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 |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這首詩當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李白在長安送劉十六歸隱湖南所作。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懷着濟世之志,奉召來到長安,然而長安「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燕昭延郭隗》)的政治現實,把他的期望擊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慮到將來的去向和歸宿。此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元代文學評論家蕭士贇云:「劉十六楚人而游於秦。其歸山者,楚山也。」據詩意劉十六為一隱者,所歸之山乃湘中之山也。
此詩直接從白雲入手,擇取劉十六自秦歸隱於楚的行程落筆,寫白雲隨他渡湘水,隨他入楚山里,最後祝願他高臥白雲,從白雲始,以白雲終,以白雲形象象徵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的隱者品格,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以及劉十六高潔人格的讚賞之意,隱含了作者與腐敗政治的決裂之情。全詩採用歌行體形式,句式上又多用反覆、頂真的修辭手法,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加上詩人情真意切,使得整首詩意蘊豐富,詩情搖曳,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達到了和諧統一。
目錄
作品原文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詞句注釋
⑴劉十六:李白友人,名字不詳。「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間排列長幼的次序數,唐時常用這種次序數來稱呼人。
⑵楚山:這裡指今湖南地區,湖南古屬楚疆。秦山:這裡指唐都長安,古屬秦地。
⑶湘水:湘江。流經今湖南境內,北入長江。《水經注·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漢東方朔《七諫·哀命》:「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⑷女蘿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王逸註:「女蘿,菟絲也。」朱熹曰:「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潔也。」
⑸堪:能,可以。
白話譯文
作品鑑賞
詩命題為「白雲歌」,詩中緊緊抓住白雲這一形象,展開情懷的抒發。白雲向來是和隱者聯繫在一起的。南朝時,陶弘景隱於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從此白雲便與隱者結下不解之緣了。白雲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徵,李白這首詩直接從白雲入手,不需費詞,一下子便把人們帶入清逸高潔的境界。
為了充分利用白雲的形象和作用,這首送別詩不再從別的方面申敘離情,只擇取劉十六自秦歸隱於楚的行程落筆。從首句「楚山秦山皆白雲」起,這朵白雲便與他形影不離,隨他渡湘水隨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雲堪臥君早歸」,祝願他高臥白云為止,可以說全詩從白雲始,以白雲終。讀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雲的飄浮,而隱者的高潔,隱逸行動的高尚,盡在不言之中。胡應麟說「詩貴清空」,又說「詩主風神」(《詩藪》),這首詩不直寫隱者,也不詠物式地實描白雲,而只把它當做隱逸的象徵。因此,是隱者,亦是白雲;是白雲,亦是隱者,真正達到清空高妙,風神瀟灑的境界。方弘靜說:「《白雲歌》無詠物句,自是天仙語,他人稍有擬象,即屬凡辭。」是體會到了這一妙處的。
這首歌行運筆極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稱地,不直言秦、楚,而稱「楚山」、「秦山」,不僅與歸山相應,氣氛諧調,增強隱逸色調;而且古人以為雲觸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雲。擇字之妙,一筆雙關。當詩筆觸及湘水時,隨事生情,點染上「女蘿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女蘿衣」即代指山鬼。山鬼愛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漢代王逸注云:「所思,謂清潔之士若屈原者也。」這裡借用這一故實,意謂湘水對潔身修德之人將以盛情相待,進一步渲染了隱逸地的可愛和歸者之當歸。而隱以屈原喻歸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個「堪」字包含無限感慨。白雲堪臥,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這個「堪」字,「君早歸」三字雖極平實,也含有無限堅定的意味了。表現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鋒芒。
此詩採用了歌體形式來表達傾瀉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適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頂真修辭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複上一句之尾的詞語,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增加了音節的流美和情意的纏綿,使內容和藝術形式達到和諧的統一。[2]
名家點評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方弘靜曰:太白賦《新鶯百囀》與《白雲歌》,無詠物句,自是天仙語;他人稍有擬象,即屬凡辭。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隨手寫去,自然流逸。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吐語如轉丸珠,又如白雲卷舒,清風與畫家逸品。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
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參考資料
- ↑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詩詞文句網
- ↑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古詩文網
- ↑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 ↑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