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发
此条目或章节内容可能是从某个来源处复制粘贴而来, |
王金发,(1883-1915),字季高,浙江绍兴人。18岁加入反清会党,被举为"龙头",毕生从事反清斗争。曾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国民军副司令、驻沪讨袁军总司令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短短一生中充满传奇色彩,曾被孙中山誉为"东南一英杰"。
王金发 | |
---|---|
出生 |
1883年4月3日 浙江绍兴 |
逝世 | 1915年6月2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字季高,曾用名孑黎” |
职业 | 革命党人 |
秋瑾遇害后,王金发发誓要为烈士报仇。他率部众深入浙东山林草泽之中,劫富济贫,锄强扶弱。他以暗杀叛徒、清吏而声名大振,先后被他处决的有叛徒汪公权、秋案告密者胡道南等多人,且行动利落,踪迹倏忽,被人喻为是"今之聂政"。
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遭通缉,1915年在杭州被诱捕,遇害于浙江陆军监狱。
目录
人物概况
三十一年在绍兴大通学堂加入光复会,为徐锡麟所赏识。同年冬,东渡日本,入大森体育学校,以第一名毕业。翌年夏回国,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致力培训会党骨干。三十三年,徐锡麟、秋瑾合谋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遭清廷通缉,改名孑黎,潜居浙东山区,数月后由陈其美接应转赴上海。
人物简介
三十四年,以其母徐珍梅变卖家产所得钱财与陈英士、竺绍康等在上海建立江浙革命党人秘密联络机关天保客栈。后因叛徒告密,机关破坏。旋奉命处决内奸汪公权,惩戒叛徒刘师培。此后两年,奔走于香港、新加坡、广州等地,联络同志,募集捐款,制造炸弹,设计除奸,追回被动摇分子吞没的大笔革命经费,深得同盟会领导人的赞赏。宣统三年(1911)秋,组织敢死队秘密赴杭,于九月十四日(11月4日)夜会合起义新军攻克军械局,为光复杭州立下"首功"。二十日,应绍兴革命党人邀请,率部光复绍兴,自任绍兴军分府都督。主绍初期,军政分府释放狱囚,公祭先烈,厚恤烈属,平粜仓赈,减除苛捐杂税,兴办实业,严禁鸦片,筹办越中习艺所,发展教育,并筹饷扩军,准备北伐。以后受旧势力包围,生活作风开始逐渐腐化,竟对当年参与杀害秋瑾女士的凶手之一章介眉也"网开一面"。1912年军政分府撤销后,拒绝袁世凯"总统府顾问"之聘,携40万元库银赴沪购置别墅,过寓公生活。[1]
1913年7月"二次革命"时,在上海招集旧部,任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又遭悬赏通缉,亡命日本。1914年11月,以巨款贿赂段祺瑞亲信,并由其母出面,向陆军部投诚,准免通缉。但袁要求其必须杀死蒋介石才可以将他彻底赦免,王听后愤然回到浙江。1915年5月,与同盟会会员姚勇忱到杭州活动,在章介眉的策划下,遭浙江都督朱瑞软禁,6月2日下午4时被枪杀于杭州陆军监狱。在其被杀后浙江的反动势力大喊其死有余辜,但孙中山先生闻讯后感叹到:"天地不仁,歼我良士"。
王金发是辛亥革命时期功绩卓越的人物,他短短的一生中,充满着传奇性的事迹。他在战场上是英雄,在刑场上是好汉,称得上是"磊落妩媚,雄奇壮丽"。孙中山赞扬他是"东南一英杰",黄兴则称他为"东南名士"。
革命活动
王金发年近弱冠,始稍折节读书。20岁时,居然青得一衿,实则是迫于母命,其志固不在此。时当庚子之变,有志之士均凛国亡之无日,瓜分之祸,迫在眉睫。以康、梁为首的改良派,倡维新之说;而以孙、黄为首的革命派,则认为非推翻清廷,无以救中国,革命反清空气,播至山陬海隅。王金发目睹清廷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辱国丧权,每与朋辈谈国事,握拳切齿,大骂清廷腐败无能。时国内之民族革命运动,已风起云涌,浙省各地山堂会党之势亦极盛,反清、仇洋、闹教的反帝反清爱国斗争,如火如荼。嵊县一隅,竺绍康所领导之平阳(洋)党,即号称万人;裘文高、张云岳等据山结寨,众亦逾千;王金发亦组织乌带党(会众均腰系一黑带,故人称之为乌带党),与竺绍康、袭文高等互相呼应。曾经多次领导农民暴动,抗捐、抗税、戕官夺械,清兵不能禁。又以保卫地方为名,倡办团练,作为组织义勇队的基础,以团结地方上一部分士绅。1904年与周志由、胡士俊、赵伯棠、周锡庚、袁志清、张庭萱、张庭献、胡竞思、冯苏、张斌甫、吴醉棠、屠世效、周杞园、谢震、张陔南、竺绍康、童德淼、胡春霖等数十人创办大同学社,表面上是说购阅书报,研究学术,砥砺德行,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上的秘密结社,借以结纳党羽,厚聚士众,图谋举事。[2]
人物家族
王金发十三代祖王禹佐
王金发的第十三代祖王禹佐名气更大。王禹佐幼小读书鹿山,躬行实践之学,于天启元年领恩贡,选拔获头筹,任保定通判,驻守居庸关。据《明史·列传》载:"(崇祯)九年七月,大清兵入喜峰口,肇坤激众往御,不敌,退保昌平。被围,与守陵太监王希忠,总兵官巢丕昌,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门守。有降丁二千为内应,城遂破,肇坤被四矢两刃而死。丕昌出降。一桂、悦、禹佐、希忠及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学正解怀亮、训导常时光、守备咸贞吉皆死之。禹佐子亦从父死。"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命阿济格率清兵入塞,侵犯京畿,在这场发生在昌平的抗清保卫战中,王禹佐与其子王国宣守城不屈,双双殉难,可歌可泣。明朝廷赠光禄寺丞,谥"忠襄",祀名宦祠,赐祭葬出生地嵊县峨峤山南,乾隆四十一年追谥"节愍",后来族人在其出生地县城猫耳岭建专祠祭祀,清代嵊县人魏敦廉有"王节愍公祠记"以记事。不累子孙,是古人做人的一个原则,王禹佐亦有文才,著有《莅关集》二卷,生前常书写一副对联以自勉:"愿持白节酬君父,莫玷污名累子孙"。
董郎岗的王氏家族
王禹佐有七个儿子,幼子理斋义不帝清,毅然从城里搬到了嵊西董郎岗。王理斋便是王金发家族在董郎岗的始祖。
从王理斋往后传,一个叫王景风的人就是王金发的祖父。祖父死的时候,王金发已经22岁了,他请人为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曾简洁地介绍说:"其为人也,大类余。"意思是:"我爷爷这人,脾气和性格,都和我差不多。"董郎岗的《王氏家谱》记载王景风:"少豪侠,爱交游而嗜饮,日常招致宾朋满座。尤好学技击,习戎马,有整军经武之志,以非其时,不敢发也。辛酉之岁,太平军入浙,欲有所展布,毅然从之,得为偏稗,率队驻宁波,已而太平军败,知事不济,乃散归,恣饮以终其身。"
父亲启孝,幼喜读书,并精技击,耻事清廷,未入仕途,中年即卒。母亲徐氏很能干,平日对金发管束很严,特请塾师在家教金发读书。但金发生性顽梗,不喜欢读书,有时受到塾师呵斥,即愤而将书本摔到地上。喜与群儿殴斗,群儿均畏之,称他为"儿大王",有一次发怒,将后园的墙壁都推倒了。王氏-脉,三世单丁,金发也是独养子,其母管之虽严,爱之亦深,衣服鞋袜经常换新的。惟事母则孝,当其在外与群儿殴斗时,闻母呼立即奔回听受母训,不过屡诫不悛,训后顽梗如故。母亲不识字,为了帮助金发革命,特地学着写"花"字,为卖田画押之用。金发出生时,尚有田地100余亩,其后家产都被金发为革命花光,还欠债1000余元,至金发任绍兴分府都督时才还清。
王氏家族深具先天遗传优势,且后天博览群书,努力好学。这个家族兼有超凡的天赋,以惊人的记忆力自负,虽然科举不利,沉沦下僚,但家族名声赖以不坠,数世博学皆有著述。王金发也像他祖先一样,在特定的时代里,焕发出不同凡响的光芒。
人物墓地
王金发,1883年4月3日出生,早年投身辛亥革命,1915年6月2日惨遭军阀杀害。原墓在杭州西湖卧龙桥畔,上香古道旁。后迁西湖龙井村。1992年2月,烈士魂归故里,墓地迁回嵊州鹿山公园内。墓地位于嵊州市烈士陵园西侧。
人物轶事
1908年,王金发随陈其美去上海,同年夏回到董郎岗变卖家产,所得款项买下上海天保客栈,作为革命联络站。尔后手刃劣绅胡道南,剪除内奸汪公权,惩戒叛徒刘师培,营救战友张伯岐,追回被变节分子侵吞的革命经费……他出入虎穴,神出鬼没,仿佛整个上海滩都由得他纵横驰骋。因此,被人们称作"中国的罗宾汉"。
1911年11月3日上海举义,王金发率敢死队"一行三十人奔杀制造局",为光复上海打头阵。11月5日,蒋介石、王金发、张伯歧等又率领敢死队100余人抵达杭州,参加浙江起义。关于杭州光复,当年11月9日的《民立报》,以"浙江敢死队之壮观"为题,作了生动的报道: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第四队由王金发为队长,攻击军装局。其实为天然之形胜,守易而难攻……凡察杭垣阵地者,无不以此为最险、最难之区,乃敢死队竟自起点以至军装局头门,直前冲锋,势如霹雳。
杭州光复后,革命党人推举"于光复无寸功"的汤寿潜为光复之后的第一任浙江都督。王金发对此十分愤怒,梗着脖子嚷:"予等拼性命,炸军库,而汤某坐火车来,为现成都督,奈何坐视不管?"这位嵊县强盗搞不懂革命兄弟用血换来的成果,缘何拱手让了人家。不过他机头灵,也乘机捞了一个绍兴都督的官衔。
从1911年11月到次年7月份,王金发到绍兴当都督,前后不过八个月。刚上任时,是很有一番雄心的,他是"绿林大学"出身,办起事来也颇有绿林味。上任伊始,他就学古代清官那一套:开仓放赈,豁免一年的钱粮,减除苛捐杂税,饬令富商粜平价米,平抑市场粮价。他还出资金让鲁迅办报,办学堂。
当然,于王金发来说,督绍最扬眉吐气的莫过于轰轰烈烈地祭奠恩师徐锡麟和秋瑾,厚恤革命先烈家属,惩治与秋案有关人士。秋瑾一案,据说系叛徒章介眉告密,而彼时的章介眉,早已嗅出形势不对,摇身一变成为"咸与维新"者,和王金发站在革命的统一战线上。王金发当然晓得章介眉的小九九,便以"有要事商量"为由,将章介眉诱至府衙门猝然逮捕,在逮捕章的同时,还派兵出其不意地封锁了章宅,然后调齐章告密的案卷,准备举行公开会审。在那段日子里,章介眉被戴上纸糊的高帽,游街示众,并跪在秋瑾烈士就义处的古轩亭口。他的头顶套上一只火油箱做的桶,边上放着棍子和小石块,供路人经过时敲打和投掷……王金发做都督亦如做强盗,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章介眉是后来因为黄兴、陈其美出面求情,王金发才放了他。然而做官毕竟不同于打仗,更不同于快意恩仇的绿林生涯。于王金发来说,武略固然有,文韬终究欠缺些,所以到后来督绍竟被劣绅攻击成"祸绍"。
后来王金发死于章介眉和朱瑞之手。王金发就义前,昂头挺胸,神情从容,嘴角还带着笑纹,仿佛他并不是去赴死,只是去走一趟远门而已。王金发这样的莽男儿,从来是不怕死的,他从18岁入乌带党开始就把脑袋系在裤带上。然而他应该死于光复时的枪林弹雨,历史却让他死在小人手里。王金发死时年仅33岁。
孙中山生前曾称王金发为"东南一英杰",黄兴称他为"东南名士,英雄豪杰"。闻王金发牺牲,孙中山沉痛地说:"天地不仁,歼我良士";蔡元培为王金发写了传,称他"磊落妩媚"。王金发战友将他葬在西子湖畔,蔡元培还为墓题了词:生死付常,湖山无恙,智勇俱困,天地不仁……只可惜王金发再也听不见这些悼词了。
视频
参考来源
- ↑ https://baike.so.com/doc/6043984-6256999.html 人物简介 嵊州市新闻网 . 2014-02-23
- ↑ 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10/06/07/012218309_01.shtml 王金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嵊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