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兴 一方水土 一生情谊
重定向页面重定向至:
作品欣赏
一方水土 一生情谊
记忆深处,深深镌刻的便是黄土,清风带着尘土吹过,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土地的气息,小时候,我眼中的故乡,是土,是土地的憨厚,无私。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有这样一个地方,不容他人践踏,不容他人污蔑,是任何人和事物都无法毁灭的一个圣地,那就是出生和成长记忆最深的地方,我也不例外。
生在北方,只觉得北方好,虽然天气有时不尽如人意,少雨干旱,大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明显的景色变化,就像北方人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穿着一样,总令人欣赏到不同时令的美,无论气候、景色、装束、还是心情,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发现。
南方是靠水养人,而北方是靠土养人。南北水土气候差异明显,水和土在不同的条件下逐渐产生着量和质的变化,于是便诞生出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人,人的性格形成也会或多或少受到水土成分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影响。我生长在北方黄土地上,那里的一切都是生命对黄土文化的延续,也形成了北方人天生粗犷、豪迈的性格。我向往着南方的山清水秀、人俊地美,但更热爱自己出生的这片荒凉土地。无论走到哪里,这个地方总是如影随形,伴我走过各种酸甜苦辣,我经常在梦里梦到那片荒凉的土地,它安静的躺在水土贫瘠的大地脊梁上,包孕着天地间和谐的自然气象,养育着一代代黄土儿女,在那片辽阔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传承,源远流长。我心中的那片乡土,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历经沧海桑田,失去了往日的容光,但它依然静静地卧在我心中最秘密的角落,从不发霉,从不褪色。那里的人们有着最原始的善良和纯净,不被世俗和物欲横流所玷污;那里的人们永远都是勤劳和朴实的,默默无闻的谱写着时代洪流中最本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那里的人们心中永远有一片宁静的土地,一条寂静的小河潺潺流淌,不被车水马龙和喧嚣的市井生活干扰。
这片黄土地上的女人们,她们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敬老人,男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是一种循规蹈矩的慢性循环,但依然与古老传统文化一脉传承,将我们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带向了现代文明社会。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受到的苦难比远离土地的人们更多。在目前时不我待的形势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趋向失调,但这里的人们依然能够心平气和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并且,属于土地上的那一片宁静,依然如故。那一场春雨绵绵的“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带来的春望依然是无限美好的,夏雷、秋霜、冬雪自成一格,将人和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风像个骚客,每年的春秋如期而至,吹拂着人们不畏艰辛的脸颊,从春走到秋,从冬走到夏。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陕西渭北合阳每年六、七、八月去集市上看秦腔戏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这片土地上,秦腔戏曲文化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没有受到流行歌曲与影视文化的冲击,人们总是津津乐道着用戏曲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来寄托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这里的人们依然每年习惯性的按照乡俗过着每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无论喜庆还是平淡,都安详的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和喜悦。这里的人们也会在集市的买卖中享受着各种新品货物对他们生活的改变,潜移默化中将一些老道的不适应时代的东西遗忘,将一些新型的家电、农耕器具引进,逐步的发展和进步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片乡土人情里那憨厚的笑容,他们把耕种当做一生的事业去做,将命运与土地连成一线,家禽、牲畜与自然合成一家。黝黑的肌肤里,满载着一生辛劳的喜悦,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接受着新生活的洗礼。文化始终是一条生命线,牵扯着远离家乡的游子和母亲的心,无论天涯海角,母亲就是那片长满绿苗的田野,灌溉着最原始的水源,哺乳着小苗的根叶日渐成长,教会我们做人、做事;母亲就是那一把黄土,抓起的是苦难,播种下的是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结果的希望;母亲就是一片荒凉里唯一的守望者。
其实,这一方水土始终伴随着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们,和着小河里的天籁之声逐渐流向远方,流向故土以外永无止尽的地方。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正是一方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方乡土,一方乡土孕育出了一方情谊,一方情谊流传至今,变成了我们现在各具特色的“美丽故乡”。一路走来,风景,在路上。[1]
作者简介
王昌兴,陕西合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