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縣
瑞昌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級市,位於江西省北部偏西,九江市西部,史有「三省通衢」之稱,是「中國青銅冶煉文化」發祥地。
瑞昌屬大陸溫濕性氣候帶,總面積1442平方公里,共有18個民族,景點有峨嵋溶洞群、森林公園等,曾被確定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1]
目錄
歷史沿革
縣西有赤烏鎮(亦曰瑞昌鎮)。東漢建安年間孫權拒曹操於赤壁,使程普屯兵於此,時有「赤烏之瑞,瑞應武昌」。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置瑞昌縣。寓祥瑞榮昌之意。
1989年撤縣設市。1989年12月20日,民政部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瑞昌縣,設置瑞昌市(縣級)。現為江西省縣級市,九江市代管。
1984年,設置碼頭鎮,管轄原碼頭公社。1989年9月27日,撤銷白楊鄉、南義鄉,設立白楊鎮、南義鎮(贛民字[1989]128號批覆)。
1991年3月18日,撤銷橫港鄉,設立橫港鎮。
1992年5月6日,撤銷湓城鎮、桂林鄉,設立湓城街道辦事處、桂林街道辦事處;撤銷范鎮鄉、肇陳鄉,設立範鎮、肇陳鎮(贛民字[1992]74號批覆)。
1994年3月12日,撤銷夏畈鄉、高豐鄉,設立夏畈鎮、高豐鎮。
2001年12月25日同意瑞昌市撤銷和平鄉,劃歸南義鎮;撤銷峨嵋鄉、樂山鄉,劃歸橫港鎮;撤銷九源鄉,劃歸范鎮;撤銷洪嶺鄉,劃歸桂林街道辦事處;撤銷流莊鄉,劃歸碼頭鎮。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2.3萬人。
2004年底,瑞昌市轄2街道8鎮8鄉3場。
行政區劃
瑞昌市轄2個街道、8個鎮、8個鄉:湓城街道、桂林街道、碼頭鎮、白楊鎮、南義鎮、橫港鎮、范鎮、肇陳鎮、高豐鎮、夏畈鎮、武蛟鎮、樂園鄉、洪一鄉、花園鄉、洪下鄉、橫立山鄉、黃金鄉、南陽鄉;以及賽湖農場、青山林場、大德山林場。共有33個居委會、157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瑞昌是九江市首個縣級市,位於九江市城區西部,距九江城區只有二十公里,在九江市城鎮空間布局中處於重要的地位,九江是江西省域的副中心、江西省北大門,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稱,在區域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瑞昌有着廣闊的待開發腹地,為「大九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留存充足發展空間,是九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衛星城市。
地勢地貌
地處九嶺山低山丘陵區,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中部之青山主峰海拔921.6米,為境內之最高峰。
水文條件
境內河流眾多,以青山為分水嶺,向東、南、西分別流經德安、陽新和市北濱江地區注入長江。
氣候特徵
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大陸溫濕性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上下,年無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1614.32mm,最大降雨量2180.3mm(1998年),≥100mm暴雨日年平均1-3天。每年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40%。[2]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潛力頗大。雖然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1996年人均占有耕地0.73畝),但境內仍有45萬畝土地未被利用,減去19萬畝難以利用的砂地和裸岩地,還有26萬畝可開發利用。境內水資源充裕。平均年總水量11.59億立方米。瑞昌市水資源供需情況:平水年有餘水約1.29億立方米,即使偏旱年,大部分地區仍略有餘水,特旱年才出現大部分地區供水不足情況。
水域資源
瑞昌依山傍水,域內淡水面積12.6萬畝,可養殖面積6.6萬畝,主要集中在市區10公里範圍內的赤湖和賽湖。這裡水源充沛、水質優良、水草豐富,適宜養殖青魚、草魚、鰱魚、鱖魚、鰻魚、螃蟹等淡水魚類、蝦類、蟹類。既可圍箱式養殖,又可開放式養殖。
礦產資源
瑞昌市內資源豐富,發現礦產有146處,查明礦種7類31種,7類即:貴金屬礦、有色金屬礦、黑色金屬礦、化工原料非金屬礦、能源礦、非金屬礦、水溫類礦。礦種有:金、銀、銅、鉛、鋅、鎢、鉬、鐵、硫、磷、煤、鋁土礦、化肥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飾面大理石、方解石、硅灰石、熔劑用石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陶粒頁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鎂質粘土、石榴子石、重鈣粉體原料礦、建築石料、建築用砂、磚瓦粘土、礦泉水、溫泉等。
瑞昌市主要礦產的保有儲量:銅金屬礦(伴生)118.38萬噸,岩金金屬礦(伴生)46.96噸,銀金屬礦(伴生)1372噸,鉛鋅(伴生)11.39萬噸,鐵礦石1465.7萬噸,硫鐵礦礦石142萬噸,伴生硫鐵礦礦石10262萬噸,煤3086.32萬噸,冶金白雲岩8615萬噸,水泥用灰岩70044.98萬噸,熔劑用灰岩2726.2萬噸,飾面大理石14537.8萬立方米,水泥配料用砂岩2511.05萬噸。
植物資源
市內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僅木本植物就有37科78屬,約500多種,包括杉木林、松類林、灌木林、薪炭林、藥用林、漿果類灌叢、灌草叢、蕨類等,國家二級野生植物香樟,主要有槐、柏、羅漢松、銀杏、紅豆杉等。
竹類,有10餘個品種。竹林110975畝,其中毛竹20925畝396.5萬株,雜竹90049.5畝11523萬株。
藥類,野生中藥材達數百種之多。主要包括半夏15噸擔,明黨參10噸,金銀花5.3噸,川芎235.5噸,天冬3.6噸等。
動物資源
西南山區,野生動物適棲環境優越,種類繁多。草食哺乳類動物有:麂、野兔、野豬、刺蝟、豹貓、金錢豹、豺獐、狐等。雉類有:鷹、蒼鷺、野鴨、青雞、松雀、大山雀、雉雞、白勞、畫眉、白鷳、環頸雉、山斑鳩、鷹鵑、喜鵲、貓頭鷹等,兩棲爬行類有:烏梢蛇、王錦蛇、眼鏡蛇、灰鼠蛇、金環蛇、銀環蛇、黑眉錦蛇、三索錦蛇、林蛙等。
東北面赤湖,面積近10萬畝,既是魚蝦的繁殖地,又是候鳥保護區。魚蝦類共15科60餘種。現大面積用於開發青蝦、龍蝦、河蟹、珍珠養殖,還引進鰻魚養殖。候鳥一年四季都有,秋冬兩季數量多、較集中。主要分布在湖中大、中、小山和各湖汊、湖灘的蘆葦中,棲息的各類候鳥共有18種,主要有白鶴、鴻雁、灰雁、豆雁、天鵝、大白鷺、小白鷺、野鴨、蒼鷺、綠頭鴨、烏雞等,高峰期有2~3萬隻。
長江瑞昌段,常有中華鱘、白鰭豚、江豚游弋。[3]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年末全市戶籍人口462733人,其中,男性人口236657人,女性人口226076人。常住人口431994,其中,城鎮人口227252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2.6%,出生人口性別比116.78%,人口出生率10.93‰,人口自然增長率6.99‰。
民族
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概況
綜述
2018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211.4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6%,總量九江第四,增幅九江第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8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39.43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54.57億元,同比增長10.9%。
2018年,三產結構比為8.3:65.9:25.8;第一產業占比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70.5%和26.7%。全市人均生產總值49036元,同比增長11.16%。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完成29.34億元,同比增長4.0%。糧食總產量95599噸,同比下降5.0%;油料總產量25223噸,同比下降5.7%;棉花總產量2466噸,同比下降25.3%;肉類總產量13597噸,同比下降44.2%;水產品總產量37782噸,同比下降8.8%。
2018年,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82家,家庭農場63家。糧食種植面積25.8萬畝;新建千畝以上連片種養基地3個。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5個,瑞昌山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展播。3個省級和4個九江市級農業現場會在瑞昌召開。
2018年,立肇線大德山至花園段改造全面完工,源頭山隧道工程順利推進。完成6公里縣道改造,實施17.5公里鄉道雙車道拓寬改造,修通89.9公里自然村公路,基本實現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獲批全省鎮村公交發展試點縣,建成5個鎮村公交首末站、150個站台,城鄉客運一體化加快推進。實施長江飲用水水源地搬遷工程,推進16個鄉鎮水廠收購,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快速推進。加快實施總長6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成20座重點山塘整治和1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推進73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土地開發6435畝,新增耕地5550畝。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522.00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戰略新興產業產值完成128.80億元,同比增長4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123.70億元,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九江第二;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511.71億元,同比增長13.3%,總量九江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完成56.00億元,同比增長17.7%,總量九江第三。
2018年,綠色建材、木業家居、現代輕紡等產業加速壯大;大力引進LED企業,電子電器產業初步成型。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增量占九江一半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家,總量實現翻番,達24家;新增稅收過億工業企業1家,達到3家,總數占九江的3/10。
第三產業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11.2%,九江第三。分產業看,一產完成投資7.44億元;二產完成投資150.66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占比為72.1%;三產完成投資50.88億元。五千萬以上項目投資額197.56億元,同比增長15.7%;製造業投資135.60億元,同比增長25.3%;房地產開發投資11.15億元,同比下降33.9%。
2018年,新引進重大項目79個,簽約資金468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3個。紮實開展「重大項目見效年」活動,榮聯環保、惠城環保等52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昌光照明、瑞德智造等9家電子電器企業實現當年引進、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建成主要道路景觀提升、北環路等40個重點城建項目。完成15條主要道路地下管網清淤,對55個老舊小區及主次幹道沿線單位管道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推進高鐵廣場、柳湖公園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完成42個小遊園、小廣場、停車場建設,新增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完成16個老舊小區、107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
2018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26562萬美元,同比增長10.8%,總量九江第二,增速九江第三。其中現匯進資5219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35375萬美元,同比增長19.7%。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3926萬噸,占九江五大港區的1/3。
貿易和物價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1.20億元,同比增長10.9%,總量九江第五。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41.37億元,同比增長10.8%;鄉村零售額9.83億元,同比增長11.3%。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完成113.09億元,其中批發業零售額28.37億元,同比增長11.3%;零售業零售額75.00億元,同比增長13.9%;住宿業零售額1.13億元,同比增長13.1%;餐飲業零售額8.59億元,同比增長16.6%。
2018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1%。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品中七升一降,食品煙酒類同比下降1.8%,衣着類同比上漲0.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同比上漲2.3%,教育文化娛樂類同比上漲2.3%,醫療保健類同比上漲3.0%,其他用品服務類同比上漲1.3%,居住類同比上漲3.4%,交通通信類同比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1.6%,農業生產資料指數上漲1.5%。
財政和金融
201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6.20億元,按同口徑計算,較上年增長20.6%。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2.25億元,同比增長4.1%。分部門看,國稅部門完成19.78億元,同比增長54.7%;地稅部門完成12.02億元,同比增長7.0%;財政部門完成4.39億元,同比下降26.6%。財政收入結構不斷優化,稅收收入完成31.80億元,占財政總收入比重87.8%。全年,全市財政支出42.13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財政八項支出36.00億元,同比增長15.7%。
2018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02.43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28.10億元,同比增長10.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50.36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115.22億元,同比增長14.6%。[4]
社會事業
教育
2018年,全市小學30所,在校學生38390人,專任教師2125人;初中23所,在校學生20480人,專任教師1102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學生10825人,專任教師621人;職業中專1所,在校學生755人,專任教師77人。高考再創佳績,本科上線1998人,2名學生錄取北大。新建瑞昌七中,擴建武山學校、特教學校;調高教師公積金繳存比例,落實生均經費要求,教育投入穩步增長。
醫療
2018年,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2家,其中,醫院33家。床位數1936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741人,其中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433人。
文化事業
2018年,江西聯盛足球俱樂部、中國象棋江西瑞昌甲級隊、江西瑞昌女子乒乓球甲級俱樂部先後落戶瑞昌;瑞昌羽毛球甲級俱樂部成功沖超,成為全省首支羽毛球超級俱樂部;全年舉辦省級以上重大體育賽事33場,吸引32名世界冠軍、10萬餘名體育愛好者走進瑞昌。
社會保障
2018年,深入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夏季整改」「秋冬會戰」三大行動,全面夯實扶貧工作基礎,大力推進產業、就業、健康、教育、安居等扶貧工程,圓滿完成951名貧困人口脫貧、1個貧困村退出目標,貧困發生率由1.61%降至0.53%。
2018年,新增城鎮就業735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712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億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四連調」;城鄉低保分別提標至580元、340元。
人民生活
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1元,同比增長8.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668元,同比增長34.8%;人均住房使用面積50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67元,同比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434元,同比增長3.4%,人均住房使用面積52平方米。
郵政
2018年,郵政支局所24處,便民服務站、農村e郵站115家。固定電話用戶42734戶,同比下降3.5%,移動電話用戶356293戶,同比增長5.8%,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25075戶,同比增長33.1%。[5]
交通運輸
瑞昌交通便捷,北依長江黃金水道,水路上通漢渝、下達寧滬,鐵路有國家一級幹線武九複線穿境而過,連接京九、京廣兩大動脈;公路四通八達,九武、九界兩條省道與316、105國道交織貫通,瑞九、雙瑞公路與昌九、九景以及湖北黃黃高速互聯成網;已通車的杭瑞高速、九碼快速通道。
2018年,全年各種運輸方式貨物周轉量137258萬噸公里,其中公路63030萬噸公里,水運74228萬噸公里。貨運量1233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910萬噸,水路貨運量323萬噸。旅客公路周轉量30794萬人公里,公路客運量779萬人。
民俗民風
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瑰寶之一,瑞昌素有「剪紙之鄉」的美譽。剪紙是開在瑞昌的一朵民間藝術奇葩。1992年和1993年,瑞昌市先後被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授予「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光榮稱號。
採茶戲
瑞昌採茶戲,舊稱茶燈戲,進入半班以後更名為採茶戲,民間俗稱茶戲。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洪水橫溢,江堤盡潰,災民外出,逃荒而來的黃梅采 茶戲三角班,便在贛北又與瑞昌茶燈戲揉合一起,從而形成了瑞昌採茶民間小戲,後稱採茶戲。1986年,瑞昌採茶戲被更名為「九江採茶戲」載入《中國大百科 全書》[(戲曲·曲藝)第146頁]1999年出版的《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又將更名的「九江採茶戲」更正為「瑞昌採茶戲」入編。
瑞昌民歌
瑞昌民歌豐富多彩,體裁多樣。主要有山歌、田歌、燈歌、小調、勞動號子、兒歌、風俗歌等等。題材也頗廣泛,有對革命的頌揚,有對勞動的讚美,有表現對剝削和壓迫的反抗與鬥爭,也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其中還有不少的情歌,控訴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表白青年男女的愛情,並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這些民歌都是在勞動人民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發展、豐富起來的。早於上世紀80年代初,瑞昌文化館對全縣的民歌進行了一次搶救工作--全面收集、整理並編成《瑞昌民歌集》,因而使瑞昌民歌得以傳承和保護,成為寶貴的地方文化遺產。
喪葬習俗
老人臨終,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須趕回家中,守候床前,謂之「送終」或「送老」。氣息後則化紙錢,稱燒「起身錢」。然後向親友報喪,親友則送以花圈、炮竹或現金等喪禮,並參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紗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漸少。機關單位職工去世,多由所在單位主持發訃告,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下,城鄉死者都由棺葬改為火化。但多數在火化之後仍土葬,只是棺木換成了骨灰盒。也還有些人將死者骨灰盒放置在棺木內土葬(這主要是原先已置辦了棺木的)。
壽誕習俗
瑞昌民間盛行壽誕慶祝,年輕人謂「過生日」,老年人謂「做壽」。嬰兒出生三天,即宴請親友,謂之「做三朝」;一月再請親友,謂之「做滿月」;周歲亦如是,謂之「做周歲」。年輕人過生日還時興外來風俗,唱祝生日歌、吹蠟燭、吃蛋糕等。老人到60歲時作興做60大壽(此後每五年或十年做一次),邀請親友聚會慶祝或合家歡聚,共吃長壽麵,共飲長壽酒。舊時,晚輩要向壽星行拜壽禮,而今已少見。但晚輩送衣物孝敬老人,或在當地電視台為壽星點歌祝壽則常見。
嫁娶習俗
舊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辦婚姻的舊習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主婚姻已成主流。舊時表兄妹近親通婚習慣,今已不存在;而今遠程婚姻相對增多。農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與外地青年結為夫妻的已不少見。
民間婚嫁仍注重聘金、彩禮和嫁妝,且日漸講究豐厚、豪華。嫁妝有彩電、冰箱、摩托車已常見,富戶嫁女陪轎車、陪住宅的也開始出現。迎親用花轎已罕見,用轎車迎親、全程攝像者已很普遍。結婚新房裝飾日漸講究豪華,家具講究高檔,家電要求齊全。 舊時新婚之夜盛行鬧新房,除撒帳(爆米和棗、糖等)、祝賀詞外,還用各種方式戲弄新人取笑,而今改舊習,講文明,興唱歌、跳舞,或表演文藝節目等。[6]
名優特產
山藥
瑞昌山藥是家山藥的一個優良品種,為瑞昌傳統特產,據明朝隆慶年間《瑞昌縣誌》記載,山藥當時就是瑞昌重要物產和藥材之一,種植面積累5000餘畝,產量6000餘噸。
苧麻
瑞昌苧麻是優良的纖維作物,麻紡品具有輕、薄、挺、爽等優點,中國是世界苧麻主產地,產量占世界九成許,故苧麻有「中國草」之稱。瑞昌種麻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是全國優質麻生產大縣(市)之一。】1923年瑞昌苧麻曾獲東南亞博覽會優質獎。種植面積5萬餘畝,原麻產量7500噸,江西三分有其一。主栽苧麻品種纖維可達到2300支,可作高檔紡織原料。境內苧麻加工業可制精幹麻和麻紗等初級產品,形成了6000噸的加工廠。
小山竹
小山竹是瑞昌傳統產品,資源極為豐富,總面積14萬畝,連片3000畝以上的山竹地塊有八處。特別是淡竹林,面積達11.4萬畝,占九江地區淡竹總面積的84%,居全省之首,堪稱「淡竹之鄉」,其中平均胸徑達2公斤以上的淡竹面積6萬畝,年創外匯10多萬美元。[7]
旅遊名勝
瑞昌溶洞群
瑞昌峨嵋溶洞群幽險奇特,規模宏大,被稱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級森林公園天然麗質,景跡繁多,蔥鬱古樸,渾然天成,與廬山遙相呼應,堪稱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聖地,也是休閒避暑的理想處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嶺殷商銅采冶遺址,木枝護的采冶遺址,可以開發成集考古與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老社洞有蛇獅、銀絲兩個洞口和四個大廳。廳內堆積物豐富,組成姿態萬千的各種圖案。洞中流水潺潺、石水相疊。第二個大廳的洞壁上,有一小洞穴,裂隙中有水流滲出,水潔流瑩,沉澱出晶光錚亮的鐘形乳石,附着於色彩斑斑的洞壁上,滴水聲猶如洪鐘響起,人稱「峨嵋晚鐘」。第二個大廳還有一處「孩童樂園」,又名「獅駝海豹」,酷似海豹的兩塊石頭迭在一起,下獅上豹。第三大廳有兩個分洞,呈三角形,內有滴水流出,在上部形成圓盾狀鐘乳石,緣有錐狀乳石下垂,瀉脫形成一座「蓮台」。「蓮台」上有兩根石筍,如同一兩個聖僧面壁靜思,人們稱之為「蓮台聖僧」。
名勝古蹟有銅嶺殷商銅采冶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田寺遺址、峨嵋溶洞群、青山省級森林公園、赤湖等,歷史上秦始皇登臨青山巔,程普揮兵桂林崗,蘇東坡題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戰羅城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