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孤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原文
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
注釋
天質:天生的性質。
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繁密。
尋:古代度量單位,八尺為一尋。
凌霄:形容泡桐樹長得高,接近了雲霄。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解慍:指感知老百姓的疾苦。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譯文
泡桐樹天生就能長得茂盛繁密,巍然屹立,拔地高達幾百尋。穿越了雲霄,也不屈服,這是由於它深深紮根大地。歲月越久根越壯實,太陽越熾烈葉子越濃密。政治清明時,時時想着解決民間疾苦(像帝舜撫琴唱的那樣),願被砍伐製作成五弦琴。
賞析
詩的前三聯描寫孤桐的形象特徵:第一聯寫孤桐靠環境和自己的努力,長得高大挺拔;第二聯寫孤桐正直偉岸又虛心;第三聯寫孤桐在陽光照射下,更加茂盛強壯,樹蔭更濃;第四聯則是寫孤桐的理想和抱負,在清明盛世,也想着解決民間疾苦,像帝舜撫琴唱的那樣,願被砍伐製作成五弦琴。
詩人以孤桐自況,明詠物,暗抒情。「孤高」——寫心志;「凌霄」——述追求;「歲老」——歌老當益壯情;「解慍」——詠寬容豁達懷。「願斫五弦琴」一句,更將詩情推向了極致:「孤桐」,高而且大,壯而且強,但卻甘願被砍斫為一把五弦琴,頌奏清明之樂音,把王安石堅強不屈、老而彌堅、甘於奉獻之情之心之意,抒發得淋漓酣暢!
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直衝雲霄,是因為它「得地本虛心」,善於從大地汲取養分和力量。如果離開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別想「孤高几百尋」了。由此我們想到,任何英雄豪傑都是從群眾中產生的,他的力量來自群眾。離開了群眾(大地),再偉大的英雄也將一事無成。
知識鏈接
「孤桐」原本特指「嶧山孤桐」,這與嶧山的歷史地位、地貌特點及嶧山梧桐的樹木屬性等密切相關。歷代文人賦予「孤桐」琴聲意蘊和人格內涵兩方面的意象,使之成為泛指。「孤桐」的琴聲意蘊包括知音意識及表現為清和安樂與清高孤苦雙重性質的樂聲特質。唐朝時期,張九齡、王昌齡等人發現了孤桐樹幹之「直」、樹心之「虛」,白居易在此基礎上明確賦予了孤桐「孤直」的人格內涵;宋朝時期,王安石更進一層,賦予孤桐「剛直」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