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萎
瓜萎(學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是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攀緣草本,長可達10米。[1]
根狀莖肥厚,圓柱狀,外皮黃色。莖多分枝,無毛;葉互生,近圓形或心形,雌雄異株;
雄花數朵總狀花序,少有單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單生,子房卵形,果實近球形,熟時橙紅色,花果期7-11月。
分布於中國遼寧、華北、華東、中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
生於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
因本種為傳統中藥天花粉和栝樓,故在其自然分布區內、外,廣為栽培。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和老撾。
栝樓有解熱止渴、利尿、鎮咳祛痰等作用。 種子含脂花肪油;
果實含三萜皂苷、有機酸、樹脂、糖類、色素;根含蛋白質、皂苷、酸類。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澱粉,淡黃褐色。
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
葉片紙質,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厘米,常3-5(-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
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
彎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
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厘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鬚3-7歧,被柔毛。
主要價值
藥用別名 果裸(《詩經》),王菩(《呂氏春秋》),地樓(《本經》),澤巨、澤冶(《吳普本草》),王白(《廣雅》),天瓜(《爾雅》郭璞注),萯(《穆天子傳》郭璞注),瓜葵(《針灸甲乙經》),澤姑、黃瓜(《別錄》),天圓子(《東醫寶鑑》),柿瓜(《醫林纂要》),野苦瓜(《貴州民間方藥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藥手冊》),藥瓜(《四川中藥志》),鴨屎瓜(《廣東中藥》)。栝樓 炮製要點
當果實表面有白粉,變成淡黃色時,分批採摘,懸通風處晾乾,即成全栝樓;
將果實從果蒂處剖開,取出瓜和瓤和種子,曬乾即成栝樓皮;瓜瓤和種子放入盆內,
加草木灰;雄株在栽種後第3年10月下旬挖取塊根,去淨泥沙,
刮去粗皮,小的切成10-20cm長,大的可縱剖成2-4瓣,曬乾或烘乾,即成天花粉。
目錄
參考來源
- ↑ 瓜萎的作用與功效瓜萎的禁忌是什麼- ,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