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郎娘美
珠郎娘美 |
珠郎娘美 |
中文名称 :珠郎娘美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编号 :Ⅰ-73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
《珠郎娘美》是贵州侗戏作品。清末,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戏师梁耀庭、梁少华根据贵州侗族聚居地区流传的珠郎娘美故事与民间叙事歌,改编成侗戏剧本。2008年6月7日,珠郎娘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珠郎娘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目录
主要内容
-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长春电影制片厂以榕江车江清代美女娘美的真实爱情故事为题材,拍摄上映了黔剧舞台艺术片《秦娘美》后,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多年来,众多游客在锦绣侗乡车江古榕群下流连忘返时,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这位美丽如仙的侗家姑娘,并对她的惊天爱情悲剧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清道光年间,口寨有一位勤劳聪慧又美丽如仙的侗族姑娘,名叫娘美。与口寨遥遥相望的朵帕寨上,有个聪颖俊秀的孤儿名珠郎,小名秀郎。两家田地相连,在共同的劳动中,两人结成一对恋人。可是,娘美的母亲却将她许配给定达寨的舅家人,后来,竟将她锁在房中不准出来,并准备强行将娘美完婚。珠郎得知娘美被关后,气愤不已。但自己势孤力单,只好每天晚上徘徊在娘美房前屋后,不知如何是好。农历四月十八日,即距舅家来娶亲的前三天深夜,娘美趁母亲熟睡之机,打破窗户,跳出房间,与肝肠寸断的珠郎相会,两人抱头痛哭。他俩决定远走他乡,以"逃婚"的方式,向封建婚姻制度抗争。两人摸黑爬上九十九垴,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七百贯洞。贯洞寨的乡亲非常同情两人的不幸遭遇。可是,财主银宜却起了歹心,因寨上人都说娘美比他小老婆孟亮漂亮十倍,银宜便想霸占娘美为妾。于是,他假装热情收留他俩到家中落脚,并与珠郎结拜为弟兄。本寨的"款首"蛮松给银宜出了一条毒计,即聚众"起款"时,让珠郎吃"枪尖肉",趁机杀害他,娘美孑然一身,必然束手就范。珠郎和众人被逼上江箭坡参与"聚款",在吃"枪尖肉"时中计被刺死。
- 娘美得知珠郎遇害,痛不欲生,直奔江箭坡找到珠郎的遗骨。她返回贯洞寨上,猛烈击鼓。寨上人听到鼓声,纷纷向鼓楼集中。娘美当众宣布:"我的爱人珠郎已被人杀害了,现在我找到了他的尸骨,谁愿意帮我埋珠郎,我就嫁给谁!"银宜一听大喜,连忙抢先答应帮她埋珠郎。寨主当众说:"鼓楼议事,不可儿戏,既然一个愿埋,一个愿嫁,这事就这样定了。"议事完后,娘美要银宜只身跟她上山,银宜暗暗得意。娘美让银宜在珠郎吃"枪尖肉"的地方挖坑,他挖了一尺深就不想挖了,娘美说:"死于刀枪的人要深葬才好,再往下挖三尺。"当挖到三尺多深的时候,银宜累得喘不过气。就在他弯腰想休息时,娘美眼明手快,迅速拿起锄头,对准银宜的脑袋,狠狠一锄打去,银宜猝不及防,当即歪倒一边,娘美又趁势补了几锄,直到银宜再也不动了,才把坑口两边的泥土往下刨,把银宜埋在他自己挖的深坑里,为珠郎报了仇。失去珠郎的娘美悲愤至极,她背着珠郎的遗骨,顺着两人当初逃婚的山路,一路哭着回到三宝侗乡,亲手将珠郎的遗骨安葬在朵帕寨旁,让自己时时伴着他。珠郎娘美演绎的爱情悲剧,在黔、桂、湘侗乡广为流传。娘美姓杨,1955年,广西三江县编了侗戏《娘美秀郎》,三江侗族有姓秦的,就给娘美安了个"秦"姓。1956年,贵州在创作(或改编)这个戏时,仍沿用"秦"姓。
- 如今,珠郎娘美虽然人去音消,但当年娘美与寨上姑娘们捶侗布的大青石依然静静地摆放在故居遗址,她当年佩带的银饰依然熠熠生辉。三宝侗寨的乡亲们,在古榕下为珠郎娘美立了雕塑。2003年4月18日,珠郎老家--王岭寨上的乡亲们,为珠郎墓立了石碑,珠郎娘美故事将千古流传。榕江县三宝侗寨一位名叫娘美的女子与珠郎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为反抗古礼的包办婚姻,她与珠郎私奔到从江贯洞;贯洞财主银宜贪恋娘美美色,想霸占她,未果,便勾结寨老蛮松将珠郎杀害。珠郎他乡遇害,娘美悲痛欲绝,在巧施计策为珠郎报仇雪恨之后,身背夫君尸骨回家乡埋葬。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侗族地区广泛传颂。清末,从江县侗族戏师梁绍华、梁耀庭据此编成侗戏剧本,成为侗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学遗产,展现了侗乡男女青年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呐喊,塑造了侗族妇女勤劳、智慧、善良、不屈的性格。《珠郎娘美》分行歌坐月、歌堂私奔、他乡遇害、报仇雪恨四幕,以侗戏的调为主旋律,结合侗族大歌中的小歌如琵琶歌、牛腿琴、叙事歌、笛子歌、河边歌等进行改良,并在表演上有了新突破,将传统的侗戏唱法与现代唱法结合起来,加大演唱对比度,加强歌曲的表现力。此外,还着重在侗族民间音乐创作上进行新尝试,如在传统原生态的基础上重新谱曲,更好地体现出剧中角色的喜怒哀乐。[1]
传承意义
它是当代侗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学遗产,是封建时代侗乡男女青年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呐喊。其中的娘美形象,展现了侗族女性为平等而抗争的英雄形象,象征着侗族妇女勤劳、智慧、善良而不屈的性格。2013年末,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公司与从江县签订协议将《珠郎与娘美》改编成侗族大歌剧,首演之后该剧还将在国内多地巡演。
保护现状
2008年,珠郎娘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从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珠郎娘美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濒危状态
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文革期间侗歌侗戏被列为“四归”而禁止演唱。“君”师、歌师、戏师等传承人被挂牌游斗,《珠郎娘美》的传承遭到破坏,不少手抄文本被没收焚烧。直到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醒了中国大地,也吹醒了一度沉睡的侗乡。《珠郎娘美》的传承得到恢复。八十年代,是民族文化恢复生机的年代,可很快又受到现代化进程中,外来文化的侵袭,电子电讯技术的冲击。公路沿线的侗寨,青年男女已不再唱侗歌,不会弹琵琶和牛腿琴,连芦笙也不会吹了。原生态的《珠郎娘美》出现了生存危机,侗族文化艺术面临失传断代的危险。传唱《珠郎娘美》的“君”师越来越少,能用侗语从头唱完《珠郎娘美》的人更为稀少,现代的年青人价值取向转变。由于出外打工的多,回乡后,追求时尚娱乐,唱流行歌曲、跳卡拉OK舞,把从外面看到、学到的城市文化带回侗寨,欣赏、传承本民族古老歌谣的热情开始淡薄,这一切是造成《珠郎娘美》面临濒危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加上50年代、60年代不少侗族歌手、“君”师、戏师,如梁绍华、梁本珍、梁华仪、梁绍序、梁老全等相继去世。现在所剩的歌手、君“师”、戏师没有几人了。当地除个别老人能从头唱完《珠郎娘美》外,一般中年人只能支零破碎地演唱几段而已,大部分青年人除了会唱其中情歌,约逃歌调外,连唱完整一个段落也无人了。《珠郎娘美》的传承后继乏人,处于失传断代边缘。现急需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法,使用侗语演唱的原生态《珠郎娘美》叙事歌,能继续传承下去。
视频
珠郎娘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