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畲歌

畲民多居住在中國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間的內地邊界山區,熱愛生活,喜愛唱歌。無論是婚喪節慶,還是待客會友,都唱歌、對歌,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跨入階級社會的門檻後,由於兵燹、民族壓迫與苦難而被迫南遷。其民歌起源於情歌,與春秋時期的「鄭聲」、漢晉時代的「樂府」、「子夜歌」和唐宋以來的「竹枝詞」、「畲田調」一脈相承。敘事歌、時政歌、勞動歌、小說歌、祭祀禮儀歌與識理鬥智歌等,是畲族民歌的發展。畲歌的豐富多彩,充分顯示畲民的智慧,其歌詞古樸自然,又清新活潑,充滿山林風味,反映了畲族的風情特色。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畲歌

特 點:寫實,民俗

讀 音:shē gē

畲歌

畲族起源於東夷,後來南遷至 廣東潮州 鳳凰山一帶, 繁衍生息。鳳凰山是畲族的發祥地和第二故鄉。但是階段的壓迫,民族的歧視,又使他們不斷遷徙,顛沛流離。如 唐高宗時代就爆發了一次較大規模的 畲民起義。時間是在 公元712年3月3日。 這一天,畲民們載歌載舞,慶祝勝利,以後就形成「三月三」畲族歌節。畲民起義前後經歷45年,終被封建統治者所鎮壓。畲民多麼希望有一方樂土,過着平靜安寧的生活。因此,在清朝中葉,就產生了 《封金山》畲歌,以寄託畲民一種 美好的願望。畲族「 三月三」歌節與「食烏飯」之俗並舉。 來客對歌,一般對 一整夜,半夜時主家燒點心招待所有在場者,唱到天亮時,要唱 十二生肖歌以送 歌神,結尾是「嘮歌嘮到天大光,送你歌神出外鄉,唱條歌兒安香火,一年四季保安康」。對歌結束時,村上主要幾個對歌者要集點錢作為「手薪」送給客人。當然唱歌來了真感情,就不是送點「手薪」了。

畲民不但勤勞勇敢善良純樸,而且歷來熱愛生活,喜愛唱歌。無論是婚喪節慶,還是待客會友,都唱歌、對歌,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跨入 階級社會的門檻後,由於兵燹、 民族壓迫與苦難而被迫南遷。其民歌起源於 情歌,與 春秋時期的「鄭聲」、漢晉時代的「 樂府」、「 子夜歌」和唐宋以來的「 竹枝詞」、「 畲田調」一脈相承。敘事歌、時政歌、勞動歌、小說歌、祭祀禮儀歌與識理鬥智歌等,是 畲族民歌的發展。畲歌的豐富多彩,充分顯示畲民的智慧,其歌詞古樸自然,又清新活潑,充滿山林風味,反映了畲族風情特色

畲歌系畲族的 民間文學,傳唱內容廣泛,可以說無所不歌,俗不離歌。在 苦難深重的舊社會,畲民們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過着饑寒交迫的貧困生活。漫漫長夜他們唱的是憂憤、抗爭之歌。 一唱雄雞天下白,畲民們盼星星、盼月亮,迎來了共產黨這個各族人民大救星,使畲民翻身解放過上了 幸福生活。他們心中有唱不完的歡樂 幸福之歌。他們用高亢的歌喉,熱情謳歌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歌頌社會主義 新生活,高歌畲民在黨的 民族團結政策沐浴下,走上了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 康莊大道。畲歌曲曲頌黨恩。

讓我們在畲歌的海洋中擷取那一朵朵浪花吧。例如《黨的恩情比海深》、《山歌唱來別有情》、《贊三中全會》、《黨是日頭我是花》、《歌唱十五大》、《黨的政策暖心房》、《憶偉人》、《千歌萬曲向黨唱》、《中華崛起在今朝》、《 社會主義好》、《慶 香港回歸》、《民族團結歌》、《開放歌》、《改革歌》、《畲民跟黨永向前》、《歌滿青山情滿懷》、《畲民與黨心連心》、《歌唱三月三》等等。大量豐富多彩的新歌,在畲鄉廣為傳唱,在三月三歌節上達到高潮。你聽,抒情的歌詞,優美動聽的曲調,讓人們經久難忘。嘹亮的歌聲縈繞在畲鄉上空,餘音裊裊,不絕於縷。每屆的「橋竹柳新」三月三歌會,賓客用膳時熱情的畲家主人仨都拿桶盤,口唱敬酒歌,歌詞大意是歡迎遠方來的客人,多吃酒菜。客人們紛紛以紅包為贈。會堂內燈火輝煌,一排排,一對對男女歌手拉開架勢擺歌台,一唱一回,比睿鬥智,通宵達旦。他們出口成歌,此起彼伏,激情昂揚。[1]女歌手唱得清婉嘹亮,男歌手出聲高亢雄渾,歌詞都「引物連類,委曲譬喻」,「語帶雙關,纖徐有情」,「自然合韻」。

參考文獻

  1. 唱支「畲歌」給黨聽,新華網客戶端,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