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庄
地理位置
地处元氏县西北部半山区,隶属姬村镇所辖。西倚封龙山,东至闫堡、城郎,南邻范家庄,北与鹿泉山南张庄、底下园接壤。域阔二点五平方公里,现有耕田二千四百四十八亩,三百一十六户,人口一千三百六十五人。本村始于何年已无籍可考。据现存清同治元氏县志最早记载:是时王家庄属齐范社辖,户百零三户,口伍佰陆拾柒人,地亩一顷九十五亩六厘六毫。
解放前
"七七"事变前,本村属国民党元氏县四区所辖。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为元氏抗日县政府西区所辖,曾建抗日村政权、农会。一九三八年建立中共党小组。一九四零年沦为日伪统治区。一九四三年一月成立中共党支部。一九四三年底县区武工队深入本村,一度改建两面政权。一九四四年太行一军区春夏攻势中,收复王家庄。是年下半年,中共太行区石门城市工作委员会机关驻在本村(当时秦基伟曾住本村)。一九四五年一月,在本村成立了石市城委会领导下的石门市民主政府办事处,全面展开肃奸除霸,筹粮集款,培训干部,抗敌支前等工作,直至一九四七年十一月石门解放。王家庄作为堡垒村为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曾涌现出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新德等杰出代表,以及黄福海、王山云、王德保、李吉明、王发印、王秉军、王金保等革命烈士。
新中国成立前后
本村干群积极投身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等运动。同时,也经受六十年代三年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磨难。因受当时自然条件限制及政治运动所左右,村民靠天吃饭,靠政府统销粮生活,温饱尚未根本解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随国家改革开放大政出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尤其九十年代后期,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十多年来,先后筹款上千万元,用以修桥铺路、挖渠引水、电压改造、旧村治理、山场绿化等,不断优化农业基础,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开发林果、养殖、运输、旅游诸业;引进精工包装、燃料调剂、建材加工、铁粉烧结等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农村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脱贫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党支部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继承勤劳、坚强、淳朴、和睦的良好民风基础上,创建文明生态村。不惜斥重金重建学校、卫生室、文化会堂、文化广场、活动中心、村委办公楼,安装闭路监控和有线电视系统,成立业余宣传队,丰富村民业余文化活动,提升精神文化品味。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设立和睦日、孝敬日、评选模范户、好婆媳、倡导文明、弘扬正气、移风易俗、争做好人,不断提高村民道德水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王家庄的变迁是祖国历史进程的缩影,是立党为公、廉政富民的生动写照。王家庄的奋斗与成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同和褒奖,荣获省、市、县、乡各级廉政党建,民主法治、乡风文明、项目建设等数十项先进荣誉称号。尤为可铭之事,2009年4月1日,本村成功举办了全国妇联推动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实践经验交流会妇代会直选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现了王家庄管理民主、村风文明、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新农村风貌。王家庄正在成为封龙山下一颗富、美、和、乐的璀璨明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