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胜
没有或很少条目链入本条目。 (2019年8月18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8月18日) |
王京胜, 男,汉族, 1944年生,安徽界首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目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王京胜 | |
---|---|
王京胜 | |
原文名 | Jingsheng Wang |
出生 |
1944年9月 安徽界首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
知名作品 |
孔雀鸳鸯瓶 六棱牛瓶 莲花瓶 |
目录
人物简介
界首彩陶具有质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由当地特有的黄胶泥经过手工拉坯刻画烧制而成,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王京胜于1960年开始从艺,在老一代制陶艺人的指导下,他刻苦钻研各项工艺,很快掌握了整套生产工艺流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担任彩陶车间主任;80年代后,担任技术副厂长,负责全厂技术工作和陶瓷科研及新产品开发,成果显著。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不仅如此,王京胜还积极培育彩陶人才,从工作室的开创到大学课堂的讲师,他一直都在为界首彩陶[3]事业的传承而努力。
创作经历
位于黄淮平原的界首,历来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人们创造着精美的民间艺术,享誉中外的界首彩陶正是出自这里。界首彩陶被誉为“东方神秀”。 现年71岁的王京胜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和彩陶有50多年的交情。”王京胜说,小时候家境贫寒,大人们常常为生计奔波,无暇照顾自己。他就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玩耍,挖黄胶泥制作泥人、泥哨、泥哇物等泥巴玩儿,而他的“作品”总是捏得惟妙惟肖,引得小伙伴们争相抢夺,使得他对泥土兴趣起来。
1960年,界首工艺陶瓷厂成立,招收工人,王京胜有幸被招入厂,开始学习陶艺。进入界首工艺陶瓷厂后,王京胜刻苦学习制陶技术,钻研烧制工艺,虚心向老艺人学习。先后拜卢山志、卢之卿学习拉坯技术;拜卢林德学习配釉技术;拜卢山清、卢之勤学习烧窑技术;拜张自忠学习全套制陶工艺;最后又拜中国工艺美术[4]大师卢山义学习三彩釉下“刀马人”刻画技术。
在他的勤奋学习和老艺人的精心指导下,王京胜很快掌握了整套生产技术,拉坯、修坯、刻画、上釉、烧制,无一不通,逐渐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惟妙惟肖的彩陶人,神态逼真的彩陶马,生动形象的彩陶器具……记者走进王京胜家中的彩陶工作室,各种类型的彩陶作品令人应接不暇。据了解,王京胜的彩陶作品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又大胆创新,精益求精,彩陶作品造型多样,饱满庄重;画面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胎质细腻,自然质朴 ; 釉色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从学制陶的一开始,我就敢于创新。”王京胜说,1963年,国家工艺大师韩美林到界首工艺陶瓷厂设计制作“赴京国庆展品”,王京胜有幸与其相识,并拜其为师,学习工艺美术理论和彩陶创作。期间,王京胜夜以继日地试验和努力,成功烧制了高1.3米的“特大型三彩刻花瓶”,其艺术水平和工艺难度在安徽省陶艺界堪称一绝,社会反响极大。
1980年,由于王京胜制陶技艺精湛,技术全面,当选为界首工艺陶瓷厂技术副厂长。此后,他创新的劲头更足了。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王京胜从界首彩陶的红、黄、绿三种釉色中得到启发,成立了界首工艺陶瓷厂科研攻关小组,在韩美林大师带领和指导下,共同研制了硅——硼系列彩釉(如乌金釉、金砂釉、孔雀蓝釉、玫瑰红釉等),使界首工艺陶瓷无论是品种还是釉色都达到了空前的艺术水平,成果分获“国家百花奖”、“安徽省科技成果发明奖”、“阜阳地区科技一等奖”等奖项。
荣誉成就
得益于敢于创新,王京胜的彩陶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先后应邀参加国际、国内、省级举办的民间工艺展览展示、交流会展100多次,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等众多奖项近百个。2007年6月,王京胜被文化部[5]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薪火相传
2004年,王京胜从界首市工艺陶瓷厂退休。此后,他在继续钻研彩陶的同时,把更多的心血用于彩陶传承。2007年,王京胜投资1.5万元,成立了“界首彩陶传承工作室”,对彩陶艺术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并亲自带徒授艺,免费培训吸纳社会各界彩陶爱好者。目前,他的徒弟王飞、崔家宝、刘成都已熟练掌握彩陶技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赛并获奖。
王京胜深知,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不仅数量少、成才慢,而且知识结构窄、文化层次低,难以吸引到新鲜血液。为此,他决定走向社会广授徒弟的路子。从2011年起,王京胜担任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和界首市科技工作学校讲师,以自身经验指导学生学习,致力于传承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培养界首彩陶艺术新人。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界首市非遗进校园、界首市青少年彩陶文化艺术节、界首市非遗宣传日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大力推介和宣传界首彩陶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王京胜在界首市科技工程学校开办“大师工作室”,担任学校彩陶班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探索出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目前,界首市科技工程学校[6]彩陶班有100多名学生,其中不乏王京胜的“高徒”。
“发展界首彩陶,人才是关键,新生力量可以给彩陶艺术注入活力,促进彩陶产业的发展,更能推动这项技艺的传承。”王京胜说,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感到责任重大。下一步,他还将采取更多的方式,将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传承下去,弘扬光大彩陶事业。
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网
- ↑ 界首彩陶 华夏收藏网
- ↑ 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网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演出网
- ↑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