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人生(為生歌唱)
作品欣賞
電影與人生
首先,我認為《父子電影俱樂部》里所有出現的120部或好或糟的「電影」並不能算是主體,它們應該算是載體,使父子倆能夠交流的一種載體。電影做為紐帶才使父子倆能夠坐在一起,由一種隱形的話題來帶出實際出現的種種問題,再進行一場場小心翼翼的探討解決。如果沒有「電影」,父子倆完全沒有可能進行平等地對話,也就奢談不了兩人針對叛逆的話題進行溝通和解決。所以我說:父子倆人的交流才是這部小說的主體,而電影是用來附屬承接過程的,兒子後來走出陰霾和感情的低谷,主要在於父親聰明的用了一種可以緩衝問題的方法。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吸引我的還真是那120部電影。大衛·吉爾莫從一開始正式介紹的《四百擊》,就開始吸引我不住地讀下去,想要了結更多電影的知識。可以說看完這部小說,我看其它電影都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但是也有遺憾和苦惱。遺憾的是全書出現的120部電影,只出現一部香港的電影名字《重慶森林》。莫非中國的電影就沒有第二部入得了吉爾莫的法眼麼?我覺得很多國產電影還是不錯的!好在值得欣慰的是《重慶森林》的名字出現了四次之多,比別的電影都多出幾次,雖然是因為傑西越南前女友麗貝卡的關係,但我也覺得很自豪。
看完這本書, 還有一個讓人苦惱的事兒,挺難為情的。放下這本書,我好奇地追看了他介紹的《驅魔人》、《偷自行車的人》和《荒野大鏢客》。特別反覆看了他幾部電影裡讚賞的經典場景,細細揣摩演員的動作、神態,感嘆吉爾莫的卓見之餘,尷尬地發現居然不知道演了什麼故事。我太專注細節了!以至於《驅魔人》的驚恐我一點都沒感覺到,真是的。
其實,對電影的介紹,最專業的莫過於中央6頻道每周六的佳片有約,每次影片前都會有近半個小時的詳細介紹。只不過每次只介紹要演的一部,時間上有點讓人望眼欲穿。還有一部日本動漫電視叫《華麗的挑戰》的,後來,台灣翻拍成真人連續劇。那裡也誇張地介紹一下演員演戲時的一些狀態。比如,現場發揮啊!主角一個眼神的表演,都會引起尖叫「怎麼會?他的眼神完全表現出孤獨、憤怒、無助、哀傷,連女演員都不知不覺被他的演技帶到情景里去,怎麼會……」。哇咔咔,雖然很粗淺,但也是很有趣的電影知識入門介紹吧。呵呵。其實,很多電影雜誌也有介紹的。是什麼?找找身邊的電影發燒友問問吧。你沒發現,我的眼神也很迷惘、很疑惑嗎?我還在回憶我看的劇情是什麼呢?
如果你仔細看完這部《父子電影俱樂部》,你還會發現吉爾莫介紹的都是一些老電影。也許是作者年歲的原因?也許是現今的電影過於注重光影效果,而忽略一些演員的演技了吧。反正現在大家都在玩兒炒作,露露點,離個婚什麼的,知名度,票房,好像比演技重要得多。要是我說的不對,你告訴我變形金剛,哥斯拉表情是什麼樣,他表達了什麼情緒?沒錯兒,其實我是在較真兒,實際我想說像景甜那樣的花瓶怎麼會有人找她演戲!?好吧!抬槓長學問的話不該多說。但也說明現在的電影演員的份量是縮減很多了,他們的表演天分被太多的電影特效占去。
好了,明明我自己說小說的主體是父子倆的交流,現在自己打自己臉,大談特談電影,有點老不地道的。
從後記致謝上看,人物,事件仿佛是真實的紀實小說。因為完全可以融合到小說情景當中去。面臨挫敗的父親和叛逆期的兒子通過電影進行了一步步交流。傑西面臨三年的人生低谷,看似主要經歷的三段感情,對傑西來說是否是問題所在?——人生的成功,有時候就是你把一個不很好的開端和一個糟糕的過程,做出一個美好的結局。小說有很糟糕的低谷,不管是針對父親還是兒子。但是,結尾的轉變卻沒有很衝突的高潮。這也顯得很真實,人生不等同於電影,平淡才顯得不那麼違和。所以我說,不要把電影看成人生,那很幼稚。也不要妄想把人生過成電影,它會讓你迷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