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山區府城街道
瓊山區府城街道,於2013年7月成立,原為府城鎮的主體部分。府城街道位於瓊山區北部,是瓊山區政府駐地,北臨國興街道,東連濱江街道,南鄰鳳翔街道,西與龍華區城西鎮交界。府城街道工委、辦事處在原瓊山區政府辦公地點,設立在瓊山區建國路1號。
府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在古代是海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素有「瓊台福地」的美稱。[1]
中文名: 府城街道
別 名: 瓊城,瓊台福地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
地理位置: 瓊山區北部
面 積: 6.6 km²
下轄地區: 8個社區
政府駐地: 瓊山區建國路1號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區碼: 571100
氣候條件: 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64 萬人
著名景點: 瓊州府城,瓊台書院,瓊山縣學宮,丘濬故居,海瑞故居,鼓樓
機 場: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火車站: 海口東站
車牌代碼: 瓊A
方 言: 海南話 汽車站海口汽車東站
歷史名稱: 瓊城鎮、府城鎮 一里出三賢 丘濬、海瑞、許子偉
民俗節日: 府城元宵換花節
目錄
歷史沿革
府城是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因作為瓊州府駐地故名「府城」。
府城民國期間稱瓊城鎮,屬瓊山縣第一區。1950年4月23日解放,1951年4月劃歸海口市第四區。1955年1月歸屬瓊山縣,改稱府城鎮。1958年12月1日又併入海口市,此時府城鎮分設兩個行政機構,為街道居民區(設海口市府城辦事處)和農業區(稱市郊區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10月復歸瓊山縣,1960年9月成立府城人民公社;1968年改稱紅城人民公社;1979年3月改稱府城鎮;1987年3月,鐵橋區併入府城鎮。鎮人民政府下轄文莊、忠介、雲露等3個居委會和府城、城東、那央、紅星、城南、五嶽、儒蓬、鐵橋等8個管區,有自然村莊60個,經濟合作社97個。1994,瓊山撤縣設市,府城鎮隸屬瓊山市。2003年,瓊山區正式成立,府城鎮隸屬瓊山區。
2013年3月26日,瓊山區正式向媒體公布,該區已正式啟動府城鎮區劃調整工作,撤消府城鎮,在瓊州大道以東設濱江街道辦事處,高登街以北設府城街道辦事處,高登街以南設鳳翔街道辦事處。根據計劃,將在2013年5月底前完成各項區劃調整工作。
府城是海南獨特的歷史名片,區劃調整後仍將保留府城老城區的完整,儘可能完整保護府城古城核心區文化底蘊。2007年海口已經開始醞釀府城區劃調整的方案,先後形成分設方案6個,修改劃分意見8稿,最終才敲定了這個方案。其間,為了保留府城古城文化的完整,他們做了詳細的調研,找到了《瓊山縣誌》中的府城老城市地址,並嚴格按照府城歷史界限,劃分了府城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
2013年6月18日,府城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分區
府城街道管轄範圍為:東至瓊州大道與濱江街道交界,南至高登街與鳳翔街道相連,西與城西鎮接壤,北至國興街道道客村,轄區面積 6.6平方公里。
府城街道辦事處管轄文莊社區、忠介社區、府城社區、雲露社區、北官社區、甘蔗園社區、北勝社區、龍昆南社區、鼓樓社區。
地理位置
府城街道位於瓊山區北部,是瓊山區政府駐地。北臨國興街道,東連濱江街道,南鄰鳳翔街道,西與龍華區城西鎮交界。轄區總面積6.6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府城街道轄區總人口106448(人),府城地區的民族以漢族為主。
府城政治
府城街道主要領導人
中共瓊山區府城街道工作委員會書記:周啟軒
瓊山區府城街道辦事處主任:龍仕棟
府城文化
一里出三賢、海南雙璧
府城人才輩出,有「一里出三賢」的佳話,三賢是指丘濬、海瑞、許子偉,其中,丘濬與海瑞被稱為「海南雙璧」。
丘濬
丘濬(1421年-1495年),瓊山府城下田村人,字仲深,號深庵、玉峰、瓊山,諡文莊。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理學家。其學識淵博,為嶺南「一代文宗」。為官被譽為數百年間嶺南最傑出的四人物之一,海南千年始篤生。
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瓊山府城朱桔里人,字汝賢,號剛峰,諡忠介。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剛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稱於世,被世人譽為「海青天」。
許子偉
許子偉(1555年-1613年),瓊山府城北勝街人,字用一,號南甸,諡忠直。幼年受丘濬、海瑞影響,刻苦力學。明隆慶十四年(1570年),海瑞罷官回鄉,登門拜海瑞為師。先後創辦儋耳義學、瓊山敦仁書館,掌教文昌玉陽書院。
七井八巷十三街
這裡所說的井,不是指人們開鑿取水飲用的井,而是縱橫交錯,組成井字形的交通網絡,也是古時做買賣所稱的「市井」,造就了道路暢通、市井繁榮的城鎮格局。上述八巷十三街,以南北向為縱,東西向為橫,構成了府城的七大井塊,從東向西排序分別是:
第一井塊是南門街(亦稱鼓樓街)、尚書街(縱)和道前街(今文莊路,下同)、靖南街(橫)組成的第一版塊,是繁雜的居民區。以蛋巷為橫線,可再劃分兩個小井塊。
第二井塊是尚書街、打鐵巷(縱)和道前街、靖南街(橫)形成的第二版塊。以今尚書橫街為橫線,也可劃分為兩個小井塊。本版塊也是以居民點為主。
第三井塊由打鐵巷、仁和巷為縱,道前街、靖南街為橫構成。版塊內原為城隍廟、府城第一公園、瓊台書院之地,今以工人文化宮為核心,是居民休閒娛樂的中心區之一。
第四井塊由丁字街(今中山路中段,下同)、縣后街為縱,鎮台前街(今忠介路,下同)、少史巷為橫構成,本版塊以商業為主。
第五井塊是丁字街、縣后街(縱)和少史巷、縣前街(橫)組成的第五版塊,是市民集中居住之地。
第六井塊是縣后街、草芽巷(縱)和鎮台前街、小雅巷(橫)組成的第六版塊,中間再以草芽橫巷為橫切線,可劃分為兩個小井塊,本區域也是居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第七井塊是草芽巷、馬鞍街為縱,鎮台前街、塘圮巷西段和培龍市場南門(今擴展為高登西街)為橫,構成第七版塊。本版塊以商店作坊、集貿市場為主,以居民點為輔,是老城區最繁華的地域之一。這七大版塊,體現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歷史環境風貌,保存着不少積澱古代建築這個載體中的各種真實歷史信息,為保護歷史街區和古代民居,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
由於城區不斷向外擴展,道路不斷向遠延伸,原八巷十三街之和已成倍增加,如清末民國時期形成的大路街、朱吉里街、福地后街、宗伯里等,建國後如新建的建國路、新城路、高登街、大園路、紅城湖路、瓊州大道、龍昆南路、鳳翔路等,使府城的大街小巷超過了40條。增加的街巷構成了更多更大的井字形布局,形成了行政辦公區、文化教育區、商業貿易區、休閒娛樂區、市民居住區等多種功能區域。隨着時光的流逝,社會的發展,這座古鎮不斷地在破壞中建設,在建設中破壞,2008年底,隨着朱吉里街的擴建,大園路、甘蔗園古路又被破壞。
民俗節日
府城元宵換花節,簡稱府城換花節、換花節。
府城的「換花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換香節」,唐末已存在元宵張燈結彩、換香活動。「換香」蘊含着當地老百姓互換香火,有換吉納祥,發財旺丁的寓意。後來出於節慶安全考慮,1984年,府城民間「換香」習俗改為「換花」,「換花」逐漸成為人們元宵鬧春的主要活動,並演變成年輕人追求愛情的新習俗。
自從換香節改為換花節的活動規模、範圍、區域逐年擴大,形成了凝聚友誼、美好、幸福、歡快為一體的新的娛樂形式。
視頻
海口市瓊山區府城街道忠介路地攤經濟火爆,為搶攤位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