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白口铸铁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白口铸铁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白口铸铁(碳以游离碳化物形式析出的铸铁)一般指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是一种合金,两组元素或化合物在液态下完全互溶、在固态下有限互溶并发生共晶反应时所构成,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的统称,共晶白口铸铁的碳含量为4.3%,该合金由液态冷却到1148℃时,发生共晶反应全部转变为高温莱氏体Le。室温下共晶白口铸铁保留了共晶转变产物的形态特征

白口铸铁的断口为亮白色,因而称之为白口铸铁。

发展历史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原始冶铁术至少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即已诞生。块炼铁(柔铁)首先出现,白口生铁(刚铁)紧随其后。春秋早期偏晚(约为公元前8世纪)的一件铁器残片,是迄2012年7月为止中国最早的铸铁器,金相组织显示的是铸铁的过共晶白口铁。

反应

共晶白口铸铁的合金由液态冷却到1148℃时,发生共晶反应

。全部转变为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高温莱氏体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呈蜂窝状。温度继续下降,共晶奥氏体成分沿ES线变化,同时析出二次渗碳体,由于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结合在一起不易分辨,因此莱氏体仍作为一个组织看待。温度降到奥氏体成分达到0.77%,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时,这种由珠光体与共晶渗碳体组成的组织称为低温莱氏体,温度继续下降,莱氏体中珠光体的变化与共析钢的相同,珠光体与渗碳体的相对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它保留了共晶转变产物的形态特征。

组成成分

共晶白口铁,室温缓冷组织为变态莱氏体,没有先共晶相。由珠光体和共晶渗碳体组成。

主要性能

共晶白口铁是含碳量为4.30%(铁碳相图上的共晶点)的白口铁,室温缓冷组织为变态莱氏体,没有先共晶相。由于几乎没有结晶温度间隔,故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

由于组织中出现以渗碳体为基的莱氏体,此时因合金太脆而使白口铸铁在工业上很少应用。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低;切削加工性能、可锻性能、焊接性能较差;共晶成分附近的合金结晶温度低,流动性好,因而铸造性能最好。

性硬而脆, 用于不受冲击的铸件。

共晶碳化物形貌与分布对白口铸铁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有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