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甘谷脊獸

來自 網易網的圖片

甘谷脊獸,是一種傳統民間工藝,是中國古建築外部屋頂的造型藝術,是古建築最有代表性和藝術特色的組成部分。它象徵着建築等級。始於清末,傳承至今,已有130餘年歷史,尤以新興鎮永安村最為馳名,現有從業人員1000餘人。脊獸是古老的民間工藝,是中國古建築外部屋頂的造型藝術,是古建築最有代表性和藝術特色的組成部分。它象徵着建築等級。甘谷脊獸歷史悠久盛名遠播,享譽西北。

明清以來,甘谷脊獸藝術有了極大的發展。渭河北岸的永安村(俗稱土橋子)是主要的生產基地,生產宗教脊獸的歷史悠久。縣內有"土橋子的瓦碴,雙碾子的泥,史家坪的秀才多如魚"的民謠。永安村主要生產宗教建築脊獸和民用磚瓦,多半農戶有生產作坊,而被稱為"張大獸"的張海家族最為知名。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甘谷脊獸 [1]

類別 傳統民間工藝

所屬類型 中國古建築

國家 中國

發展歷程

1978年,隨着改革開放,宗教自由和對傳統古建築文化的重視,脊獸行業,勃然興盛,張大獸的子孫仍操祖業,用畫幅、卡片上的圖形作等藍本,捏制的脊獸形式更為多樣,形象更為生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工藝技術上有所創新。

l984年,張大獸的三世孫仁義、高義、西來及四世孫雲中、啟雲從河南引進琉璃掛釉技術,使甘谷脊獸在工藝創新上更上一層樓。張大獸的族孫新靈捏制的獅蓋熏爐竹節筆筒、花瓶、非常雅致;花卉、魚蟾活靈活現;彌勒佛坐像大腹便便、笑口哈哈,淨水觀音站像玉體飄灑,形神兼備。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甘谷脊獸作品廣布於陝、甘、寧、青、新等省區的名山寺觀及旅遊景區等建築。甘谷大象山、天水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淨土寺、南郭寺、卦台山、伏羲廟、玉泉觀;秦安泰山廟,武山水簾洞、花岩崖、張川連五清真寺、清水石洞山;通渭太白、鳳龍山、會寧鐵木山、城隍廟;榆中興隆山,白銀何橋山,蘭州道教協會、光輝布料商廈;陝西岐山孔廟,成縣杜甫草 堂、雞山、西和朝陽觀、城隍廟、隴縣財神廟;寧夏西吉佛法寺,青海格爾木公園、新疆伊犁公園等,皆有甘谷脊獸。河南的一些市縣的廟堂,亦有甘谷脊獸飾於屋頂。永安村那坡自然村有戶60家,受張氏脊獸世家的影響,其中的20戶有脊獸作坊,是脊獸專業戶。

脊獸特點

"甘谷脊獸"工藝美觀大方、莊重典雅、光澤晶瑩,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及濃郁的鄉土氣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古建藝術中的奇葩。製作的蛟龍踏雲、二龍戲珠、孔雀戲牡丹、鴛鴦鬧蓮等工藝品深受用房喜愛,暢銷陝、甘、寧等地。

脊獸大師

張海(1874-1956年),

字子壽,自幼學習脊獸藝術,一生捏制脊獸,聞名隴上,人尊其為"張大獸"。早年渭源、隴西、寶雞等地拜師學藝,與陝西張德高、北京王勤等名師切磋技藝,取多家之長,生產的脊獸莊重典雅,捏制的龍、鳳、獅、馬、狻猊、魚、瞅兒、虎、鶴、鷹、鴿等脊獸,蓮、梅等植物花卉,千姿百態,妙肖有生意。其製作的脊獸廣飾於甘肅境內以及鄰境的名山寺觀及鄉紳名宦大戶人家屋宇,藝名遠揚隴上。1932年,次子張全盛捏燒的脊獸用於隴西首陽山伯夷叔齊殿頂,品奇藝高,頗得民眾稱道,有名士書匾"巧成天然"。

張海身高體偉,虎額環眼,凜凜然有武將氣勢。幼學燒制陶器磚瓦,23歲時在渭源馬鹿山拜中國脊獸大家北京王勤為師,(張海初學瓦作時並不會捏制脊獸,那時正在經營一個燒制普通瓦件的作坊。皇家匠人王勤因吸食鴉片被趕出皇宮,輾轉流落到甘谷,張海看他可憐就收下了他。王勤開始並沒有顯露出其捏制脊獸的技藝,只是對張海說你只要能管我飯,讓我有煙吸,我就可以給你幹活。觀察幾年以後,王勤看張海為人厚道,才下決心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他的。)。捏燒龍、虎、鹿、馬、獅、貓頭、瞅兒。學藝三年,成其門下高徒。繼又在隴西首陽山拜陝西寶雞脊獸名家張德高為師,捏燒禽馬,得其真傳,遂離師自掌門戶,獨立捏燒脊獸。

發揚光大

大獸大師有五子十五孫,皆通捏獸技藝,次子全盛秉性聰慧,操藝居首。1932年在隴西首陽山,全盛捏燒的脊獸,高臥伯夷叔齊殿頂。古祠巍然壯觀,深得隴渭民紳稱譽,由衙鎮廟會贈、甘肅一流書法家柴學孔所寫"巧成天然"匾額一面及"心靈手巧作品奇,才備技絕意境高"條幅。解放後建廟處於凍結狀態,尤其動亂期間,庵觀寺院及殿宇樓閣,所臥脊獸被毀淨盡。改革開放後,實現宗教自由政策,脊獸行業勃然大興,大獸子孫仍操舊業,用畫幅、卡片上的圖形作藍本,捏制脊獸更逼真,更生動。

大獸世居土橋那坡自然村,該村現有65戶人家。看到大獸的子孫捏燒脊獸很快發家致富,生活裕如,家家青壯男女□六七十歲的老頭老太婆偷偷學藝,都成了捏脊獸專業戶,年收入戶均在萬元以上,脫了貧,發了財,日子過得陽光,生產搞得起勁。甘谷脊獸材料取自後山的黃土,土裡邊要和一些頭髮,其捏制技藝居甘肅之首,遠高於北京官式,唯琉璃工藝尚無法與山西相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