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安石《登飛來峰》注釋、翻譯、賞析


王安石

登飛來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世稱臨川先生。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王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登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被罷相辭退。次年再相。熙寧九年再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死後諡號「文」。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封荊國公,故世人又稱王荊公,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1]

王安石的這首絕句寫登飛來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在抒發豪邁之情中貫注着清晰可見的理性思索。

目錄

原詩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鷲嶺,在杭州靈隱寺前。相傳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來到靈隱,說此山很像天竺國的靈鷲山,但「不知何時飛來」。故名。

千尋:形容塔身高聳。

尋:古時的量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自緣:一作「只緣」。

譯詩

飛來峰上的古塔高千尺萬仞,

聽說雞鳴時能看見旭日東升。

不怕浮雲會遮住遠眺的視線,

只因我已站在了塔的最高層。

賞析

這首詩與蘇東坡著名詩作《題西林壁》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寫於蘇詩之前34年,是王安石1050年夏任鄞縣(今浙江寧波市)知縣任滿回江西探親途中經杭州登飛來峰有感而作。首句極寫飛來峰上古塔之高,次句化用孟浩然《天台詩》「雞鳴見日出」的詩句,虛寫登飛來峰觀日出的壯美景色。後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是議論,揭示「站得高,望得遠」的哲理。全詩前聯寫景,後聯抒情議論,景、情、理融合,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恢弘氣概和「不畏浮雲遮望眼」的頑強鬥爭精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