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立春,男,1960年11月出生,玉米栽培專家[1]。曾任白城市農科院土壤耕作研究所所長,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土肥所所長。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中心主任[2],二級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3]

王立春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出生 1960年11月
遼寧阜新
國籍 中國
職業 科研管理工作者
知名作品 《大田作物施肥200問》

目錄

人物簡介

王立春,男,1960年11月出生。曾任白城市農科院土壤耕作研究所所長,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土肥所所長。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玉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栽培崗位科學家、科技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專家組成員、農業部科技入戶吉林省玉米首席專家、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全國玉米栽培學會理事、吉林省土壤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農機協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第十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79年7月-1983年7月 吉林農業大學土化系學習

1983年7月-1999年10月 白城市農業科學院土肥所工作

1999年11月-2000年7月 吉林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工作

2000年8月-2002年3月 吉林省農科院植保研究所工作

2000年8月-2003年8月 吉林省農科院土肥所工作

2003年8月-至今, 吉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中心工作

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 吉林農業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

學術兼職

1、科技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專家組成員。

2、農業部科技入戶吉林省玉米首席專家。

3、農業部行業項目東北區玉米課題首席專家。

4、吉林省土壤學會副理事長。

5、國家玉米栽培學會理事。

6、《玉米科學》期刊編委。

7、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

8、吉林省農機協會會長。

研究方向

一直從事玉米栽培和土壤肥料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十五"以來先後主持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3項課題,主持"農業部玉米產業體系項目"東北春播玉米穩產技術措施研究與示範"、"國家玉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栽培生產與土壤研究"2項課題,主持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肥料高效利用及組裝配套產品吉新牌複合肥中試"、"提高化肥利用率綜合技術示範"課題2項,主持"863"項目"土壤養分與水分數據庫的建立及玉米施肥模型研究、玉米喜肥特型與精確施肥模型研究2項子課題、主持中加合作項目"吉林省土壤養分管理與平衡施肥研究"以及吉林省科技廳項目"新型肥料開發研究"、"專用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 工業用玉米、大豆規範化生產技術及標準研究與示範"等課題8項。

其中,主持研究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和"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課題,組織省內外科研、教學、推廣多部門、多學科、多層次的科技人員組成課題組。調動育種、栽培、耕作、土壤、肥料、植保、機械、信息等學科協同攻關,並開展示範推廣工作。該課題針對吉林省玉米生產上普遍存在的單產水平低,生產成本高,種植效益低等問題,在玉米高產穩產技術、玉米高效精準施肥技術和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解決了限制吉林省玉米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關鍵技術,開展了技術集成與示範,構建了不同生態類型區玉米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提升了春玉米的生產能力。在各區域的核心區、示範區和輻射區進行推廣應用。新技術累計推廣3331.3萬畝,累計增產玉米139.14萬噸,增加農民收入13.91億元。

科研成果

完成科研成果15項,有8項成果獲獎。

1 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王立春;崔金虎;邊少鋒;任軍;劉武任;金明華;魯新;王秀芳;關義新;朱平;何萍;鄭金玉;吳春勝;趙蘭坡;晉齊鳴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3

2 大規模現代農業數字化技術應用研究與開發 張伯軍;汪春;蔣平安;陳桂芬;王熙;楊朋潤;陳忠亮;王智敏;呂昭智;王立春;莊衛東;呂新;崔金虎;蔡德利;張斌;趙蘭坡;馬守義;盛建東;吳春勝;王忠友;王軍;姚玉霞;田耘;張書慧;王秀芳;莊鐵成;李志洪;於合龍;王國偉;史樹森;劉義;王越;劉國寧;初立東;曹麗英;韓永奇;常學宏;王淑華等 吉林農業大學 2005

3 玉米大面積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 馮巍;孫宏德;尹枝瑞;崔金虎;關義新;吳巍;邊少鋒;何萍;王立春;金明華;任軍;張秀文;胡成華;王鳳華;陳長寶;朱平;許翠華;劉志全;孟祥兆;吳春勝;王秀芳;才卓;蘇秀俠;趙化春;邱貴春;楊培珠;高群英;齊曉寧;王貴滿;晉啟鳴;李軍;馬旭;李偉波;魯新;吳龍華;李建平;王廣祥;孫長占等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1

4 提高化肥利用率綜合技術研究王立春;孫淑榮;趙蘭坡;王秀芳;衛居香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3

5 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王立春;邊少鋒;任軍;劉武仁;馬興林;趙蘭坡;朱平;路立平;王璞;崔金虎;何萍;吳春勝;金明華;劉慧濤;謝佳貴;陳桂芬;魯新;曹國軍;晉啟明;譚雲峰;鄒琦;沙洪林;石元亮;孫淑榮;許翠華;李軍;袁洪印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6

6 工業用玉米、大豆規範化生產技術及標準研究與示範 岳德榮;王立春;閻曉艷;金明華;謝佳貴;晉齊明;郭中校;魯新;朱玉芹;王秀芳;張寬;劉志權;丘強;尹彩俠;張國輝;石一鳴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4

7 不同營養遺傳類型玉米營養特性及其規律研究 王秀芳;王立春;謝佳貴;張國輝;尹彩俠;侯雲鵬;張國剛;張寬;楊建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5

8 吉林省中部農區優化土壤環境調控技術研究王立春;趙蘭坡;孫淑榮;劉武仁;王秀芳;張國輝;謝佳貴;鄭金玉;吳海燕;張國剛;曹國軍;馮艷春;張寬;胡會軍;王曉村;劉春光;王洪斌;岳玉蘭;尹彩霞;羅洋;侯雲鵬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3

9 新型肥料開發研究王立春;謝佳貴;秦裕波;尹彩俠;侯雲鵬;張國輝;於雷;孔麗麗;劉春光;王秀芳;張寬;許翠華;李景雲;馬彥昆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5年

10專用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王立春;馬興林;謝佳貴;尹彩俠;甄波;侯雲鵬;張寶鐵;張國輝;於雷;柴景方;張玉欣;趙立娟;唐季秋;崔振禮;王秀芳;張寬;秦裕波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4

11 精準施肥數字化模式研究王立春;謝佳貴;侯雲鵬;尹彩俠;張國輝;岳玉蘭;楊建;王秀芳;張寬;張國剛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6

12 氮肥高效利用及新產品研製王立春;謝佳貴;尹彩俠;侯雲鵬;張國輝;於雷;王秀芳;張寬;張玉欣;蘇春輝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6

13 玉米對肥力反應敏感遺傳趨勢性研究 謝佳貴;王秀芳;王立春;尹彩俠;侯雲鵬;張國輝;張寬;於雷;楊貴蓮;武巍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6

14 梨樹縣玉米綜合高產技術集成與示範 謝佳貴;王立春;王貴滿;張寶鐵;趙立娟;甄波;尹彩俠;侯雲鵬;張國輝;田園;於雷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6

15 提高化肥利用率綜合技術示範 謝佳貴;王立春;張冰冰;尹彩俠;侯雲鵬;張國輝;張寬;王秀芳;秦裕波;於雷;楊建;劉春光;田守傑;崔振禮;朱學文;張吉福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08

獲獎成果

1 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體系 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4]

2 專用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 2009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名

3 不同營養遺傳類型玉米營養特性及其規律研究 2009年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第2名

4 春玉米(超)高產高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2007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1名

5 大規模現代化農業數字化技術應用研究與開發 2006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3名

6 春玉米優質高產安全生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 2005年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1名

7 提高化肥利用率綜合技術研究 2003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第1名

8 玉米高產高效技術平台構建 2003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9名

論文專著

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吉林省玉米超高產研究進展與產量潛力分析","吉林省不同區域玉米養分平衡調控技術研究"等40餘篇論文,主(參)編"大田作物施肥200問"等著作2部。

出版專著

1、《大田作物施肥200問》 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社 2007

發表論文

1 提高春玉米主產區玉米單產的技術途徑王立春邊少鋒 任軍 劉武仁 玉米科學 2010-06-18

2吉林省不同肥力黑土玉米平衡施肥研究 石玉海,許東恆,王立春玉米科學2010-05-18

3 春玉米超高產群體結構與調控技術 馬興林; 邊少鋒; 任軍;王立春農業科技通訊 2009-01-17

4 吉林省耐密型玉米發展概況與前景 馬興林; 顏軍;王立春; 邊少鋒 農業科技通訊 2009-03-17

5 控釋氮肥對春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謝佳貴; 尹彩俠; 侯雲鵬;王立春; 張國輝; 張玉欣; 蘇春輝 吉林農業科學 2009-04-25

6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黑土胡敏素結構特徵的影響-固態~⒀C核磁共振研究 張晉京; 竇森; 朱平; 高洪軍; 宋祥雲;王立春中國農業科學 2009-06-10

7 春玉米控釋氮肥施用技術研究 謝佳貴; 尹彩俠; 張路; 侯雲鵬; 秦裕波;王立春玉米科學 2009-10-15

8 不同施肥方式對黑土春玉米田硝態氮和銨態氮的影響王立春; 趙蘭坡; 朱平; 高洪軍; 彭暢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9-12-25

9 磷肥在黑土春玉米連作區玉米後效作用的研究 謝佳貴; 張寬; 王秀芳;王立春; 張國剛; 尹彩俠; 楊錫財; 鄒明輝; 李傑 吉林農業科學 2006-04-25

10 中國緩、控肥料發展現狀及對策 謝佳貴;王立春; 尹彩俠; 張國輝; 侯雲鵬 吉林農業科學 2006-08-25

11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應對普通玉米品質的影響王立春; 謝佳貴; 王秀芳; 張國剛; 尹彩俠; 侯雲鵬 玉米科學 2006-08-15

12 不同氮磷鉀營養水平對優質玉米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王立春; 謝佳貴; 尹彩俠; 侯雲鵬; 王秀芳; 張寬 吉林農業科學 2006-12-25

13 優質玉米喜肥特性與施肥效益研究 謝佳貴;王立春; 尹彩俠; 張國輝; 侯雲鵬; 王秀芳; 張寬 玉米科學 2006-12-15

14 平衡施肥對優質大豆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謝佳貴;王立春; 尹彩俠; 侯雲鵬; 張國輝; 張玉欣; 蘇春輝; 丁佳賢 吉林農業科學 2007-04-25

15 平衡施肥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尹彩俠;王立春; 張國輝; 侯雲鵬; 謝佳貴; 王秀芳; 張寬 吉林農業科學 2007-08-25

16 提高春玉米主產區玉米單產的技術途徑王立春; 邊少鋒; 任軍; 劉武仁 玉米科學 2007-12-15

17 吉林省濕潤冷涼區玉米不同播種方法對生物學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方向前; 楊粉團; 邊少鋒; 柴壽江; 孟祥盟; 張麗華; 譚國波; 趙洪祥; 付稀厚; 李偉堂;王立春吉林農業科學 2007-12-25

18 春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的研究 謝佳貴;王立春; 尹彩俠; 侯雲鵬; 楊貴蓮; 張國輝; 於雷 吉林農業科學 2008-12-25

19 依據土壤有效磷測定值推薦玉米磷肥最佳用量 張國輝; 謝佳貴;王立春; 尹彩俠; 侯雲鵬; 王秀芳; 張寬 吉林農業科學 2008-04-25

20 新型緩控釋肥料的研製及其緩控釋性能研究 秦裕波; 唐樹梅; 謝佳貴; 黃鶴麗; 尹彩霞; 候雲鵬; 王利輝;王立春土壤通報 2008-08-06

21 測土配方施肥方法研究王立春; 謝佳貴; 秦裕波; 尹彩俠; 侯雲鵬 土壤通報 2008-08-06

22 玉米小面積超高產創建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陳國平; 楊國航; 趙明;王立春; 王友德; 薛吉全; 高聚林; 李登海; 董樹亭; 李潮海; 宋慧欣; 趙久然 玉米科學 2008-08-15

23 東北春玉米耕地合理耕層構造研究王立春; 馬虹; 鄭金玉 玉米科學 2008-08-15

24 吉林省不同類型土壤玉米施肥效應研究 謝佳貴;王立春; 尹彩俠; 侯雲鵬; 張國輝; 於雷 玉米科學 2008-08-15

25 對應用土測值直接推薦磷肥用量方法的田間校驗 張國輝;王立春; 謝佳貴; 王秀芳; 侯雲鵬; 尹彩俠; 於雷; 張寬 吉林農業科學 2008-10-25

26 鉀對玉米正常生長發育及其生理機能的影響 尹彩俠; 謝佳貴; 侯雲鵬; 張國輝; 楊建;王立春; 於雷; 董寶池 吉林農業科學 2008-10-25

27 高產大豆鉀素需求特性的研究 謝佳貴;王立春; 代洪波; 侯雲鵬; 唐季秋; 尹彩俠; 張國輝; 於雷 吉林農業科學 2008-10-25

28 用RothC-26.3模型模擬玉米連作下長期施肥對黑土有機碳的影響 楊學明; 張曉平; 方華軍; 朱平; 任軍;王立春; 梁愛珍 中國農業科學 2003-11-20

29 施鉀對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鉀特性及子粒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何萍; 金繼運; 李文娟; 劉海龍; 黃紹文; 王秀芳;王立春; 謝佳貴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5-09-25

30充分發揮磷肥後效作用是實現玉米節本增效的重要舉措王立春玉米科學 2004-12-30

31吉林省玉米超高產研究進展與產量潛力分析王立春; 邊少鋒; 任軍; 劉武仁; 方向前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4-08-15

32 科學管理與調控鉀肥,實現玉米高產穩產 王秀芳; 張寬;王立春; 張國剛; 謝佳貴 玉米科學 2004-09-25

33 氮肥用量對高澱粉玉米和普通玉米吸氮特性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金繼運; 何萍; 劉海龍; 李文娟; 黃紹文; 王秀芳;王立春; 謝佳貴; 張國剛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4-11-25

34 施磷對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質的影響 何萍; 金繼運; 李文娟; 劉海龍; 黃紹文; 王秀芳;王立春; 謝佳貴 中國農業科學 2005-03-10

35 化肥及其施用技術對春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響王立春; 王秀芳; 謝佳貴; 張國剛; 張寬 2004-07-01

36 春玉米"吸肥能力"與"喜肥程度"的分級及按級定量施肥(突破傳統研究模式探索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的新途徑) 張寬; 王秀芳;王立春; 謝佳貴; 張國剛 2004-07-01

37 影響春玉米鉀肥增產效果與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 王秀芳; 張寬;王立春; 張國剛; 謝佳貴 2004-07-01

38 磷肥在黑土春玉米連作區對玉米後效作用的研究 謝佳貴; 張寬; 王秀芳;王立春; 張國剛2004-07-01

39 GIS與VFP在土壤養分管理及推薦施肥上的應用 張國剛; 張寬;王立春; 王秀芳; 謝佳貴 中國地壤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文集(面向農業與環境的土壤科學專題篇) 2004-07-01

40 松嫩平原玉米帶土壤水分利用率研究 石元亮; 許翠華;王立春; 曾路生 土壤通報 2003-12-06

41 應用GIS分析限制玉米高產的土壤養分因子的序位演變 張國剛; 王秀芳;王立春; 張寬; 謝佳貴; 尹彩俠 吉林農業科學 2004-02-25

42 鉀肥對玉米的增產增收效果與利用率 吳巍; 張寬; 王秀芳; 孫淑榮;王立春玉米科學 1998-03-15

榮譽獎勵

1、1996年獲振華、王義錫科技扶貧獎勵基金服務獎。

2、1997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3、1998年吉林省人事廳等授予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候備人選。

4、1999年授予吉林省勞動模範、吉林省跨世紀中青年農業科技骨幹。

5、2005年被評為吉林省高級專家。

6、2002-2010年連續九年被吉林省農科院評為先進工作者標兵,2004、2006、2008、2010年連續四年被吉林省農科院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被評為省直機關有優秀共產黨員標兵,並被吉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7、2007年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中共吉林省委組織部等授予吉林省第五屆青年科技獎。

8、2007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多次被院評為先進工作者標兵和優秀共產黨員。

9、2008年被評為吉林省高級專家。

10、2008年被評為第十批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11、2009年被吉林省科協評為"十大科技傳播人物"。

人物評價

心系三農 (《吉林日報》2007年報道)

--記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王立春

王立春1983年從吉林農大畢業後,一直從事土壤肥料和作物栽培研究工作,曾在白城市農科院擔任土壤耕作研究所所長。現任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20多年來,王立春先後承擔了30餘項國家和省重大科研課題,有17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和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廣獎。他主持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課題",經過2004年和2005年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對全省糧產連續兩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9年,王立春先後主持了國家、部、省級重大攻關項目"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綜合技術研究"、"優質專用玉米、大豆規範化生產技術及標準的研究與示範","專用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新型肥料開發研究"、"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研究工作。為了順利完成科研任務,他節假日幾乎沒休息過,還經常通宵達旦。經過幾年的辛苦耕耘,提出了磷、鉀肥的高效施用技術和玉米按不同品種的營養特性施肥技術;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濕潤冷涼區的玉米栽培技術模式,並首次提出了玉米吸肥能力與喜肥程度的分級,為高效營養型基因篩選和合理高效施肥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其中"提高化肥利用率綜合技術研究"這項成果已在全省累計推廣兩千多萬畝,不僅節約了肥料,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避免了過量施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004年,由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等四部委共同組織實施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重大專項之一"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在我省啟動,王立春被確認為項目主持人。這一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主要攻關內容是解決中國春玉米區玉米生產中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

2006年10月,省科技廳和省農科院在樺甸市紅石鎮小紅石村召開了"東北吉林春玉米噸糧田現場測產驗收與成果發布會",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對吉林省樺甸市的4塊超高產玉米攻關試驗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的結果表明,平均畝產達到1122.11公斤,其中最高畝產1150.4公斤,創造東北地區玉米最高產量紀錄。省農科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中心承擔的"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課題,經過三年的科技攻關,在8個示範縣(市)累計建設了核心區6.3萬畝、示範區306.6萬畝、輻射區3018.4萬畝,"三區"合計3331.3萬畝,增產玉米210萬噸,增加農民收入20億元。建設了專用玉米生產基地49.9萬畝,為吉林省玉米產業生產發展和提高玉米生產效益提供了基地和樣板。

王立春說,下一個課題,將採用邊試種邊推廣的做法。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為技術依託單位,繼續開展玉米雜交種篩選試驗,爭取在兩年內,篩選出更適宜菲律賓種植的3-5個品種。並研究與品種相適應的綜合配套技術體系,進行一定面積示範推廣,搜集整理熱帶玉米種質資源,為在菲律賓進行玉米雜交種選育奠定基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