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可能性邊界
生產可能性邊界,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簡稱PPF(或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boundary)。用來表示經濟社會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通常為兩種商品的生產可能性比較。在坐標軸上表示出的圖形為生產可能性曲線,也可稱為轉換線。
目錄
基本假設
(1)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市場; (2)商品的生產技術條件既定且其規模收益不變; (3)生產要素的總供給固定不變; (4)生產要素可在各部門間自由流動; (5)生產要素都被充分利用; (6)經濟活動中不存在外部性。[1]
用途
主要用來考察一個國家應該怎樣分配其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問題。生產可能性邊界是用來說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資源與技術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的產量組合曲線,它可以用來進行各種生產組合的選擇。 生產可能性邊界還可以用來說明潛力與過度的問題。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內的任何一點,說明生產還有潛力,即還有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資源閒置;而生產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點,則是現有資源和技術條件所達不到的;只有生產可能性邊界之上的點,才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點。 生產可能性邊界表明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兩種產品最大產量的組合。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表示社會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的點,表示社會未能充分利用資源,即存在閒置資源,其原因是存在失業或經濟缺少效率;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上的點,必然以今後的生產萎縮為代價。 生產可能性邊界凹向原點說明隨着一種產品的增加,機會成本是遞增的。也可以說,是機會成本的遞增決定了生產可能性邊界凹向原點。機會成本的遞增是由於某些資源適於生產某種產品,當把它用於生產其他產品時其效率下降(即單位資源的產出量減少)。這種現象在現實經濟中也是普遍存在的。[2]
假設
生產可能性曲線,一般需作如下假設: 固定資源 在一定時間上,可供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 充分就業 在現有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生產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資源閒置。 生產技術 在考慮問題的時間範圍之內,生產技術,即由投入轉化為產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 兩種產品 為了簡化問題起見,通常假定某一經濟僅生產兩種產品。 從圖象上看出,生產力可能性曲線是一條斜率為負且凹向原點的曲線,其經濟含義可作如下解釋。 第一:生產可能性曲線揭示了稀缺法則。任何經濟不可能無限量地生產。附圖中的W點便代表着在現代條件下不可能實現的產量組合。 第二:任何一個經濟必須做出選擇。但不可能有同時選擇二個不同的點。同時,決定了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某一點進行生產就意味着決定了資源的配置。 它是在給定的假設條件下,最大可能的產量組合的軌跡,它一般凹向原點,隱含着成本遞增法則成立。該曲線上的任意一點均代表着有產率的產量組合,曲線之外的任意一點(如W點)表明在現有假設條件下不可能實現的產量組合,內點(如H點)則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選擇就要付出代價,選擇就有機會成本。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上任意點的斜率就代表着該產量水平上X的機會成本,其斜率為負表明要增加一種產品的生產勢必要減少另一種產品的產量。 第四:凹向原點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機會成本遞增法則。它是指隨着產品x的產量增加,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品x產量所需放棄的產品y產量呈遞增的趨勢,或者說,產品x的機會成本隨其產量的增加而遞增。 為什麼成本遞增法則能夠成立呢?關鍵在於,在多數情況下,經濟資源並非完全適應於其他可供選擇的用途,即資產專用性。當然,如果資源能完全適應於生產產品x和產品y,或者說,資源具備完全替代性,那麼,機會成本便為某一常數。生產可能性曲線就為一條斜率為負的直線了。 第五:生產可能性曲線可以說明資源配置的效率。某種資源配置是有技術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種產品產量的同時不可能不減少其他產品的產量的話。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任意一點都隱含着資源配置是有技術效率的。這一效率的定義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首先提出的,因此,技術效率亦可被稱為帕累托效率。
運用
與稀缺性 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存在正說明了稀缺性的存在。換言之,如果沒有稀缺性,能生產的產品就沒有限制,也就不存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了。所以,生產可能性邊界實際上是把稀缺性具體化了。 與選擇 稀缺性迫使人們作出選擇。從生產可能性邊界來看,選擇就是決定按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哪一點來進行生產,即生產的兩種產品的組合是哪一種。選擇取決於個人的偏好(克魯索的偏好,這種偏好實際上就是他生存的必需與消費願望的結合)。這也就是取決於對每種產品的偏好程度。以消費滿足程度最大化為目的的人會作出理性選擇,即能實現這種最大化的選擇。因此,運用生產可能性邊界就可以使選擇具體化。 與效率 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各點就是效率的實現,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內各點則沒有實現效率。 經濟問題 三個基本經濟問題實際上也就是選擇的具體化。解決這三個問題也就是解決選擇問題。這就是說,選擇按生產可能性邊界上的哪一點進行生產,也就是決定了生產什麼,如何生產與為誰生產。
機會成本
說明選擇的代價就是機會成本,即在資源與技術既定時,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就要少生產某些單位另一種產品。為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所放棄的某些單位另一種產品就是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當作出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的選擇時必然要付出這種機會成本。用生產可能性邊界可以更好地解釋機會成本的含義。
參考來源
- ↑ 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生產可能性邊界 百度知道
- ↑ 生產可能性邊界 經濟學分類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