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瓦斯爆炸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瓦斯爆炸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览冥训[1]》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目录

名词解释

瓦斯爆炸,如果空气中瓦斯的浓度在5.5%上至16%时,有明火的情况下就能发生爆炸。瓦斯,又名沼气、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它是种无色、无臭、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并放出有毒气体。

瓦斯爆炸是煤矿中最严重的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突发性,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的过程中,如果处理方法不当,要点把握不准,还可能发生多次瓦斯爆炸,造成事故扩大。因此,了解并掌握瓦斯爆炸事故处理的方法,把握其技术要点、难点,科学决策,果断指挥,对于争取救灾时机、控制事故范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爆炸条件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和充足的氧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反应条件为点燃。

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把在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

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燃烧层,当瓦斯浓度为9.5%时,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应);瓦斯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气中遇火仍会燃烧。

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受温度、压力以及煤尘、其它可燃性气体、惰性气体的混入等因素的影响。

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 ~ 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高温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井下抽烟、电气火花、违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业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矿井中作业,必须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氧的浓度

实践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时,瓦斯爆炸界限随之缩小,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2%以下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这一性质对井下密闭的火区有很大影响,在密闭的火区内往往积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浓度低,并不会发生爆炸。如果有新鲜空气进入,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对火区应严加管理,在启封火区时更应格外慎重,必须在火熄灭后才能启封。

瓦斯爆炸原因

瓦斯积聚

瓦斯积聚,是指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地点,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2%的现象。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引起瓦斯积聚;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引起瓦斯积聚;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引起瓦斯积聚;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引起瓦斯积聚;风流短路引起瓦斯积聚;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完善引起瓦斯积聚;采空区或盲巷瓦斯积聚;瓦斯涌出异常引起瓦斯积聚;局部地点瓦斯积聚。

瓦斯通风问题一直都是煤矿开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在经常发生的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发生率是最高的,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同时煤矿企业也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引爆火源

1、电火花引爆火源。由于对井下照明和机械设备的电源及电器装备的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如矿灯失爆、电钻失爆、带电作业、电缆漏电或短路、电缆明接头或抽线、电器开关失爆、电机车架线出火及杂散电流等产生的电火花,都是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火掘。其中,矿灯失爆、电缆明接头及带电作业所占比例较大,杂散电流引爆瓦斯事故也时有发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比重约为40%。

2、爆破火花是引爆瓦斯的另一主要火源。爆破火花主要是因炮泥装填不满、最小抵抗线不够、放明炮、糊炮、接线不良及炸药不合乎要求等引起的,引爆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比重约为40%。

3、井下因撞击和摩擦产生的火花的情形多种多样,机械设备之间的摩擦,截齿与坚硬岩石之间的摩擦、坚硬顶板冒落时的撞击、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都可能产生火花而引爆瓦斯。随着机械化的程度的不断提高,因机电设备撞击出现摩擦火花而引起的爆炸事故也在逐渐增多,仅次于电火花和爆破火花的引爆次数。

4、井下严禁明火。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井下明火并未能杜绝,而由此引爆的瓦斯事故也时有发生。井下明火的主要来源是煤炭自然发火形成的火区、井下电焊、吸烟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