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干
番石榴干 | |
---|---|
圖片來源 | [番石榴干]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番石榴干 漢語拼音:Fān Shí Liu Gān |
番石榴干 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guajavaLinn.的乾燥幼果。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具有收斂止瀉,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瀉痢無度,崩漏。[1]
目錄
藥性簡介
出處
《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未成熟的乾燥幼果。夏、秋採收,曬乾。產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
番石榴(《楂物名實圖考》),又名:秋果(《南越筆記》),雞矢果(《植物名實圖考》),林拔、拔仔、椰拔、木八子、喇叭番石榴、番鬼子、百子樹、羅拔、花稔、飯桃、番桃樹、郊桃、番稔。
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淺黃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則脫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單葉互生,稀有輪生,矩圓狀橢圓形至卵圓形。長5~12厘米,寬3~5厘米,揉之有香氣,革質,先端圓或短尖,基部鈍至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葉脈微凹或平坦,嫩時疏生短毛,下面淺綠色,疏生小腺體,密被短柔毛,主脈隆起,側脈7~11對,亦隆起,斜出將近葉緣而彎曲;葉柄長4毫米。花兩性,腋生1~4朵;萼5片,綠色,卵圓形;花瓣白色,卵形,長2~2.5厘米;雄蕊多數,與花瓣等長,花絲白色,花葯淺黃色,縱裂;雌蕊1,花柱長於花絲,柱頭圓形,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數。漿果球形、卵圓形或洋梨狀,長2.5~8厘米,徑3~5厘米,果肉通常黃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紅色。種子卵圓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
性狀
乾燥的未成熟幼果,呈圓球形、卵形或洋梨形不等,橫徑2~3厘米;鮮時青綠色,干者黑褐色;表面稍粗糙堅硬,頂端有宿存的花萼及殘存花柱。果肉堅硬,淺棕色,5室,有多數種子密集鑲嵌於內;種子灰褐色,大如綠豆,呈不規則之扁圓形或三角形。味微酸而澀,氣微香。以飽滿、堅實者為佳。
化學成分
果實含β-谷甾醇、槲皮素、番石榴甙、沒食子酸、並沒食子酸、無色矢車菊素、維生素C(330毫克),並檢出鼠李糖、木糖、核糖、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纈氨酸、丙氨酸、蘇氨酸、天門冬氨酸、穀氨酸、胱氨酸。又含萹蓄甙、阿拉伯聚糖等多糖。
性味
《廣東中藥》Ⅱ:"酸澀,溫。"
功能主治
- ①《廣西藥植名錄》:"止瀉。"
- ②《廣東中藥》Ⅱ:"止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複方
解巴豆毒:番稔干、土炒白朮、石榴皮各三錢。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飲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2]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