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琳娜·茨維塔耶娃
瑪琳娜·茨維塔耶娃 Цветаева Марина Ивановна (1892年10月8日 - 1941年8月31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莫斯科,俄國白銀時代詩人和作家。她的詩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父親伊凡·弗拉基米諾維奇·茨維塔耶夫是莫斯科大學的藝術史教授,普希金國家造型藝術館的創始人之一。母親瑪利亞· 阿列克謝羅夫娜有德國和波蘭血統,具有很高的音樂天賦,是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的學生。[2]
茨維塔耶娃5歲開始同時用俄、法、德三種語言寫詩。[3]
茨維塔耶娃16歲發表了她的第一篇詩歌,18歲發表首部詩集《傍晚的紀念冊》。贏得古米廖夫、沃洛申、勃留索夫等眾多大詩人的齊聲喝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詩歌創作也的確成了她的生存方式,即便在俄羅斯國內戰爭的嚴酷環境裡她都能靠朗誦自己的詩掙錢(聽眾常常有紅、白雙方的士兵!)。但在自流亡至離世的近20年時間裡,茨維塔耶娃在生活方面始終捉襟見肘。
目錄
《從童話到童話》
1912年,她嫁給了謝爾蓋·艾伏隆。
1917年,丈夫入伍並失去音信。
《從童話到童話》
一切是你的:期盼著奇蹟,
四月里整個的憂傷,
如此急切地嚮往天空的一切,
可是,你不需要什麼理性。
直到死亡來臨,我仍然是
一個小女孩,儘管只是你的小女孩。
親愛的,在這個冬天的黃昏,
請像小男孩一般,和我在一起。
不要打斷我的驚奇,
像小男孩一般,停留
在可怕的秘密中,幫助
我這個小女孩,儘管也是你的妻子
紀念碑式的詩篇
1920年代,發表《里程碑》。
茨維塔耶娃的詩以生命和死亡、愛情和藝術、時代和祖國等為主題,被譽為不朽的、紀念碑式的詩篇。
在俄羅斯最動盪的時期,她和她的兩個小女兒苦苦掙扎,拚命生存,即使生活過得很艱辛,她依然沒有放棄寫作。不過,此時的她內心是悽苦的,盼望著和丈夫重逢,作品也是滿滿的生活的苦澀,希望衝破黑暗,迎來黎明。
1922年,為了和重新聯繫上的丈夫團聚,移居布拉格並在柏林與帕斯捷爾奈克、葉賽寧和別雷相唱和。
1925年,全家移居巴黎。
1926年,通過帕斯捷爾奈克的介紹以書信的方式結識了德國詩人里爾克。
祖國給予公民的唯一權利
1928年,起開始同情蘇聯並鼓動丈夫帶女兒回國。回國之後兩個月,她的女兒以間諜罪被判刑。
1939年,自己也攜兒子歸國。隨後丈夫旋即遭到逮捕被處決,其女兒也自殺於監獄中。[4]
1941年,後悔的茨維塔耶娃於遷居韃靼斯坦後自縊身亡,這貌似是祖國給予公民的唯一權利。其子不久也戰死於前線。
《三詩人書簡》
茨維塔耶娃一生中只結過一次婚(1912年與謝爾蓋·艾伏隆)。
卻至少和12個人有過愛情關係:除艾伏隆外,還有尼倫德爾、帕爾諾克(女性)、曼德爾施塔姆、扎瓦斯基、帕斯捷爾納克、里爾克以及施泰格爾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她與兩位大詩人帕斯捷爾納克、里爾克之間的「三角戀」,他們留下的書信被編成一本書集《三詩人書簡》。(再版時更名為《抒情詩的呼吸》)
詩情話譯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個小鎮,
共享無盡的黃昏
和綿綿不絕的鐘聲。
在這個小鎮的旅店裡——
古老時鐘敲出的
微弱響聲
像時間輕輕滴落。
有時候,在黃昏,自頂樓某個房間傳來
笛聲,
吹笛者倚著窗牖,
而窗口大朵鬱金香。
此刻你若不愛我,我也不會在意。
在房間中央,一個磁磚砌成的爐子,
每一塊磁磚上畫著一幅畫:
一顆心,一艘帆船,一朵玫瑰。
而自我們唯一的窗戶張望,
雪,雪,雪
你會躺成我喜歡的姿勢:慵懶,
澹然,冷漠。
一兩回點燃火柴的
刺耳聲。
你香菸的火苗由旺轉弱,
煙的末梢顫抖著,顫抖著
短小灰白的菸蒂——連灰燼
你都懶得彈落——
香菸遂飛舞進火中。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是茨維塔耶娃寫1916年的詩,這首詩描述了生活在旅店與情人同住的女子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一種明知愛到最後是火燼成灰,也要盡力愛下去的感嘆和憂傷。[5]
著作
《里程碑》
《魔燈》。
參考資料
- ↑ 壹學者 - <瑪琳娜·茨維塔耶娃詩集>:當代詩中的茨維塔耶娃
- ↑ [1]搜狐 - 短篇茨維塔耶娃,一架漂泊的鋼琴]
- ↑ uncategorized - 茨維塔耶娃簡介其人其詩
- ↑ 鳳凰讀書 - 茨維塔耶娃詩選:我要從所有的天國奪回你
- ↑ 壹讀 - 詩情話譯 |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