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峰
王紫峰(1905年6月18日-1994年6月30日),原名王集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
目錄
人物簡介
王紫峰,原名王集有,又名王子鳳。1905年出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今衡陽耒陽市)菁苔沖人。
9歲起曾入私塾讀書兩年半,後因家貧輟學在家務農。15歲後父母相繼病故,家庭生活愈益艱難。
1926年夏,在北伐進軍衡陽的影響下,耒陽一帶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他在家鄉首批報名參加了農民協會,並當選為區農協糧食籌備委員。
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湘南地區陷入白色恐怖,為了躲避敵人的捕殺,他更名換姓投入國民黨軍第11軍26師76團當兵。同年9月,當他得知所在部隊執行堵截南昌起義部隊的任務,毅然逃離該部輾轉返回家鄉,任區赤衛軍隊長。
1928年1月率赤衛軍參加了朱德、陳毅等領導的湘南起義。4月隨軍轉至井岡山。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團特務連司務長、紅12軍34師1大隊政治委員、紅15軍43師129團政治委員、紅9軍團第14師41團代理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長征中,調任紅1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隨營學校政治教育主任。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教導隊政治教育主任,參加平型關戰鬥後,率教導隊會同第115師獨立團、騎兵營、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等部在聶榮臻領導下留在山西五台山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後隨晉察冀軍區機關移駐河北阜平地區,參加收編游雜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鬥爭。
1937年10月起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10團團長,冀中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冀熱察挺進軍第11支隊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五、第四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反「八路圍攻」、破襲平漢路、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抗戰勝利後,任晉察冀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北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1948年9月調任華北軍區第6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升任人民解放軍第66軍政治委員。先後參加了石家莊、平津、太原等戰役。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6軍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2]。
1951年回國後,任山西軍區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1-1968年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2年11月離職休養。
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4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視頻
王紫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王紫峰同志簡介,烽火HOME
- ↑ 長征中的衡陽人之王紫峰:燒毀棲身茅屋走上革命路,布衣匠人成長為開國中將,中共衡陽黨史網,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