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岭的变迁(李昌静)
作品欣赏
王家岭的变迁
这个农家大院,有三排长长的瓦房,分别靠着三座小山头,呈品字形状。两边翠竹林立,中间茶树点缀。大院住有十几户人家,他们共饮一井水,共享一水沟。其乐融融,热闹无比。
水井旁就是水沟,清澈的泉水长流不息。水沟旁有一条四五十米的大路连通大院,这大路宽敞结实。水井,水沟和大路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见证了许多精彩的历史瞬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了,各种农活接踵而来,生产队长把生产抓的特别紧,下雨当流汗,刮风当电扇,下雨刮风照常上工。头一天社员收工时,队长就把第二天的农活安排妥当,男女分工还特别仔细。
早上太阳升起丈余高了,这条路上也热闹起来了。只见男社员肩上扛着犁,赶着耕牛,去整理水稻秧田。女社员们左手扛着锄头,右手提着中午饭,急匆匆去整理苞谷地。上工是不能迟到的,否则就要扣工分了。
太阳快要落山,收工的时间到了。社员们一路小跑回家,首要任务是挑着水桶去挑水。动作稍微慢一点,水井旁就排起了长队。男社员挑水居多,他们用木瓢舀水,把水桶装满挑走后才轮到下一个。女社员们提着竹篮,竹蓝里装满劳作的衣服,蹲在沟边洗起来。沟边蹲满了人,后来的大嫂就只能从空隙挤进去了。在路上遇着,要相互侧身避让,要保证挑水者的安全。
挑水和洗衣服快要结束时,也该轮到牛群到沟边喝水了。前面有一条大牛领队,后面跟着一群牛。有的牛毛翻卷弯曲目光呆滞,有的消瘦如柴骨头高耸,有的体弱多病无精打采。这些牛相互拥挤着,争抢到沟边喝水。生产队指派人专业喂养耕牛,夏天割草,冬天放牛,挣的是平均工分。那时栏圈小,牛很多,而且犁田牛的担子很重,想把牛养得膘肥体壮也确实不易。
学生放学了,一队队的学生跑回家。他们吃完饭,三五成群,用铁丝自制成手枪,用纸折成子弹,用橡皮筋把子弹拉上膛,用茶树当屏障,干起土仗来。一仗结束了,弄得个个灰头土脸,有时还招惹家长的一顿臭骂。家长白天要干活,傍晚放工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忙得很!骂完结束后,孩子提着衣服和蔬菜悻悻地跟在家长后面,匆忙到沟边帮忙干活了。
又过了几年,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井还是水井,水沟还是那水沟,大路也没有变,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了。
早晨,太阳出来没多大会儿,夫妻俩或父子俩扛着工具匆匆到田里忙活去了。大路上看不见一队队的人,三三两两,匆匆忙忙。到了中午,女人们提前回家做饭,然后各自吆喝自家的男人,“吃饭喽”,“吃饭哪”,声音或青脆尖细,或高音洪亮,方园一两公里都能听见。中午时分,男人们踏着稳健的步伐各自回家吃午饭。傍晚没有见多少人到沟边洗衣服,那女人们在做饭的前后挤出一点功夫,就麻利地把蔬菜衣服全洗了。晚上,男人们乘着夜色挑水,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路上的行人依旧忙碌,但耕牛反而健壮。一身黄毛溜光润滑,大大的耳朵直竖着,眼睛又黑又圆膘肥体壮,一路 咄咄逼人横冲直撞,过往行人不得不闪在一边。现在犁田少,全年最多干两个月的活,剩余时间全是吃喝养身体,不膘肥体壮才怪呢。这家赶牛喝水了,那家又把牛牵回来。断断续续,不是拥挤而是很忙,好像把时间计算得十分准确。
当年打土仗的学生们长大了,已成长为家里主要劳动力。每逢插秧的季节是他们最忙的了,那整条水沟也最热闹。每户稻田通往水沟都留有一个口子,这是水沟的水流往大田的必由之路。人们都把守自己稻田的口子,有了充足的水就可以整理稻田了。每逢大雨天,水源不是问题。最可怕的是连日干旱,水沟里就只剩下涓涓细流,那是远远不够每户整理稻田用水的。于是每家每户都有人守着自己稻田的进水口,要是被堵住,哪怕是细流,就会流入下游的人家稻田。
最有趣的是,头天菜蔸白茫茫,次日秧苗绿油油。头一天油菜籽收获到家了,稻田里只留下一片密密麻麻的菜蔸。这家乘着月色把菜蔸全都拔起来,接着组织水源灌溉,迅速驾驭耕牛,耕田耙地,抛秧栽插,第二天清晨,这一块稻田插秧结束。邻居起来一看,只一夜功夫整个稻田像变戏法似的绿油油的一片,这家稻田主人肯定一通宵没合眼睡觉。人们惊讶之余,还是对他这种辛勤劳动的精神所折服。
又过了几年,水沟里没有人,只有涓涓细流。稻田变成了茶园,采摘茶叶的人 很多,甚是热闹。东方露出鱼肚白,辛勤的人们就上工了,提着篓儿拿着袋子奔向茶园。中午过后这大路上男人们背着大袋的鲜叶卖给茶厂,回来时口袋里揣着一踏钞票。来来去去,腿脚十分有劲,心中高兴得很! 现在每到白露节气后,茶厂收称了,王家岭人们采摘茶叶结束了,他们又开始新的工作了,他们摇身一变既是茶农又是老板。天麻加工老板准备充足收购资金,计划大干一场;挖机老板增加了人手,更要加班加点;运输老板业务增多,拉天麻拖白货总有跑不完的业务;商店老板把茶树肥料准备充足,把年底货物准备周全;那些大姐大嫂走进城去,找一份工作,又增加一份不错的收入。
现在王家岭,不再是大院了,房子拆了又变成了茶园,水井也废弃了,只有小溪的水还哗哗地流着,大路上要到采摘茶叶的季节才热闹,平时冷冷清清。
他们都把房子建到了百米以下的宽敞的公路边。每路过一个小小的山岗,就有一栋或几栋楼房。由于楼房是依山而建,所以每一户的景色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这些楼房背靠茶山,前景开阔,交通便利,广纳财源,永保安康,又是一个好地方。楼房顶上装有太阳能,家里有电脑洗衣机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与城里没有两样。车库整洁,花坛里鲜花绽放。
他们的孩子在武汉等地高校毕业,有的己参加工作。每到年底,他们领着男朋友或携带妻子,开着骄车,回家与家人团聚。乡亲们揣着工资,带着亲人,开着小车都回来过年了!家人团聚,钱物富足,过着幸福祥和的春节。他们在一起筹划,争取明年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李昌静,宜昌夷陵区下堡坪农民,当过民办教师,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