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生活的顫音

生活的顫音
圖片來自dandanzan

生活的颤音》是1979年上映的中国音乐剧情片,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吴天明滕文骥执导,滕文骥编剧,史钟麒冷眉项茔主演,讲述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的经历,再现了四五运动的历史事实。[1][2]

目录

剧情简介

1976年清明前夕,郑长河因到天安门追悼周总理而遭到“四人帮”的爪牙、文化部某处副处长韦立的追捕,徐珊珊将他救下,并认出他就是在天安门广场帮自己抄录诗词的青年。郑长河无惧“四人帮”的威胁,深情演奏自己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提琴曲《一月的哀思》,使珊珊更加敬佩,两人情意相投。韦立正在追求珊珊,便向其父母反映郑的“反革命罪行”,珊珊的母亲不许女儿再与郑来往,徐父却理解并同情二人。

在珊珊舅舅章国梁的教导下,他们认识到要学会善于斗争。珊珊痛斥韦立的无耻,坚决要与郑在一起。郑长河在民众的呐喊声的启示下,把《一月的哀思》改成小提琴协奏曲。清明时分,徐家举行了一场小型音乐会,以悼念总理、声讨“四人帮”。韦立带领党羽赶来,欲置郑于死地。“四人帮”终于被粉碎,郑长河以青年小提琴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演奏怀念总理的音乐,铿锵的旋律回荡于每个人的心中。

影片评价

生活的颤音》是一首动人心魄的悲歌,又是一首赞颂青年一代同“四人帮”进行英勇斗争的凯歌。它抛充了反“四人帮”题材电影的陈规旧套,采用了音乐片的样式和新颖的电影技巧与语言。无论在影片的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就,并表现出影片的创作者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在艺术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进取精神。在这部影片中音乐起到了灵魂作用。音乐渗透到剧作结构中,推动着剧情的发展,音乐细腻地深入到人物的行动与关系之中,变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影片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倪震评)

该片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它思想解放、敢说真话,敢于喊出人民的心声,因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大胆探索、敢地创新是该片的一大特色。编导没有用寻常的平铺直叙来叙述故事,而是插入大段倒叙。对于一般过程、无关情节一笔带过,对于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则尽情抒写。编导还巧妙地运用电影语言,调动一切表现手段,描绘主人公的许多回忆、幻觉的场面,这些场面使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主观想像,成为具体、可见的东西,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感染了观众。(原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许南明评)

參考文獻

  1. 生活的颤音. 中国电影资料馆. [2020-01-04]. 
  2. 生活的颤音. 西影集团. [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