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瓦壠鄉美景

瓦壠鄉位於東至縣北部,東靠升金湖,西濱長江,南與東流鎮毗連,北與勝利鎮接壤,大石公路橫穿全境[1]。瓦壠鄉因境內瓦壟橋得名。瓦壠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集鎮,早在一百多年前,人民就在這裡修建了一座古式拱橋,石橋造型美觀,結構堅固,望去形似瓦形,故稱「瓦壟橋」。瓦壟村、瓦壟鄉由此而得名[2]

中 文 名  : 瓦壠鄉

電話區號 : 0566

所屬地區 : 安徽省東至縣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目錄 : 1歷史傳說 : 2歷史沿革

目錄

歷史傳說

相傳,古時進京做官的東流人,都以家鄉有瓦壠橋為榮,據說陽嶺宋家有個大官叫宋儒子,在京城做待駕王,抱小皇帝登基,小皇帝長大後

有一次問宋儒子家住哪裡?宋答:「家住皖南東流」。小皇帝問:「你家鄉可好?」宋答:「我家有千根柱子落腳,風掃地,月點燈(指住

茅屋),兩個鹽船漂大海(指養了兩個鴨子下蛋買鹽),開鑼放眾吃三年(指稻羅上放篩子當桌子吃飯)。我家住的地方,上有公山(貴

池),下有母山(太湖),坐虎山(坦埠白石),朝龍山(安慶大龍山),出門15里地有個瓦壟橋」,逗得小皇帝大樂,喜滋滋地說:「你

那個瓦壟橋一定比京城裡的金水橋還好吧?」後來還賞賜宋家騎鼓、族甲、四井。據目擊者說:陽嶺宋至今還真有皇帝賞賜的四口井,並有

碑文記載。當然這畢竟只是個傳說,也說明當時的沿江沿湖一帶是個窮地方。

歷史沿革

瓦壟原屬勝利公社

1961年建瓦壟公社,屬勝利區。

1969年改為紅旗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時復名瓦壟公社。

1982年改為瓦壟鄉至今。

解放前瓦壠地區,「東邊湖西邊江,中間一個黃土崗」,易澇易旱,血吸蟲病又流行嚴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建國後,通過大搞江湖堤防

水利建設,群防群治血吸蟲病,改善了生產條件,提高了勞動生產力。現在農業、水產養殖業、畜牧業、飼養業都有較大發展,瓦壟街的城

鎮建設面貌也煥然一新。

瓦壟鄉的吉陽村建在長江邊的磯石上,過去有條小街,還有個小碼頭,可以停靠木帆船,是東至至安慶的古渡口。1949年解放大軍渡江就從

這裡登陸,張震將軍在渡江50周年之際還來此地視察過。

詞條標籤: 地理 地點 鄉鎮

視頻

東至縣青山鄉美景A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