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甲硝唑
原圖鏈接

甲硝唑,主要用於治療或預防上述厭氧菌引起的系統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膚及軟組織、骨和關節等部位的厭氧菌感染,對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結腸炎也有效。治療破傷風常與破傷風抗毒素(TAT)聯用。還可用於口腔厭氧菌感染。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甲硝唑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1] 2020年1月,甲硝唑入選第二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名單。 [1]

藥品類型 藥物名稱 英文名稱
基本藥物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中文別名 英文別名
甲硝羥乙唑;硝基羥乙唑;滅滴唑 Flagyl Orvagil; Trichazol;

目錄

藥物說明

 
人工牛黃甲硝唑
原圖鏈接

藥理學

除用於抗滴蟲和抗阿米巴原蟲外,近年來,廣泛地應用於抗厭氧菌感染。本品的硝基,在無氧環境中還原成氨基而顯示抗厭氧菌作用,對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則無效。對下列厭氧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
①擬桿菌屬,包括脆弱擬桿菌;
②梭形桿菌屬;
③梭狀芽孢桿菌屬,包括破傷風桿菌;
④部分真桿菌;
⑤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等。口服吸收良好(>80%),口服250mg或500mg,1〜2小時血清藥物濃度達峰,分別為6μg/ml和12μg/ml。靜脈滴注本品15mg/kg,以後每6小時滴注7.5mg/kg,血漿藥物濃度達穩 態時峰濃度為25μg/ml,谷濃度可達18μg/ml。本品在體內分布廣泛,可進人唾液、乳汁、肝膿腫的膿液中,也可進入腦脊液(正常人腦脊液中的濃度可達血液的50%)。在體內,經側鏈氧化或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代謝,有20%藥物則不經代謝。其代謝物也有一定活性。甲硝唑及其代謝物大量由尿排泄(占總量的60%〜80%),少量由糞排出(6%〜15%)。t1/2約為8小時。 [2]

適應症

 
甲硝唑擦劑
原圖鏈接

主要用於治療或預防上述厭氧菌引起的系統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膚及軟組織、骨和關節等部位的厭氧菌感染,對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結腸炎也有效。治療破傷風常與破傷風抗毒素(TAT)聯用。還可用於口腔厭氧菌感染。 [3]

用法和用量

由於劑型及規格不同,用法用量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甲硝唑注射液
原圖鏈接

消化道反應最為常見,包括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部絞痛,一般不影響治療;神經系統症狀有頭痛、眩暈,偶有感覺異常、肢體麻木、共濟失調、多發性神經炎等,大劑量可致抽搐。少數病例發生蕁麻疹、潮紅、瘙癢、膀胱炎、排尿困難、口中金屬味及白細胞減少等,均屬可逆性,停藥後自行恢復。

禁忌症

有活動性中樞神經系統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妊娠期婦女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甲硝唑栓
原圖鏈接

(1)經肝代謝,肝功能不全者藥物可蓄積,應酌情減量。 (2)應用期間應減少鈉鹽攝入量,如食鹽過多可引起鈉瀦留。 (3)可誘發白色念珠菌病,必要時可並用抗念珠菌藥。 (4)可引起周圍神經炎和驚厥,遇此情況應考慮停藥(或減量)。 (5)可致血象改變,白細胞減少等,應予注意。本品的代謝產物可使尿液呈深紅色。 [4]

藥物相互作用

 
甲硝唑泡騰片
原圖鏈接

(1)本品可減緩口服抗凝血藥(如華法林等)的代謝,而加強其作用,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2)西咪替丁等肝酶誘導劑可使本品加速消除而降效。 (3)本品可抑制乙醛脫氫酶,因而可加強乙醇的作用,導致雙硫醒反應。在用藥期間和停藥後1周內,禁用含乙醇飲料或藥品。

製劑

 
甲硝唑膠囊
原圖鏈接

片劑:每片0.2g。注射液:50mg(10ml);100mg(20ml);500mg(100ml);1.25g(250ml);500mg(250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50ml,含甲硝唑0.5g及葡萄糖12.5g。栓劑:每個0.5g;1g。直腸給藥,1次0.5g,1日1.5g。甲硝唑陰道泡騰片:每片0.2g。陰道給藥,1次0.2〜0.4g,7日為一療程 。 [5]

參考來源

  • 孫艷. 甲硝唑栓聯合結合雌激素軟膏治療老年性陰道炎的療效分析. 《 CNKI;WanFang 》 , 年
  • 黃靜琳,陸錦芳. 甲硝唑生物粘附微球的粘附性能研究. 《 中國醫藥工業雜誌 》 , 2002
  • 馬祥君,汪潔,高雅軍等. 應用地塞米松和甲硝唑治療急性期漿細胞性乳腺炎的療效觀察. 《 中華乳腺病雜誌(電子版) 》 , 2008
  • 羅文婷,吳青,簡偉明,鍾璇瓊. 超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水產品中違禁獸藥氯黴素、呋喃唑酮和甲硝唑殘留. 《 分析化學編輯部 》 , 2009
  • 劉華良,李放,楊潤,王聯紅等.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分析化妝品中的常見抗生素及甲硝唑. 《 色譜 》 , 200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