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雅丹魔鬼城
玉門關雅丹魔鬼城位於玉門關,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在距甘肅玉門關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人們俗稱魔鬼城。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牆,有街道,有大樓、有廣場、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動,維妙維肖,令世人瞠目。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堪稱鬼斧神工,奇妙無窮。[1]
目錄
景區介紹
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以其自然地理奇觀的美名已享譽海內外,而可與其相媲美的玉門關雅丹魔鬼城卻鮮為人知。 據《辭海》解釋「雅丹——維吾爾語,原義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乾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據玉門關西75公里處,有一處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4——5公里,敦煌人俗稱魔鬼城,因此暫且將其定名為「玉門關雅丹魔鬼城」。這片雅丹地貌群落遠遠超出了辭書中所定義的規模和形態,其個體和整體規模之大,形態之奇異實屬舉世罕見。其高度,低的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長寬由十幾米到幾百米不等;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這座特殊的城市,有城牆、街道、大樓、廣場、教堂、雕塑;其形象生動,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
世界許多著名建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的縮影,北京的天壇,西藏的布達拉宮,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阿拉伯的清真寺應有盡有,雕塑有威武的將軍、大漠雄獅、孔雀開屏、絲路駱駝隊、艦隊遠航、群魚出海、中流砥柱......不可勝述。置身其中,宛若進入了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堪稱鬼斧神工,奇妙無比,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過去,由於戈壁浩渺,道路艱險,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聽者多,眼見者寥寥無幾,隨着敦煌太陽旅遊集團將玉門關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為這一地理奇觀面世創造了條件。
從敦煌至玉門關近百公里,驅車1小時便可到達,從玉門關沿古疏勒河谷西行,有連片的沼澤、水湖、草甸,水草豐茂,牛羊成群,水中有野鴨、白鷺、大雁、灰鶴、天鵝等水鳥棲息,不時有成群的野鴨等水鳥在藍天飛翔。途中經過漢長城,烽燧等古蹟再西行10公里,到達後坑子,疏勒河谷沼澤逐漸乾涸,草甸漸漸消失,河谷被戈壁沙漠所湮沒,繼續沿谷地西行約一小時,突然一座宛若中世紀的古城堡出現在面前,這便是玉門關雅丹魔鬼城,城郊建築較為稀疏,進入城區漸現繁華,樓群密集,鱗次櫛比。
進入城區,令遊人豁然開朗,由於這座城市身處廣袤無垠的戈壁之中,強勁的西北風颳走了戈壁表面的細紗,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使其表面呈現出青色的波浪,一座座土黃色的古城堡聳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襯以藍天白雲,顯得分外妖嬈。如果登上高大的城堡頂,向下俯瞰,又好似無數島嶼聳立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真是海走山飛、氣勢如虹。當置身這座規模宏大的「古城」之中,確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天是那麼的高,地是那麼的闊,人又是那麼的渺小,那種神奇的感受真是難以言表。這座「古城」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條件下,你會感受到它不同的姿容。正午時分,戈壁上的旋風捲起幾柱「大漠孤煙」,在「城」中竄來竄去,沙漠的海市蜃樓如煙波浩渺的大海,整個「雅丹魔鬼城」猶如飄浮其中,令遊人如置身天國,如夢如幻。夕陽西下時,渺渺瀚海漸漸退去,如血的殘陽給雅丹魔鬼城披上一抹金黃,一會兒又變成桔紅,金碧輝煌中現出幾分神秘幾分莊嚴,讓遊人流連忘返,更引起無限遐想。
風俗文化
玉門關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傳說。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後,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地經此入關。于闐國的特產"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此運往內地。于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後,就出現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一個拉駱駝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禮關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確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城關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樓就有了光彩,關神也就高興了。"押運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關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
玉門關的設立,始自西漢武帝時,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秦漢以來,好戰的匈奴對漢民族威脅很大。漢初,匈奴東敗東胡,西逐大月氏,占據河西,並以河西為基地,屢犯漢境。漢王朝開始曾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希圖換取暫時的安寧。漢武帝時,放棄了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擊了匈奴右部。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
西歸漢以後,內地通往西域及歐洲諸國的通路打開了,中國特有的絲綢源源不斷運往西方,西方的音樂、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從此傳入中國。人們習慣把東起長安(西安),聯絡亞、歐、非3大洲,遙遙數千里的交通大道稱為"絲綢之路"。這條路自敦煌以西分為兩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北經玉門關、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南經陽關、安南壩,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門關和陽關也就成為絲綢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關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將的重要停息站。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漢玉門關遺蹟,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垣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上寬3.7米,下寬4米,南北牆下寬4.9米。城頂四周有寬1.3米的走道,設有內外女牆。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 靠東牆向南轉上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從敦煌去玉門關旅遊,只有走戈壁灘上汽車軋出的便道。[2]