘆葦盪中左拐右彎的慢游,隨處可見湖面水草上,小野鴨在「嚓嚓,嚓嚓」覓食着小魚小蝦,形態甚歡。我們劃近觀看,並沒影響到它們,不慌不忙的抬頭四處張望一下,又低頭自顧自的繼續「嚓嚓」起來。也許它們早已習慣了來來去去的遊船,適應了這裡的生態環境,知道不會有人去騷擾它們安靜的生活。

為了去嘎子村參觀,來回需坐一個多小時的船,而真正讓我心波蕩漾的,還是白洋淀水域的曼妙之美。她美在詩情畫意的唯美景觀,美在浩瀚蓬勃的自然環境,美在可歌可泣的人文歷史[1]

作者簡介

龍秀,本名陳福榮,江蘇連雲港人,齊魯文學社執行主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