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軍官
現役軍官的軍銜制發生了四大變化
2021年1月1日,新的《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開始實施,現役軍官的軍銜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規定、表述都與之前完全不同。
第一個變化,「職務等級」與「軍銜」變成一一對應,即「一職一銜」。
軍改之前,一個職務等級對應兩個軍銜,包括基準軍銜和輔助軍銜。例如,副軍職軍官對應「少將、大校」兩種軍銜,少將是基準軍銜,大校是輔助軍銜。
但是,有些職務等級的輔助軍銜是名存實亡的:例如,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是中將,但近些年來只授少將;又比如,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是少將,但近些年來只授大校。
而且,一職二銜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
軍隊有着非常嚴格的上下級關係,下級必須服從上級,之所以設立軍銜制度,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明確上下級關係。通俗來說,就是可以通過軍銜一眼判斷誰大誰小,遇到緊急時刻知道聽誰指揮。
但是,一職二銜的模式下,會出現「副團職少校」與「正營職中校」面對面的情況,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也容易出問題。
所以,現在的軍銜制改成了「一職一銜」,一個職務等級對應一個軍銜:
1、正戰區級及以上:上將軍銜;
2、副戰區級:中將軍銜;
3、正軍級:少將軍銜;
4、副軍級:少將軍銜;
5、正師級,大校軍銜;
6、副師級(正旅級),大校軍銜;
7、正團級(副旅級),上校軍銜;
8、副團級,中校軍銜;
9、正營級,少校軍銜;
10、副營級,少校軍銜。
11、正連級,上尉軍銜;
12、副連級,中尉軍銜;
13、排級,少尉軍銜。
現在,只要一看到軍銜,就能判斷出屬於哪個職務等級。例如,上尉肯定是正連級,上校肯定是正團級,中將肯定是副戰區級。
只不過,由於軍銜的數量小於職務等級的數量,少校會對應正營、副營,大校會對應正師、副師,少將會對應正軍、副軍,一銜兩職。但是,總體還是一目了然、非常清晰的。
相對應的,現役軍官只要晉升了職務等級,軍銜是立馬調整的,不再有任職年限的要求。
例如,晉升副戰區級之後,軍銜同步晉升為中將;晉升正戰區級之後,軍銜同步晉升為上將。
第二個變化,陸軍軍官的軍銜前出現了」陸軍「的前綴。
之前,我國實行「大陸軍」的模式,陸軍軍官的軍銜是沒有前綴的,直接稱呼為某某少將、某某大校即可。只有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冠以「海軍」、「空
軍」的前綴,如海軍少將、空軍大校。
到了最近,陸軍軍官的軍銜也陸續出現了「陸軍」的前綴。
例如,2021年11月10日,惠州軍分區政委的公開活動報道中,軍銜表述是「陸軍大校」;又比如,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最新的軍銜表述是「陸軍大校」。
因此,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修訂之後,預計「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的現役軍官都會在軍銜前冠以「軍種」的前綴。
第三個變化,現役軍官的「軍銜」出現在了「職務」之前。
原先,現役軍官的介紹中,是職務在前、軍銜在後,依次是「單位+職務+姓名」,再單列軍銜,職務為主、軍銜為輔。
例如,某某省軍區司令員**同志,少將軍銜;某某軍分區司令員**同志,大校軍銜。
現在,為了突出軍銜的主導作用,軍銜的位置挪到了職務之前,變成了「單位+軍銜+職務+姓名」。
例如,某某省軍區少將司令員**同志;某某軍分區大校司令員**同志。
第四個變化,文職幹部退出歷史舞台,要麼轉為現役軍官,授軍銜;要麼轉為文職人員,不再屬於現役人員。
原先,文職幹部和現役軍官一樣,都是軍隊的現役幹部,各項待遇和同層級的軍官沒有明顯區別,在科研、醫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文職幹部的存在也有其弊端,例如很多人會把專業技術三級的文職人員認作是少將。
於是,現在徹底取消了文職幹部的概念,軍隊人員只分為「軍官、軍士(原先的士官更名)、義務兵、文職人員」四大類,「文職幹部、文職人員、工勤人員等」向統一的文職人員制度並軌。
現在的文職人員雖然也是軍隊人員的組成部分,屬於軍隊的編制,但明確是非現役人員,不再有相應的銜級,參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模式,分為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
原先的文職幹部正在逐步消化,要麼改任現役軍官,授軍銜;要麼脫下軍裝,改為文職人員,以非現役的身份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