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 |
shēng sǐ pí láo |
書名: 生死疲勞 作者: 莫言 文學體裁: 小說 首版時間: 2006年 創作年代: 20世紀 所獲榮譽: 第二屆紅樓夢獎、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首版字數: 55萬 |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圍繞着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並透過生死輪迴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小說《生死疲勞》獲得第二屆紅樓夢獎和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1]
目錄
作品簡介
在《生死疲勞》小說中,一個被冤殺的地主經歷了六道輪迴,變成驢、牛、豬、狗、猴,最後終於又轉生為一個帶着先天性不可治癒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着他身為畜牲時的種種奇特感受。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並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村社會的龐雜喧譁、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
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並無罪惡,因此在陰間裡他為自己喊冤。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歷着六道輪迴,一世為驢、一世為牛、一世為豬、一世為狗、一世為猴、一世為人……小說正是通過他的眼睛,準確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革。
創作背景
《生死疲勞》書名來自佛經,來源自佛經中的一句:「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莫言說,佛教認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擺脫令人痛苦的六道輪迴,而人因有貪慾則很難與命運抗爭。[2]
在創作前《生死疲勞》莫言在承德參觀了承德當地一個有名的廟宇,牆上有六道輪迴的壁畫。當他看到六道輪迴一下想到了小說的結構。通過動物的眼睛來看人類社會,他覺得是個非常新鮮的視點,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便開始下了這本書。[3]
所獲榮譽
2006年7月,《生死疲勞》入圍首屆「曼布克亞洲文學獎」;併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06年度小說排行榜」(榜首)。
2007年獲得「『福星惠譽杯《十月》「優秀作品獎」,2007年獲得「福星惠譽杯」《十月》優秀作品獎。
2008年榮獲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
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4]
作者簡介
莫言出生於1955年2月17日,[5] 原名管謨業,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着「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憑藉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獲諾貝爾獎第一人。[6]
相關視頻
莫言談《生死疲勞》:自己時而哭時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