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侁
王侁[shēn](?-994年),字秘權,東平人。其父王朴,官至後周樞密使。王朴死後,柴榮以王侁為東頭供奉官。歷官蔚州刺史,雲、應州兵馬都監。雍熙三年(986年)春天,宋太宗北伐,東路主力大敗,遼軍乘勝攻陷蔚州、寰州等地。
潘美與楊業護送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內遷中,王侁先是 「以語激楊業」,在陳家谷又不聽潘美勸阻擅自帶兵離開谷口。導致楊業因力戰陷於陣。王侁坐除名,配隸金州。淳化五年「召還,道病,至京師卒」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王侁 | 別 名 | 王秘權 |
出生日期 | 不詳 | 逝世日期 | 994年(淳化五年) |
所處朝代 | 北宋 | 籍 貫 | 開封浚儀 |
話題
人物故事
王侁雖然也出生名門世家,他也有一定戰功,但王侁為人剛愎自用。他父親死後,柴榮任命王侁為東頭供奉官,開寶年間,征討江南,命令王侁率領軍隊戍守桐城。平金陵,加封閣門袛候,後任蔚州刺史。[1]
雍熙三年(986年)春天,宋太宗北伐,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宋太宗命令潘美、楊業等撤軍,同時護送寰、朔、雲、應等四州百姓隨軍內遷。在護送邊民內遷到達狼牙村時,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只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只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我的部隊駐紮在應州,契丹人必然來抵抗,就下令讓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麼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帶領好幾萬精兵卻如此畏懼怯懦。只需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劉文裕也贊成王侁。
楊業說:"不行,這樣一定會失敗。"
王侁說:"將軍一直號稱'無敵',現在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
楊業說:"我不是怕死,只是時機對我們不利,白白讓士卒死傷卻立不了功。現在您責怪我為何不死,那我就當在你們之前先出戰。"
楊業將要出發,又對潘美說:"這次行動一定對我們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將,按理應當處死。皇上沒有殺我,恩寵我讓我做了將帥,交給我兵權。不是我放過敵人不去攻擊,只是想等時機,準備立點軍功來報效國家。現在大家責怪我躲避敵人,我應當率先死命殺敵。"楊業並指着陳家谷口說:"各路軍馬在這裡擺開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轉戰到這裡,就用步兵夾擊敵人救援你們,否則,都會被敵人所殺。"
潘美於是和王侁率領部下的兵馬在谷口布陣。從寅時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托邏台眺望,以為遼軍被打敗撤走,都打算爭功,立即率兵離開谷口。潘美不能控制,於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里。不久楊業戰死,潘美立即帶兵後退。
楊業帶兵出朔州,途中遇遼軍伏擊兵敗。楊業且戰且走,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到達了谷口。望見谷口無救兵,就捶胸悲慟。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奮力作戰,受傷達幾十處,士兵們也幾乎全部戰死,楊業還親手斬殺了百十來個敵人。後來因為戰馬受了重傷,無法前進,為遼軍所擒。絕食三日而死。
楊業死後,宋太宗處理相關人員,潘美貶官三級,監軍王侁「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旌表楊業「盡力死敵,立節邁倫,誠堅金石,氣激風雲」的氣節,追贈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糧食一千石。
淳化五年,王侁被召回,但已經生病,到達京城就死了。[1]
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王侁》[2]
王侁,字秘權,開封浚儀人。父朴,周樞密使,侁以父任太僕寺丞。朴卒,世宗幸其第,召見諸孤,以侁為東頭供奉官。開寶中,征江南,命侁率師戍桐城。王師渡江,與樊若水同知池州,領兵敗江南軍四千餘於宣州。金陵平,加閣門祗候。
太平興國初,預討梅山洞蠻。契丹使來貢,詔侁送於境上。還,使靈州、通遠軍。及旋,言主帥所留牙兵率與邊人交結,頗桀黠難制,歲久當慮,請悉代之。太宗因遣侁調內郡卒往代之。戍者聞代,多不願還。侁察其中旅拒者斬之以徇,眾皆悚息,遂將以還。一歲中數往來西邊,多奏便宜,上多聽用,遷通事舍人。
四年,從征太原,以侁護陽曲、塌地、石嶺關諸屯,賜廄馬介冑。五月,即城下轉東上閣門副使。晉陽平,留為嵐、憲巡檢。九年,代還,遷西上閣門使,賜錢百萬。河西三族首領折遇乜叛入李繼遷,侁帥師討擒之,以功領蔚州刺史。王師北征,命為并州駐泊都監,又為雲、應等州兵馬都監。
侁性剛愎,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於陣,侁坐除名,配隸金州,事載《楊業傳》。會赦,移均州團練副使。淳化五年召還,道病,至京師卒。
弟僎,供奉官、閣門祗候,坐征交阯軍敗誅;備、偃並進士及第,偃至太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