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瓜瓣,又名冬瓜子 (《唐本草》) ,白瓜子(《本經》),瓜子、瓜瓣(《金匱要略》),冬瓜仁(《別錄》),瓜犀(《荊楚歲時記》)。源自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種子。植物形態像冬瓜條。[1]

目錄

形態特徵

食用冬瓜時,收集種子,洗淨,選成熟者,曬乾。

分布範圍

全國大部地區均產。

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產量較大。

化學成分

種子含皂甙0.68%、脂肪、尿素、瓜氨酸等。

同屬植物Benincasa ccrifera種子的脂肪油中含亞油酸62.3%,油酸21.9%,飽和脂肪酸15.6%,種子中並分離出少量腺嘌呤,胡蘆巴鹼等。

炮製

揀淨雜質,用時搗碎。

或用文火微炒至黃白色。

置乾燥處,防蟲蛀及鼠咬。

性味

甘,涼。

  1. 本經》:味甘,平。
  2. 別錄》:寒,無毒。
  3. 陸川本草》:甘,涼。

歸經

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

功效

潤肺,化痰,消癰,利水。

治痰熱咳嗽,肺癰,腸癰,淋病,水腫,腳氣,痔瘡,鼻面酒皶。

  1. 《本經》:益氣。
  2. 《別錄》:主煩滿不樂。
  3. 崔禹錫《食經》:利水道,去淡水。
  4. 《日華子本草》:去皮膚風剝黑皯,潤肌膚。
  5. 《綱目》:治腸癰。
  6. 《本草經疏》:能開胃醒睥。
  7. 《本草述》:主治心經蘊熱,小水淋痛,並鼻面酒渣如麻豆,疼痛,黃水出。
  8. 《本草從新》:補肝明目。
  9. 《本草述鈎元》:主腹內結聚,破潰膿血,凡腸胃內壅,最為要藥。
  10. 陳念祖:能潤肺化痰,兼益胃氣。
  11. 《山東中藥》:治腎臟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腳氣,水腫。
  12. 《中國藥植圖鑑》:罨痔疾腫痛,或洗滌。

用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1~4錢;或研末。
  • 外用:煎水洗或研膏塗敷。

宜忌

《別錄》:久服寒中。

藥材

乾燥種子呈扁平的長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厘米左右,寬約6毫米。

外皮黃白色,有時有裂紋,一端純圓,另一端尖,尖端有2個小突起,其一較小者為種臍;另一突起較大,上有一明顯的珠孔。

邊緣光滑(單邊冬瓜子)或兩面邊緣均有一環形的邊(雙邊冬瓜子)。

剝去種皮後,可見乳白色的種仁,有油性。

氣微,味微甜。

以白色、粒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