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
此條目沒有前往其他條目的內部連結,未能構築百科全書的連結網路。 (2019年9月5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5日) |
王恕(1416年-1508年),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三原(今屬陝西)人 。明代中期名臣。
王恕 | |
---|---|
|
正統十三年(1448年),王恕登進士第,選庶吉士。後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又歷任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歷官十九任。也是首任河道總督。正德三年(1508年)去世,年九十三。追贈特進、左柱國、太師,諡號"端毅"。
王恕歷仕英宗、代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揚歷中外四十餘年,剛正清嚴,始終一致。與馬文升、劉大夏合稱"弘治三君子",輔佐孝宗朱佑樘實現"弘治中興",史稱"始弘治二十年間,眾正盈朝,職業修理,號為極盛者,恕力也。"與其子王承裕並為"三原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端毅公奏議》。
目錄
人物生平
王恕於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後授任大理左評事,升任左寺副。曾上疏條陳關於刑罰不當的六件事,都經朝廷議定而得到推行。後調任揚州知府,不待朝廷答覆就發糧救濟饑民,又興辦資政書院來培養讀書人。
天順四年(1460年),王恕因政績突出,被越級提升為江西右布政使,在任內平定贛州寇亂。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下詔命大臣嚴格地考核天下官員,罷免了河南左布政使侯臣等十三人,而以王恕接替侯臣。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爆發,朝廷提升王恕為右副都御史安撫治理流民問題。正逢王恕的母親去世,朝廷下詔只准他奔喪兩個月就要回職辦公,王恕推辭但未獲允准。他與尚書白圭共同平定大盜劉通起義,又攻破其黨徒石龍。他嚴格地約束部下不准濫殺人,流民各歸其業。又調任河南巡撫,因功升任左副都御史,不久調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因父親去世離職,喪服期滿後,以原職總督河道。疏通高郵、邵伯等湖,修雷公,上、下句城,陳公四水塘的水閘。當時由於發生了災異,朝廷廣求消災之策。憲宗為此免去山東一年的租稅,京城周圍地區也對租稅有許多減免。不久,王恕改任南京戶部左侍郎。
理學思想 關學大概宗薛,而王氏之三原學派又屬其別派。其學大抵推之事為之際,重在自得,不尚空談,並注重氣節。王氏認為,古之學者皆以言行為學,故無求飽求安者,志在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之,正其所言、所行之是非,是者行之,非者改之。將學與行緊密結合為一體。在自然觀方面,王怒傾向於有神論、泛神論,謂"鬼神之謂德"能生長萬物,福善禍淫,其感無以復加。鬼神視而弗見,聽而弗聞,無形無聲,但其以物為體,無物不有,如門有門神,灶有灶神,木主為鬼神之所棲。鬼神有感必應,故使人敬畏而致祭祀。但他又指出,所謂對鬼神祭之"如在","言非實有也",其言前後矛盾。關於心性問題,王怒認為,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性即天理之流行,因而性是善的,順理而善者為性之本,不順理而惡者非性之本。他不同意"已然之跡便是性"的說法,認為已然之跡已經有善有惡,故不能稱為性。王氏言性,似乎排除了"氣質之性",而將其歸結為純善的天理之性。
他認為性之理"甚微",故當"盡心而窮究之"。"盡心"在"知性"之前,為"知性"的途徑,所以他提出朱熹《四書集注》言"知性乃能盡心"為"不無顛倒"。關於"天理"、"人慾"關係,王怒持對立論,認為天理人慾相為消長,有天理即無人慾,有人慾即無天理。在經濟思想方面,王怨批駁了企圖恢復井田制的主張,認為井田之法令不可行。王怨於儒家經典及傳注,每有新解。認為《論語》、《子罕》篇顏淵唱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系顏淵"言己不定見,非聖道之有高堅前後也"。謂朱熹《四書集注》以為系顏淵深知孔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嘆之為"非是"。認為《春秋》系孔子根據左丘明所作魯史而撰寫,非左丘明據孔子所修《春秋》而作傳。
個人著作
王恕有《王端毅公奏議》15卷、《歷代名臣諫議錄》124卷、《玩易意見》2卷、《介庵秦稿》等,年八十四時著《石渠意見》4卷、年八十六時著《拾遺》2卷、年八十八時著《補闕》2卷,又有《河漕通志》 。
《皇明經世文編》亦收錄有《王端毅公文集》一卷。
人物評價
摺疊總評 王恕彈劾權貴、寵臣,從不避諱,毫無畏懼。 《太師王端毅公小影》及《像贊》 《太師王端毅公小影》及《像贊》 巡撫雲南時,敢於彈劾鎮守太監錢能;在南京任職時,反對給皇帝貢獻珍奇,維護地方利益;執掌吏部,力主限制皇權,健全監察制度和政治制度。晚年回歸故里,致力於理學研究,成為"三原學派"的創始人;支持幼子王承裕首創宏道書院,為西北諸省培養了眾多人才。
他在朝廷內外為官四十多年,剛正清廉,始終如一。他所引薦的耿裕、彭韶、何喬新、周經、李敏、張悅、倪岳、劉大夏、戴珊、章懋等都是當時的名臣。他尊重那些在野未仕的賢人,生怕提拔慢了。孝宗在位弘治近二十年間,朝廷有許多正派的官員,各司其職、很有條理,號稱"弘治中興",這都是王恕的功勞。
歷代評價
時為謠曰: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
懷恩:天下忠義,斯人而已。
耿裕:恕儉如是,吾愧之。
錢能:王公,天人也,吾敬事而已。
姜洪:切見兵部致仕尚書王恕、王竑,吏部尚書李秉,俱才德高茂,志節忠貞。
鄒智:①南京兵部尚書致仕王恕,素志忠貞,可任大事。 ②恭惟明公學本六經,志在三代。德足以鎮山嶽,量足以涵河海,忠足以貫金石,氣足以凌雪霜,威足以鎮華夷。可謂天下第一人矣。 ③如兵部尚書王恕,元勛碩德,撐拄天地,顧削其爵而投之於桑梓之墟。
汪宣:先任吏部之臣,廉介端貞不如王翱,公忠直亮不如王恕。坦夷無物不如耿裕。
項篤壽:端毅公以忠誠受知憲廟,諸所論奏,不憚貴近,無復諱避,悉見優納。及秉衡鑑,抑躁獎恬,黜幽陟明,援薦群賢,布列三事,跡其貞純直諒,希文君實不足多也。
張岱:①王端毅任朝,事無大小,輒肆口直言,所謂事君數者非乎?疏辱亦所不免,乃孝宗無不霽顏受之,始終敬禮不少衰,殆千古一主矣。使端毅具探驪之手,而輒遇逆鱗,其何能逞臆若此哉! ②王端毅之在銓(吏部)也,其猶麟鳳乎?……麟鳳天下望而知其瑞,蛟龍(于謙)天下望而思其澤。
親屬成員
王恕有五個兒子、十三個孫子,大多德才兼備,官位顯赫。
王恕的小兒子王承裕,字天宇,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諡康僖。著有《太極動靜圖說》。
史料記載
《國琛集·下卷》
《今獻備遺·卷二十四》
《名山藏·卷六十七》
《玉堂叢語》
《國朝獻徵錄》
《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七十》
墓葬遺址
王恕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城關鎮從仁堡村,於1991年8月被公布為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