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王屋水庫
圖片來自搜狗

小仕陽水庫位於山東省龍口市黃水河中上游,龍口市石良鎮和七甲鎮境內,總面積3525公頃,控制流域面積320平方千米,總庫容1.49億立方米,是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養魚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大(二)型水庫,也是龍口市最大的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水源地。

目錄

水庫概況

黃水河中游大型水庫,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東南部,建於1958—1959年。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0平方千米,總庫容1.4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250萬立方米。流域呈闊葉狀,為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地面高程52~600米;低山區面積占流域總面積的70%,丘陵區占30%。壩址地層分布有第四系覆蓋層、基岩,覆蓋層厚度約5~10米,基岩為太古一元古界膠東群蓬夼組花崗片麻岩、角閃雲母片岩長英片岩等。王屋水庫流域屬於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73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203毫米。 王屋水庫是較為典型的庫塘濕地生態系統,不僅為周邊工農業生產生活提供水源,而且具有巨大的調控環境的功能,富有高度生物多樣性也是珍稀水禽的棲息地,此外,該濕地獨具特色的生態景觀也是開展生態觀光旅遊、宣傳與科研的重要基地。王屋水庫濕地公園被山東省林業局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水庫防洪標準萬年校核。今日的王屋水庫,早已告別了當年戰天鬥地的鼎沸,以其秀美的風光吸引着八方遊客。1998年被龍口市列入重點旅遊開發區域,2006年被省水利廳評為「山東省水利風景區」。

水庫效益

水庫經過40多年的管理運用,工程效益顯著。百年一遇洪水經水庫調蓄可削減洪峰37%,萬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峰30%。同時,水庫的建成促進了龍口市的工、農、林、果、漁各業發展,養魚水面440公頃,最高年漁業產量23.5萬千克。庫區森林覆蓋率提高,氣候得到調節,有效維護了生態平衡。

除險加固

山王屋水庫在管理運行中不斷配套、加固、完善。1967年修建東放水洞,洞內徑為2米,無襯砌無壓隧洞。1973年在溢洪道建五孔雙曲拱橋,每孔淨寬15米。1975年在西放水洞出口建水電站,裝機3台,單機容量125千瓦。1976年大壩加高1.57米,溢洪道加寬28米,雙曲拱橋接長兩孔,每孔淨寬15米。1979年溢洪道建7孔溢洪閘,閘門為15米×3.5米平面鋼閘門。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除險加固後的王屋水庫達到百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的防洪標準。1960年煙臺水文局在水庫設水文觀測站。[1]

水庫旅遊

王屋水庫自然風景區素有「高峽平湖」之稱。今日的王屋水庫,早已告別了當年戰天鬥地的鼎沸,以其秀美的風光吸引着八方遊客。1998年被龍口市列入重點旅遊開發區域,2006年被省水利廳評為「山東省水利風景區」。 走入水庫景區首先看到的是,水庫大壩像一條巨龍橫臥兩山之間,蓄起萬頃碧波,清澈的庫水拍打着堤岸,恰如大海潮漲潮落,人定勝天的磅礴氣勢令人感嘆。壩頂遠眺,但見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飛馳的摩托艇犁開層層浪花,成群的水鳥當空翱翔,山風水韻撲面而來,令人頓覺胸懷開闊。春天,王屋山山花盛開,絢麗多彩,尤其是遍野盛開的梨花,層層疊疊,猶如堆雪,萬花叢中偶爾點綴幾點桃紅,於是白的更顯素雅,紅的更顯嬌艷。壩坡綠草青青,水邊柳吐鵝黃,水中魚蝦嬉戲,令人賞心悅目;夏日,水邊蛙鳴蟬唱,釣魚郎展翅飛翔,雙飛燕兒穿梭柳絲,一行白鷺青天直上;深秋,山山嶺嶺層林盡染,楓葉火紅,碩果滿枝,山菊怒放。南歸大雁成群結隊在此戲水,為景區秋色平添幾分情趣;冬日,這裡又成了野鴨棲息的家園,更有那冰封玉掛、雪壓青松的庫區冬景,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這裡自然景觀迷人,人文景觀更是錦上添花。多年來結合工程改擴建,先後改造和建設了東放水洞渡水棧橋、環翠亭、西放水洞水榭、壩西端漫步公園、峽湖賓館和別墅小區,形成了旅遊、度假、會議、培訓、餐飲、娛樂、服務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宜人的山光水色,幽雅的吃住游環境,吸引着大量遊人遠離城市喧囂,來此擁抱大自然,盡享返璞歸真之樂趣。景區管理部門因勢利導、乘勢而上,陸續推出了「梨花觀景」、「快艇巡遊」、「漁家樂」等旅遊項目。同時不斷規範景區管理,景區入口處顯著位置設置的全景指示圖和指示標誌,時刻為遊客指點迷津;遊客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詳盡的信息諮詢;周全嚴密的消防、防盜、救護等措施,讓遊客玩得開心、放心。 景區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目前正在引資開發庫區沿岸萬畝葡萄基地,形成水庫原生態旅遊新格局;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遊人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喚起對歷史凝重的回憶;開發杜鵑谷、丁香谷,再造秀美山川,讓「高峽平湖」再添新的魅力,煥發新的光彩! 如今的王屋水庫,堤壩堅固,碧波蕩漾,兩岸群山環抱,綠樹掩映,空氣宜人,景色秀麗。整治一新的水庫大壩橫臥於兩山之間,攔截黃水河,展現出高峽平湖的獨特景觀,成為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被列為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龍口市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