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短脚鹎
白头短脚鹎英文名称White-headed Bulbul,科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在新种形成过程中,最初由它的祖先分化不同的种群,分布于不同区域,这些种群之间,由于海泊、河流、高山、沙漠等的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各自通过基因突变、因重组、染色体畸变等,在自然选择下形成“亚种”。
目录
简介
亚种一般在形态上已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我国老虎有东北虎利华南虎两个亚种,白头短脚鹎( Microscelis leucocephal)有六个亚种。亚种如再进一步分化,产生了“生殖隔离”就成为不同的种。因此,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本身在种的分化上只是起种暂时性作用,而生殖隔离对种的分化则起永久性的作用,即前者可以在除去地理障碍后,分化亚种间仍能自由交配、生殖、交流基因;而后者却不能 。 [1]
特征
中等体型(20厘米)的黑色鹎。尾略分叉,嘴、脚及眼亮红色。部分亚种头部白色,西部亚种的前半部分偏灰。与红嘴椋鸟的区别在胸及背部色深。亚成鸟偏灰,略具平羽冠。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多型种
多型种( polytypic species):包含二个或二个以上亚种的种称为多型种,没有分出亚种的种称为单型种( monotype species)。多型种在现代生物学中普遍存在,如欧洲乳哺类,据6k1and(1937)统计168个种中有76个多型种,占45%;新几儿内亚鸣禽类309种中有245个多型种,占79%,如虎( Felis tigris)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北虎Ftigris lon gipilis和华南虎F. tigris. amoyeNsIs,南洋一带还有若干亚种,白头短脚鹎( Microscelis leucocephalus)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地有6个亚种;大山雀( parus maior)在亚州和欧洲大约有30多个亚种 [2]
叫声
叫声甚多变,包括响亮的尖叫、吱吱声及刺耳哨音。常有带鼻音的咪叫声。
繁殖期
繁殖期4-7月。营巢于山地森林中树上,距地高15-18m。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枝、枯草、树皮、树叶、苔藓等植物材料构成,内垫有松针和细草茎叶,巢外还有蛛网。每窝产卵2-4枚,卵呈卵圆形,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从白色、淡红色到粉红色,被有紫色、褐色或红褐色斑点。
分布状况
亚种psaroides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ambiens于云南西北部;sinensis 于云南西北部、亚种ambiens的分布区以南;stresemanni于云南北部;concolor于云南西部及南部;leucothorax于华中;perniger于广西南部及海南岛;nigerrimus于海南岛;指名亚种则于华南及东南的其余地区。为山地常绿林的常见鸟。
习性
食果实及昆虫,有季节性迁移。冬季于中国南方可见到数百只的大群。冬季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树林中,夏季可上到海拔1000-2000m,有的地方(如云南玉龙山)甚至进到海拔2500-3000m的中高山地带,垂直迁徙现象极明显。通常生活在次生林、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冬季有时也出现在疏林荒坡、路边或地头树上。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參考文獻
- ↑ 白头短脚鹎「摄影原创」谷玥品视界
- ↑ 幕府山来了白头短脚鹎安家 日常仿猫叫声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