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
作品名稱:申命記 外文名稱:Book of Deuteronomy 作品別名:Deuteronomion 作品出處:《聖經》舊約 作 者:摩西 |
《申命記》是《聖經》舊約的一卷書,本卷書共34章。記載了以色列的子孫的前景、他們在約旦河的對岸會遭遇的困難和摩西向百姓提出最後訓示。[1]
目錄
書卷背景
申命記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Israelites)所立之約的申述;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Canaan)前,摩西以領袖的身份,向以色列人陳述律法及約的關係,好使在以色列人在所賜他們為業的地方,能敬虔度日,與崇拜偶像的異族有所分別,成為聖潔的選民。
申命記是以色列人生活行為的權威,指引根源,默想的中心,並後代教育的支柱。它不單是神與人之間的律例規範,也是人際間的共有準則,更是選民應有的歷史方面。
那些要進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因有親身經歷過紅海及西奈山之立約,所以在進入迦南展開爭戰,面對誘惑及過新生活之前,必須認定耶和華神在歷史中的作為,律法及大能,然後才能在新領袖約書亞帶領下確立信心。
作者傳說是摩西,以先知(prophet)的身份申述:公義守約的神必把流奶與蜜之地(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賜予聽從並遵行律法之人,就好像耶和華賜福列祖堅固他們的產業一樣;但那背信違約的人,耶和華 神必懲治並從民中剪除。
書卷簡介
簡介
這本書的內容包括摩西在耶利哥城對開的摩押平原上對以色列人發表的幾個演講。第一個演講在第4章完結,第二個演講止於第26章,第三個演講結束於第28章,另一個演講則一直延續至第30章的末了。 摩西接着替自己的身後事作妥安排,並且委任約書亞為繼承人,然後他寫了一首優美動人,讚美耶和華的詩歌。他最後祝福以色列的各支派。
大綱
引言(一1一5)
第一篇講詞:耶和華的作為(一 6一四40)
耶和華話語的歷史性總結(一 6至三29)
以色列對耶和華的責任(四1—40)
設立逃城(四 41一43)
第二篇講詞:耶和華的律法(四44至二十六 19)
聖約的要求(四 44至十一32)
引言(四 44—49)
十誡(五1一21)
與神相遇(五22—33)
大誡命(六1—25)
應許之地及困難(七1—26)
耶和華的作為與以色列人的回應(八1至十一25)
以色列人面臨的抉擇(十一26—32)
律法(十二1至二十六19)
崇拜的律法(十二1至十六17)
職份的律法(十六 18一十八22)
罪犯的律法(十九1—32)
聖戰的規條(二十1—20)
各種律法(二十一 1至二十五19)
認信禮儀(二十六1—15)
總結與勉勵(二十六 16—19)
在示劍設立的儀式(二十七1至二十八68)
第三篇講章:與耶和華立約(二十九1至三十20)
耶和華啟示的目的(二十九1—29)
耶和華的話語臨近眾民(三十1—14)
以色列面臨的抉擇(三十15—20)
摩西遺言:摩西之歌(三十一 1至三十二47)
摩西之死(三十二48至三十四12)
無論起初是口述三篇講詞抑或是臨別時寫下的文件,申命記也說明了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主題。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總結:
「以色列阿,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十12—14,參看 12—22節)
書卷作者
摩西(希伯來語:מֹשֶׁה),天主教稱為梅瑟,是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等書中所記載的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史學界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猶太教、基督教里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傳承,摩西五經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記的記載,摩西受耶和華之命,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前往一塊富饒的應許之地。在經歷40多年的艱難跋涉,他在就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就去世了。在摩西的帶領下,希伯來人擺脫了奴役的悲慘生活,學會遵守猶太十誡,並成為歷史上首個尊奉單一神宗教的民族。
摩西是紀元前十三世紀的猶太人先知,舊約聖經前五本書的執筆者。帶領在埃及過着奴隸生活的以色列人。到達神所預備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約旦河與死海的西岸一帶),神借着摩西寫下《十誡》給他的子民遵守,並建造會幕,教導他的子民敬拜他。
書卷影響
對立國以後的以色列人來說,申命記可說是耶和華權管治的憲法大綱,申命記的重點在於教育百姓,指導他們的宗教意識鞏固他們對上帝的忠誠,使他們不忘作為神恩典選民的地位及責任。摩西在書里自始至終均強調耶和華是至高的上帝;耶和華要求百姓對他作專一的效忠,並且『盡心、盡性、盡力愛他』。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他不會容許人與他抗衡。服從他的可得生命,背逆他的必死亡。耶和華在申命記中所賜的訓示正是以色列人所需要的,足以裝備他們應付前頭的工作。
視頻
申命記與其他經卷的關係(注釋)8——江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