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尼人的耶稣会教堂
概述
1632年耶稣会传教士克里斯托巴而·德门多萨和巴勃罗·虫纳维德斯在圣佩德罗山麓的伊比奎河右岸建立了教徒聚居区,但不久受到了圣保罗派的教徒袭击,于是人们-迁徙,远离聚居区,有的教徒定居于皮拉蒂尼河畔。教徒们在圣米格尔建立了教堂。后来,来自意大利米兰的建筑师兼耶稣会教士吉安·巴蒂斯塔在原来教堂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带有典型的8世纪时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特色的新教堂。 随后,巴蒂斯塔又和同事安德雷阿·边奇及神父们一起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事教堂的建造工作,就地取材,用石头砌造雄伟的教堂,至今这个依旧保存完好。
文化遗产
1983,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会议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8届会议报告在热带雨林的中心,有五个引人注目的耶稣会使命保留物,它们分别是:巴西的圣米格尔·杜斯米索纳斯遗迹;阿根廷的圣伊格纳西奥米尼、圣安娜、罗雷托圣母村及圣母玛利亚艾尔马约尔村遗迹。17-18世纪建于瓜拉尼人地区,这些特殊的布局和不同的保留状态表现了它们各自的特色。
教堂的产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视频
瓜拉尼人的耶稣会教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